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科危重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整体化模拟教学课程的效用。方法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ECMO团队建立教学课程,以团队为单位招募学员,提供模拟教学为主的课程,并对团队成员考核成绩及学员反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18年5月开展起,共有22家儿科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儿科,共计132名学员参加本课程的培训。其中男56名(42.4%),45名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生(34.1%),60名ICU护士(45.5%),23名胸外科医生(17.4%),4名麻醉科医生(3.0%)。12名学员(9.1%)曾有过ECMO治疗经历。学员对于课程设置的各个部分有着较高评价,评分均超过4分。对于理论、技能、团队合作和实施ECMO信心的自我评价均有明显提高,有80.3%的学员对课后开展ECMO技术充满信心。学员们的基线理论考核成绩为(55.2±7.6)分,经培训后再次理论考核成绩为(67.1±7.3)分(P<0.001)。以团队为单位的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70.2±8.2)分,合格率达86.4%。操作考核中技能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为:遗漏白蛋白和全血预充(90.9%);非技能方面包括感到紧张(84.8%)、团队合作不够流畅(74.2%)、队长的领导力不够(68.2%)。97.0%和94.7%的学员认为整体培训和模拟教学是课程的亮点。有13家(59.1%)学员单位在课程后成功开展ECMO技术,救治患儿人数达到83例,救治成功率54.2%(45/83)。课程后随访发现,2周左右即有学员单位出现技能水平下降。结论本课程作为ECMO模拟教学的全新尝试,在教学及临床双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本研究对于ECMO在儿科领域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用于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2019.2-2021.5,抽取10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进行研究,依循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基础护理和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治疗期间实施精细化护理,可加速症状缓解,提升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的护理。方法:选择本院30例脑卒中伴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优质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冠心病群体开展护理的过程中,使用责任制护理之后是否对其护理质量提高和疾病康复产生促进作用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应用的成效。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冠心病群体中,抽取70例加以对比对照,随即将其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样,仅有干预方法的差异之处,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责任制护理。对两组分别加以护理之后的健康知识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再入院率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结果 在分别加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而相比之下,患者的再入院率显著降低(P<0.05),临床应用的成效和效果都更满意。结论 临床冠心病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责任制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措施取得了更加满意的临床应用成效,有助于促进普遍患者健康情况的优化,并降低再住院率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患者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7例克罗恩病患者(克罗恩病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部位和生物学行为的分类情况等,同期收集10名行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人群末端回肠(距回盲瓣20 cm处)的正常小肠黏膜上皮组织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Piezo1在克罗恩病患者不同的疾病部位、疾病生物学行为、疾病活动性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克罗恩病黏膜活体组织检查标本组织学评分系统和肠道纤维化评分分析CD患者肠道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情况。应用ImageJ软件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分析Piezo1相对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和小肠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克罗恩病组中男37例(64.9%),女20例(35.1%);年龄为(39.1±14.2)岁,范围为18~71岁;患病时间为(26.5±24.1)个月;疾病部位为回肠型29例(50.9%),回结肠型26例(45.6%),结肠型2例(3.5%);疾病生物学行为为非穿透非狭窄型12例(21.1%),狭窄型31例(54.4%),穿透型14例(24.6%);疾病中度活动期47例(82.5%),重度活动期10例(17.5%);中度肠道炎症17例(29.8%),重度40例(70.2%);6例(10.5%)肠道纤维化评分为1分,28例(49.1%)为2分,18例(31.6%)为3分,5例(8.8%)为4分。克罗恩病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2.9±4.6比8.5±1.1),狭窄型和穿透型克罗恩病患者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非穿透非狭窄型克罗恩病患者(12.6±3.8、9.8±2.4比6.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3.66、-3.32,P均<0.01)。重度肠道炎症克罗恩病患者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高于中度肠道炎症克罗恩病患者(13.1±4.2比9.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肠道纤维化评分为4、3、2、1分患者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7.6±5.2、12.6±1.7、9.1±2.1、5.8±1.1,4分患者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3、2和1分患者,3分患者均高于2和1分患者,2分患者高于1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5.10、-3.84、4.60、6.55、2.56,P均<0.05);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与肠道组织炎症严重程度和纤维化严重程度均有关,肠道炎症或纤维化越严重,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越高。