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及自噬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AD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通过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Aβ1-42将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制成A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成功后次日,电针组选取百会、双侧肾俞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次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MED64微电极阵列检测大鼠海马区长时程增强(LTP)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自噬小体形成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1(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波幅百分比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有大量自噬体,而电针组明显减少;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LC3Ⅱ/LC3I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百会、肾俞穴可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促进海马LTP恢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神经细胞自噬水平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C)的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为推进儿科分级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于2018年9月—2019年1月对北京市16个行政区的77家CHC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机构基本信息、儿童接诊情况、儿科在编人数、儿科门诊设置、儿科病房设置情况、开放式问答(希望相关管理部门给予哪些帮助与支持)等。结果共有65家CHC可以门诊接诊儿童。其中15家(23.1%)设有儿童内科门诊,2017年年平均门诊量为2 000(150,6 400)人次;42家(64.6%)设有儿童预防保健门诊,2017年年平均门诊量为2 040(25,5 120)人次;9家(13.8%)同时设有儿童内科门诊和儿童预防保健门诊。15家(23.1%)CHC拥有儿科医师;50家(76.9%)没有儿科医师,由全科医师负责接诊儿童。在所有年龄段中,可接诊新生儿的CHC总体占比最低(城区14家,占53.8%;郊区10家,占25.6%),其次为婴幼儿(城区20家,占76.9%;郊区18家,占46.2%),城区CHC接诊新生儿、婴幼儿的比例高于郊区(χ2=5.329,P<0.05;χ2=6.082,P<0.05)。可以接诊儿童的CHC所占比例、拥有儿科医师的比例、设置儿童内科门诊和儿童预防保健门诊的比例,以及儿童内科和儿童预防保健门诊量,城区和郊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家CHC均未设置儿科病房。希望相关管理部门给予的帮助主要集中在增加人力资源配置(24.7%,19/77)、加大继续教育力度(19.5%,15/77)、扩大社区用药品种(11.7%,9/77)、完善转诊及会诊机制(7.8%,6/77)、增派上级专家指导(6.5%,5/77)等方面。结论北京市CHC的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具有较强的提升需求和较大的拓展空间,相关部门需要从资源配置、诊疗体系、人才培养、设备设施、继续教育等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推进儿童分级诊疗,建立合理的就医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炎康复片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实施诊治的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编号的方式划入联合组与参照组(n=31)。参照组口服他克莫司治疗,联合组使用肾炎康复片与他克莫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0.65%,联合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为96.77%,两组间差距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无显著差距,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大幅度降低,与参照组患者水平对比差距明显(P<0.05)。治疗期间参照组患者发生4例不良反应,联合组患者发生3例不良反应,组间差距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与他克莫司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机体炎症反应,且联合用药方式下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疗方案临床分型、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和CURB-65在COVID-19患者危险度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同时使用PSI、CURB-65进行危险度分层,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比较各组患者病死率,评价各评估方法预测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依据诊疗方案临床分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5.8%、75.6%和8.5%,普通型患者未出现院内死亡;而PSI、CURB-65分别将患者中79.1%、75.6%划分为低危组,16.2%、15.0%划分为中危组,4.7%、9.4%划分为高危组,低危组和中危组均存在死亡病例。入院时诊疗方案临床分型为危重型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65%,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6.4%、97.0%,而PSI和CURB-65高危组病死率分别为100%和77.3%,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分别为33.3%、51.5%,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7.5%。诊疗方案临床分型、PSI和CURB-65预测死亡的AUC分别为0.735、0.951、0.912。PSI预测死亡的最佳截点值为Ⅳ级,相对应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90.5%;CURB-65的最佳截点值为2分,预计死亡的敏感度为84.8%,特异度为85.6%。结论PSI和CURB-65可用于COVID-19患者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急危重症肺病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9月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26例急危重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治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采用SAS、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2/63),低于对照组的12.7%(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2%(60/63),高于对照组的84.1%(53/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急危重肺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综合消肿疗法(CDT)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ESWT)对中重度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疗效及对患者皮肤纤维化、上肢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中重度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分为ESWT+CDT组和CDT组,每组20例。CDT组患者给予CDT治疗,包括手法淋巴引流、短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压力袖套加压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ESWT+CDT组患者在CDT疗法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周径测量法、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及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指数量表(BCLE-SEI)对患者肢体肿胀、皮肤硬化程度及患肢淋巴水肿症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发现2组患者患肢体积、皮肤硬化程度及淋巴水肿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ESWT+CDT组患肢体积[(1557.36±260.86)cm3]、mRSS评分[(4.05±0.89)分]及BCLE-SEI评分[(25.20±2.21)分]均显著优于CDT组水平(P<0.05);治疗4周后发现2组患者患肢体积、皮肤硬化程度及淋巴水肿症状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5),并且ESWT+CDT组患肢体积[(1305.73±211.27)cm3]、mRSS评分[(2.70±0.57)分]及BCLE-SEI评分[(13.20±2.69)分]仍显著优于CDT组水平(P<0.05)。结论在CDT治疗基础上辅以ESWT能进一步加速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康复进程,纠正皮肤纤维化和水肿的恶性循环,改善患肢疼痛等并发症状,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对关联刺激(PA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的影响,并从神经元自噬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20只纳入假手术组(n=20),另40只大鼠采用经典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各20只)。治疗组自术后1 d起进行为期14 d的PAS治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分别于术后第1、7和14天,对各组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mNSS)评分和提尾试验(EBST)评分;于术后第7天和第14天的治疗结束后行脑组织取材,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区LC3Ⅰ、LC3Ⅱ、Beclin 1和Cathepsin B蛋白含量;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观察缺血半暗带区LC3与NeuN的共表达情况。结果①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模型组和治疗组的mNSS和EBST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治疗组mNSS和EBST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且治疗组术后第14天的mNSS评分低于术后第7天(P<0.05);②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治疗组和模型组的LC3Ⅱ/Ⅰ比值均较假手术组高(P<0.01),且治疗组的LC3Ⅱ/Ⅰ比值较同时间点模型组低(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的Beclin 1蛋白含量较假手术组高(P<0.01),而治疗组Beclin 1蛋白含量在术后第7天和14天均较同时间点模型组低(P=0.229,P<0.01);模型组Cathepsin B含量较假手术组高(P<0.05),治疗组Cathepsin B含量亦较假手术组高(第7天时P<0.05,第14天时P=0.059);术后第14天治疗组的Cathepsin B含量较同时间点模型组低(P<0.01);③模型组和治疗组缺血半暗带区的LC3阳性细胞数均较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较同时间点模型组减少(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LC3阳性表达的神经元数量与神经元总数量的比值均较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较同时间点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PAS治疗可抑制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的自噬活性,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8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间,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确保每组各 42例,其中一组为参照组,给予该组常规护理,另外一组为实验组,给予该组精神康复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 BPRS评分以及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精神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促进疾病与功能状态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