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武汉 430200
【摘要】目的:调查小儿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点并制定相应的社区预防保健措施。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为研究时段,纳入200例儿童参与此次研究,对全部儿童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其生活习惯、龋齿发生率。并明确儿童龋齿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存在密切关系,指出造成小儿龋齿的危险因素。结果:小儿5~7岁时发生龋齿的几率相比于0~3岁、3~5岁小儿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3~5岁小儿发生龋齿的几率高于0~3岁,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儿童龋齿的发病因素与经常食用甜食、酸食、刷牙次数、饭后不漱口等存在直接关系,针对其制定针对性预防保健措施,使小儿和家长重视保护儿童牙齿,将其龋齿发生率。结论:经常食用甜食、酸食、刷牙次数、饭后不漱口等均可导致小儿出现龋齿,进而实施健康宣教和预防保健措施,对龋齿发生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关键词】小儿;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社区预防保健措施
龋齿常发生在儿童中,在小儿发育中属于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小儿龋齿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牙痛等情况,病情严重可发生牙髓炎、牙槽脓肿等口腔疾病,还可造成全身性疾病发生,已纳入WHO重点防治疾病[1]。临床上需对龋齿发病危险因素、龋齿流行病趋势等予以了解,并对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使龋齿发病率降低,进而使小儿健康成长得到保证[2]。
一般数据与方法
一般数据
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为研究时段,纳入200例儿童参与此次研究,其中有男性儿童112例,女性儿童88例,年龄段介于2~7岁,年龄均数为(4.21±0.15)岁,病程时段为1~8天,病程均值为(4.21±0.35)天;将研究中数据实施整理、分析,录入统计学软件中,计算结果为差异性不明显(p>0.05)。
方法
对全部儿童的口腔情况进行检查,让儿童保持站立位,并在充分光源条件下进行检查,对社区医师实施检查,并采取观察、询问、探查等方式进行检查,使用5F探针对儿童乳牙健康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包含缺损、龋齿、龋补等。将检查结果录入在表格中,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明确咀嚼、饮食习惯、刷牙等情况,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
判定指标
对全部儿童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其生活习惯、龋齿发生率。并明确儿童龋齿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存在密切关系,指出造成小儿龋齿的危险因素。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算研究中相关数据,将其充分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使用率(%)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结果
2.1 对比不同年龄段龋齿发生几率
小儿5~7岁时发生龋齿的几率相比于0~3岁、3~5岁小儿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3~5岁小儿发生龋齿的几率高于0~3岁,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不同年龄段龋齿发生几率[例(%)]
年龄 | 例数 | 占比 |
0~3岁 | 78 | 42(53.85%) |
3~5岁 | 60 | 42(70.00%) |
5~7岁 | 62 | 48(77.42%) |
7.4308/8.3606 | ||
0.0064/0.0038 |
2.2 分析龋齿发生因素
儿童龋齿的发病因素与经常食用甜食、酸食、刷牙次数、饭后不漱口等存在直接关系,针对其制定针对性预防保健措施,使小儿和家长重视保护儿童牙齿,将其龋齿发生率。见表2。
表2 分析龋齿发生因素[例(%)]
组别 | 比例 | X2值 | p值 | |
食用甜食 | 一般(n=80) | 36(45.00%) | 29.1874 | 0.0000 |
经常(n=120) | 98(81.67%) | |||
食用酸食 | 一般(n=75) | 40(53.33%) | 19.4348 | 0.0000 |
经常(n=125) | 103(82.40%) | |||
刷牙次数 | 每天2次及以上(n=70) | 32(45.71%) | 5.0974 | 0.0239 |
每天2次以下(n=130) | 81(62.31%) | |||
饭后不漱口 | 漱口(n=98) | 48(48.98%) | 31.9475 | 0.0000 |
不漱口(n=102) | 88(86.27%) |
讨论
根据文中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社区预防保健措施,主要包含:(1)重视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在社区中定期举办小儿口腔健康知识讲座,将小儿口腔卫生保健意义告知家属,并积极参与口腔健康保健工作,定时带领儿童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予以尽早发现和治疗,满足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3]。(2)不同发育时间需定期检查口腔,从孕妇时期需重视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宣教,鼓励孕妇母乳喂养,保证科学饮食。当小儿出生后,需使用温水进行漱口,针对2岁之上的小儿需让其正确刷牙,形成2次以上刷牙习惯,指导小儿在饭后要漱口。社区需定期随访,针对不能有效配合保健和依从性差的家属实施教育,保证小儿龋齿预防、保健工作顺利实施,获得显著效果[4]。(3)宣传治疗知识:小儿龋齿在初期无明显症状,不实施口腔检查,不易被发现,因小儿年龄较低,出现抵抗和畏惧治疗情况,影响治疗效果,使费用增多。在宣教时告知家长定时带领小儿去医院检查,做到尽早发现和治疗,使对龋齿的预防治疗重视度提升[5]。
综上所述,小儿龋齿疾病发生率较高,进而影响小儿身体成长和发育,为确定龋齿发生危险因素,需使健康宣教力度提升,使家长对龋齿预防保健工作予以重视,尽早帮助小儿形成良好的饮食和刷牙习惯,定期检查口腔组织,可将龋齿发生率降低,将龋齿对小儿机体造成的损伤予以避免。
参考文献:
[1]代莉红.小儿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社区预防保健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4):278-279.
[2]吴秀芹.小儿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社区预防保健措施[J].中国农村卫生,2017(4):55-56.
[3]李展兴,黄怡微.小儿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社区预防保健措施[J].黑龙江医学,2016,40(4):338-339.
[4]邵若蘅.小儿龋齿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社区预防保健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2440-2442.
[5]刘艳华.社区小儿龋齿流行情况与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保健措施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5):23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