结论小肠黏膜上皮细胞Piezo1相对表达水平与克罗恩病生物学行为,肠道炎症、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均有关,推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达的Piezo1可能与克罗恩病的肠壁纤维化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临床关联,但是否在克罗恩病肠壁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及其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急诊颅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外伤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的护理管理,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肢体出现功能障碍、吞咽功能出现障碍、肺部出现感染)的发生率、不良事件(越职操作、医疗器械准备不完善、出现护患纠纷、护理记录填写的不完善)的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急诊各项指标(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急诊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改善患者NIHSS评分及GCS评分,改善患者急诊各项指标,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到本院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8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从鼻肠管给予营养支持与常规的护理,研究组的40例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以及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研究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高龄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护理措施对安全隐患的防范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收留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期间本院超高龄患者共计90例,基于临床护理干预实施差异,分为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与综合护理的45例患者,分析调研期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综合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例数共计2例,占比4.44%,较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组间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内容较之对照组同项数据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软件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基于超高龄患者的病情干预中,由于患者的年龄问题,在临床护理干预中需要实施更加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保证患者病情干预期间的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科危重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整体化模拟教学课程的效用。方法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ECMO团队建立教学课程,以团队为单位招募学员,提供模拟教学为主的课程,并对团队成员考核成绩及学员反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18年5月开展起,共有22家儿科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儿科,共计132名学员参加本课程的培训。其中男56名(42.4%),45名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生(34.1%),60名ICU护士(45.5%),23名胸外科医生(17.4%),4名麻醉科医生(3.0%)。12名学员(9.1%)曾有过ECMO治疗经历。学员对于课程设置的各个部分有着较高评价,评分均超过4分。对于理论、技能、团队合作和实施ECMO信心的自我评价均有明显提高,有80.3%的学员对课后开展ECMO技术充满信心。学员们的基线理论考核成绩为(55.2±7.6)分,经培训后再次理论考核成绩为(67.1±7.3)分(P<0.001)。以团队为单位的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70.2±8.2)分,合格率达86.4%。操作考核中技能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为:遗漏白蛋白和全血预充(90.9%);非技能方面包括感到紧张(84.8%)、团队合作不够流畅(74.2%)、队长的领导力不够(68.2%)。97.0%和94.7%的学员认为整体培训和模拟教学是课程的亮点。有13家(59.1%)学员单位在课程后成功开展ECMO技术,救治患儿人数达到83例,救治成功率54.2%(45/83)。课程后随访发现,2周左右即有学员单位出现技能水平下降。结论本课程作为ECMO模拟教学的全新尝试,在教学及临床双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本研究对于ECMO在儿科领域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中心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10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对患者肠道准备状况进行评分,并分析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为72.15%(114/158),BBPS评分为(5.86±1.1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便秘史、服药后是否主动运动、运动习惯、开始服药-首次排便的时间间隔、服药后排便次数、是否完整服药、服药到检查时间间隔、最后一次粪便形状、检查前1 d饮食摄入均对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有影响[χ2(t)=5.572、12.326、17.135、7.646、(15.107)、(6.826)、11.114、12.294、11.063、17.625,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服药-首次排便的时间间隔长、服药后排便次数少、未完整服药、服药到检查时间间隔长、最后一次粪便形状为残渣或黄水、检查前1 d高纤维饮食均是导致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17、2.091、8.527、3.184、10.111、2.134,均P<0.05)。结论内镜中心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合格率不高,BBPS评分较低。多种独立危险因素会影响患者肠道准备质量,降低其肠道准备合格率,应对此类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其肠道准备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