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方法。方法:对2013~2019年发生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收集,并对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数据(数量、流行病学、发病人数、波极人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详细调查并核实。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共有180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其进行分级,未分级的有98件,占比为54.44%(98/180);一般级别的有80件,占比为44.44%(80/180);较大级别的有2件,占比为1.11%(2/180);无重大和特重大突发性卫生公共事件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农村、学校、5~6月期间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涉及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经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主要工作中需将农村学校食物安全性予以强化,有效的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做好高峰时期实时性监测工作,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小儿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点并制定相应的社区预防保健措施。方法: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为研究时段,纳入 200例儿童参与此次研究,对全部儿童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其生活习惯、龋齿发生率。并明确儿童龋齿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存在密切关系,指出造成小儿龋齿的危险因素。结果:小儿 5~7岁时发生龋齿的几率相比于 0~3岁、 3~5岁小儿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 3~5岁小儿发生龋齿的几率高于 0~3岁,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 p< 0.05);儿童龋齿的发病因素与经常食用甜食、酸食、刷牙次数、饭后不漱口等存在直接关系,针对其制定针对性预防保健措施,使小儿和家长重视保护儿童牙齿,将其龋齿发生率。结论:经常食用甜食、酸食、刷牙次数、饭后不漱口等均可导致小儿出现龋齿,进而实施健康宣教和预防保健措施,对龋齿发生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