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颈部肌肉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与头前伸姿势及颈部功能之间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科145例TMD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2例,年龄为28(9)岁。评估所有患者头前伸角度、颈部特定肌肉PPT。通过照片拍摄法测量耳屏与C7棘突连线和水平线之间夹角为头前伸角度(头颈角),头颈角≤51°为头前伸组,头颈角>51°为非头前伸组。PPT测定点为上束斜方肌中点及C5-C6棘突旁1 cm。患者填写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两组患者年龄符合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采用独立t′检验;两组患者PPT、NDI和头颈角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头前伸组患者70例,非前伸组患者75例。头前伸组患者斜方肌PPT[2.82(0.86) kg]显著大于非前伸组[2.46(0.80) kg](P<0.01)。两组患者C5-C6棘突旁PPT及N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角与斜方肌PPT呈低度负相关(r=-0.273,P<0.01),与C5-C6处PPT不相关(r=-0.124,P>0.05);NDI与斜方肌PPT呈中度负相关(r=-0.301,P<0.01),与C5-C6处PPT呈低度负相关(r=-0.206,P<0.05)。结论TMD患者仅颈部斜方肌PPT与头前伸姿势呈低度负相关,患者头愈前伸反而颈部肌肉抗压痛能力愈强。颈部功能与头前伸角度不相关,但与肌肉压痛阈值密切相关,阈值愈高颈部功能愈好。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头前伸 压力疼痛阈值
  • 作者: 周艳 周燕 蔡斌 叶爱芬 葛兆阳 徐玉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护理部,杭州 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血液科,杭州 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杭州 31000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杭州 31001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入院准备中心,杭州 310016
  • 简介:摘要疫情常态化防控状态下,医院需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患者就医需求,建立平急结合日间手术术前管理流程。作者梳理了既往医院日间手术前管理流程中存在问题,从战时预警管理和平时流程优化两个方面出发,构建平急结合日间手术术前管理流程。流程优化后,提高了日间手术患者24 h出院率,降低了停手术出院率和爽约率,在加强疫情防控同时,促进日间手术管理质量持续提升。

  • 标签: 日间住院医疗 平急结合 新冠肺炎 管理流程 优化
  • 作者: 杨洋 范帅 徐丽丽 蔡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11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1411,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11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1411
  • 简介:摘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颌面部常见疾病,患者多存在张口受限、关节疼痛或者关节弹响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困扰。疾病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需要科学诊断和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TMD患者治疗优先采取保守、可逆治疗方式,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可达到改善症状、恢复关节功能目的。本文将就目前TMD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康复医学工作者对该疾病认识,为TMD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诊断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姿势控制能力减弱是诱发踝关节反复扭伤,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发生重要因素。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是目前临床和科研中常用姿势控制评估方法之一。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在预估踝关节扭伤风险、鉴别扭伤恢复进程以及为其制定康复计划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在慢性踝关节不稳中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更简洁、有效地为慢性踝关节不稳进行康复评估和训练提供新思路和证据。

  • 标签: 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 姿势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易于部署形成性评价作业文档归集系统研发方法,并评估口腔正畸学教师对其接受程度。方法基于在线问卷系统,利用Python语言开发问卷数据转换程序,优化形成性评价中作业电子文档归集流程。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学教研室教师开展培训,分别记录使用电子邮件系统、在线问卷系统和本归集系统收集10份作业文档操作时间与点击次数,使用方差分析进行相互比较。同时发放问卷对接受培训教师既往使用在线问卷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调查各方法操作时间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自2019年5月至2019年7月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学教研室教师中按照便利抽样方式招募20位高校教师,其中男11人、女9人,年龄(37.8 ± 7.3)岁,均为口腔医学专业。全部教师参与培训并认真填写了问卷。在统一进行培训后,教师通过电子邮件[用时(10.40 ± 2.43)min,点击次数151.0 ± 70.6]、在线电子问卷[用时(5.91 ± 0.13)min,点击次数37.7 ± 10.5]与本系统[用时(3.99 ± 0.34)min,点击次数11.0 ± 1.7]进行10份作业文档归集工作,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不同归集方法平均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06.7,P<0.001),不同方法间点击次数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 = 64.9,P<0.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既往收集电子文档频次是本系统使用时间独立预测因素(回归系数-0.34,P = 0.04)。结论利用本系统收集电子作业文档操作更为简捷,效率也明显高于传统手段,近期进行过电子文档收集工作教师更容易掌握本系统使用。整体而言,接受培训教师愿意将其应用于今后教学工作中,改善口腔正畸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工作流程。

  • 标签: 口腔正畸学 形成性评价工具 Python语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穿支皮瓣修复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各类体表恶性肿瘤患者,完善检查行多学科会诊初步诊断,根据术前拟定诊断采用相应彻底切除原则,联合术中切缘快速病理检查进行肿瘤切除,或采取减瘤姑息切除后,遗留创面采用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根据手术体位需要、缺损面积及需组织量大小、血管口径及长度等实际情况,分别选择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共纳入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8 ~69岁。肿瘤位于头面部13例、上肢4例、下肢6例、胸部6例。鳞状细胞癌12例、基底细胞癌4例、软组织肉瘤9例、晚期乳腺癌4例。切除肿瘤后遗留创面9.0 cm×7.5 cm~22.0 cm×17.0 cm。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创面20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4例,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1例。皮瓣大小10.0 cm×9.0 cm~24.0 cm×18.0 cm。术后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探查桥接静脉后成活,1例动脉危象患者不同意探查,皮瓣坏死后改植皮修复。其余病例皮瓣均顺利成活。25例患者达到R0切除,随访时间半年至2年,肿瘤均无复发,局部外观平整。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减瘤姑息切除,创面修复局部无再发,生存期内生活质量改善。供区直接缝合关闭13例,余16例收拢创面后移植头部刃厚皮片修复,供区未遗留功能障碍。结论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穿支皮瓣能较好地解决体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较大复杂创面,是体表恶性肿瘤外科治疗重要保障。

  • 标签: 显微外科 恶性肿瘤 穿支皮瓣 彻底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