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AS和CHA2DS2-VASc评分两种卒中风险评估模型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以及复合终点发生方面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CAFR)中,选取年龄>18岁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CAS评分组和CHA2DS2-VASc评分组,并根据基线和随访过程中抗凝状态筛选出2组中依从评分规范抗凝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并定期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是否接受抗凝治疗以及终点事件。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和大出血事件,复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血栓栓塞事件。分析CAS评分组和CHA2DS2-VASc评分组相关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两组相关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5 206例房颤患者,年龄(63.6±12.2)岁,女性2 092例(40.2%)。其中CAS评分组2 447例(47.0%),CHA2DS2-VASc评分组2 759例(53.0%)。CA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5%、非阵发性房颤、口服华法林比例以及HAS-BLED评分低于CHA2DS2-VASC组,而既往糖尿病病史和抗血小板药物服药史比例高于CHA2DS2-VASC组,其余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82.8±40.8)个月,CAS评分组中有225例(9.2%)发生全因死亡,186例(7.6%)发生血栓栓塞事件,81例(3.3%)发生大出血事件,368例(15.0%)发生复合终点事件。CHA2DS2-VASc评分组有261例(9.5%)发生全因死亡,209例(7.6%)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12例(4.1%)发生大出血事件,424例(15.4%)发生复合终点事件。两组患者在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以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值分别为0.643、0.904、0.126、0.59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两组患者在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以及复合终点发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值(95%CI)分别为0.95(0.80~1.14)、1.00(0.82~1.22)、0.83(0.62~1.10)、0.96(0.84~1.11),P均>0.05。结论在中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CAS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在预测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以及大出血事件方面效价相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风险评分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成组病例分析。选取2017年4月—2021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ECMO辅助治疗的STEMI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ECMO置入后30 d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ECMO治疗的相关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临床决策(DCA)曲线比较ACEF、AMI-ECMO、Encourage、SAVE 4种风险评分对ECMO置入后30 d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根据DCA曲线评估结果,选取较优风险评分。参考既往文献将较优的风险评分分级,绘制患者ECMO置入后30 d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0例STEMI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年龄(57.4±16.7)岁,男性31例(77.5%),其中死亡组21例(52.5%),生存组19例(47.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乳酸值高、前降支或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且住院期间发生急性肾衰竭、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辅助治疗的比例高(P均<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ACEF、AMI-ECMO和Encourage评分较高,SAVE评分较低(P均<0.05)。ROC曲线显示ACEF、AMI-ECMO、Encourage、SAVE评分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816、0.757、0.677(P均>0.05),ACEF评分敏感度最高(90.5%),Encourage评分特异度最高(89.5%)。DCA曲线显示AMI-ECMO和Encourage评分对于预测患者ECMO置入后30 d死亡率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CMO置入后30 d死亡率随AMI-ECMO和Encourage评分分级升高而升高(log-rank P≤0.001)。结论ACEF、AMI-ECMO、Encourage、SAVE 4种评分均可预测STEMI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ECMO置入后30 d的死亡率,其中AMI-ECMO和Encourage评分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