简介:摘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全身状态(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ASA-PS)分级系统作为术前评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成年人,但是否适用于小儿仍存在疑问。文章回顾了ASA-PS分级系统的历史沿革及其在成年人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ASA-PS分级系统在儿科应用中信度的研究,并分析其在儿科应用中信度不高的原因,还介绍了ASA-PS分级系统以外适用于儿科的术前风险评估系统。希望未来能建立针对儿科的术前评估系统或者对现有ASA-PS分级系统进行修订以适应儿科需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经初次手术失败并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18例IMH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6.2±6.4)岁。所有患眼采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视力表行BCVA检查,并采用OCT测量黄斑裂孔孔径。初次手术时,患眼平均BCVA为(32.6±13.1)个字母,平均孔径为(621.0±161.8)μm;再次手术时,患眼平均BCVA为(34.4±12.3)个字母,平均孔径为(499.0±148.6)μm。初次及再次手术平均间隔(3.4±1.3)周。再次手术术式为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按摩。ILM剥除范围扩大至直径为4 DD至上下血管弓。黄斑孔缘按摩采用软硅胶头笛针利用负压吸引或轻触孔缘向心方向活动。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3±5.2)个月。对比观察再次手术前后患眼BCVA变化;同时,根据手术后OCT图像判断黄斑裂孔是否闭合。以手术后首次获得清晰的黄斑裂孔闭合的OCT图像时间作为裂孔闭合时间。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8只眼中,再次手术后裂孔闭合17只眼,裂孔闭合率为94.4%,裂孔平均闭合时间为(2.1±1.0)周;再次手术失败1只眼,接受第3次手术后裂孔闭合。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为(51.5±13.0)个字母,较初次手术时平均提高18.9个字母(>3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2,P<0.001 )。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较初次手术前提高大于3行者11只眼(61.1%),提高>1行者15只眼(83.3% ),无变化或下降者3只眼(16.7% )。与再次手术前BCVA比较,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平均提高(17.1±9.5 )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5,P<0.001 )。结论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ILM患眼,可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改善患眼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和新斯的明用于小儿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后逆转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斜疝修补术患儿4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每组20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应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进行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 TOF)模式监测肌松情况。术毕当肌松监测T2再现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 N组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和新斯的明0.05 mg/kg。记录给予肌松拮抗剂后TOF比值(TOF ratio, TOFR )恢复到0.7、0.8、0.9的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记录肌松拮抗前即刻与拮抗后2、5、10、30 min的心率、血压;记录苏醒期疼痛、躁动、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S组TOFR恢复至0.7、0.8、0.9的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N组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PACU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儿肌松拮抗2、5、10 min后的心率与2、5 min后的血压明显低于S组(P<0.05)。两组患儿苏醒期疼痛、躁动、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新斯的明比较,小儿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后使用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能明显缩短肌松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