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程较长(≥3年)的糖尿病是否影响胰腺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极化,以及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6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胰腺癌手术的患有长程2型糖尿病或无糖尿病患者的标本8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组织切片中CD68和CD163的表达。运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长程2型糖尿病(DM)组的CD68+ TAMs (P<0.05)、CD163+ TAMs (P<0.01)及CD163+/CD68+比例(P<0.01)均高于非糖尿病(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程2型糖尿病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局部浸润和CA19-9的水平明显相关(P均<0.05)。长程2型糖尿病和CD163+/CD68+比例是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长程2型糖尿病明显缩短患者的RFS和OS。结论长程2型糖尿病与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并吸引更多的巨噬细胞聚集于肿瘤中,这些巨噬细胞同时大量极化为M2型TAMs。长程2型糖尿病和CD163+/CD68+比例是R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结直肠癌中微小RNA(miR)-422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miR-422a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生长和侵袭能力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实施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65例,收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组织中miR-422a及叉头框蛋白Q1(FoxQ1)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组织中FoxQ1的蛋白表达强度。分析miR-422a与结直肠癌肿瘤生物学特征和FoxQ1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RT-qPCR检测miR-422a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并使用miR-422a模拟物转染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miR-422a对FoxQ1的靶向作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FoxQ1、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miR-422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5±0.123比3.910±0.078,P<0.01);结直肠癌组织FoxQ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8±0.195比1.583±0.174,P<0.01);相关分析显示,FoxQ1表达强度与miR-422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64,P<0.01)。miR-422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 0.05)、局部浸润(P< 0.05)、淋巴结转移(P< 0.01)、远处转移(P< 0.01)和TNM分期(P< 0.01)有关。miR-422a在HCT15细胞中表达较低,上调HCT15细胞中miR-422a表达水平后,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xQ1及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提示FoxQ1是miR-422a的靶基因。结论miR-422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上调miR-422a的表达靶向FoxQ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抑制其增殖和侵袭能力。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12例感染坏死性胰腺炎行经皮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后经引流管窦道行无麻醉下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UPLS)辅助胰腺坏死清除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在首次手术后留置胰腺坏死腔引流管,1~2周后在无麻醉下经引流管窦道行UPLS辅助胰腺坏死清除。其中2例患者接受2次手术,6例接受3次手术,4例接受4次及以上手术。12例患者均能耐受无麻醉手术,无出血、肠漏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5 min(15~36 mim),平均住院时间82 d(60~105 d)。随访6~30个月,无复发及死亡。本研究结果显示无麻醉经引流管窦道UPLS辅助胰腺坏死清除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清创效率高,可反复进行,特别适合麻醉耐受不佳的患者,是对标准肾镜清创术的改良和补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5例sTBI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2例,女113例;年龄33~72岁[(50.1±12.8)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8分[(5.7±1.4)分]。135例入院后采用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130例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不刻意保留颞浅动脉(对照组)。对比两组术中切开头皮出血量、头皮愈合时间、脑脊液切口漏、愈合程度、术后颅脑CT血管造影(CTA)等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7~15 d[(12.4±2.5)d]。观察组术中切开头皮出血量为(15.4±4.5)ml,对照组术中切开头皮出血量为(65.2±4.7)ml(P<0.01)。观察组愈合时间为(7.1±1.1)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9.5±2.3)d(P<0.01)。观察组脑脊液切口漏5例(3.7%),对照组脑脊液漏21例(16.2%)(P<0.01)。观察组甲级愈合114例,对照组甲级愈合91例(P<0.05)。观察组术后颅脑CTA显示颞浅动脉保留完整,血供正常,对照组术后颅脑CTA显示颞浅动脉颧弓上段主干断开,供血不佳。结论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sTBI患者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切开头皮出血量,缩短头皮愈合时间,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且有助于脑血流灌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该类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收住本院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心肺复苏的60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探讨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COX回归分析明确引起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ECPR患者60例,其中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16(26.7%)例,院内心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44(73.3%)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病死率(14/16,87.5%)较院内(25/44,56.89%)患者高(P<0.05),死亡组患者复苏至上机完成的时间(105.4±105.1)min较存活组(53.0±28.5)min更长(P<0.05),相比较于与存活组,死亡组的患者ECPR前肌钙蛋白和谷草转氨酶更高,pH和血乳酸更低(P<0.05)。6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2 d,院外心搏骤停,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上机前高SOFA评分,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ECMO支持期间发生肺部感染以及长ECMO支持时间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ECPR实施管理过程中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院外心搏骤停,ECMO上机前高SOFA评分,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从心肺复苏至ECMO转流时间较长,ECMO支持期间发生肺部感染以及长ECMO支持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康复途径对膝关节脱位手术后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膝关节脱位合并韧带损伤的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67例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患者康复锻炼的途径,分为2组,远程指导组39人、机构康复组28人。比较术后1年2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简称IKDC评分)、关节活动度(ROM)、术后康复训练直接花费,行t检验,记录切口感染、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相关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1年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t=-1.722)、IKDC评分(t=-1.184)、ROM(t=-1.695)大致相当(P>0.05);但远程指导组术后康复训练直接花费(t=-73.509)比机构康复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远程指导组中有2例(5.12%)、机构康复组中有1例(3.57%)出现手术切口红肿,均予以抗生素抗感染、伤口换药后治愈,随访期间未发现膝关节感染;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或手术相关血管神经损伤。结论膝关节脱位合并韧带损伤手术后采取远程视频指导下的康复训练,与在康复机构进行训练相比较,可以取得一致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但花费明显降低。
简介:摘要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可为顽固性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完全的循环支持,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外周插管型V-A ECMO在运行过程中显著增加左心室后负荷,可能导致左心增大、心内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加重、顽固性心律失常和肺水肿等左心室扩张的不良后果,也不利于心功能恢复。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左心减负的认知和干预越来越关注。本文主要介绍V-A ECMO应用过程中各种无创和有创左心减负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