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肾间变性肉瘤(anaplastic sarcoma of the kidney,ASK)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儿ASK的一般资料、治疗经过、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以"肾间变性肉瘤""儿童"和"anaplastic sarcoma of the kidney""child"为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0年4月的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1岁女童,因发现左腹部肿物入院,影像学检查发现左肾占位,行左侧瘤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光镜下肿瘤呈囊实性改变,实性区可见未分化的卵圆形、梭形细胞弥漫分布,其间见较多间变细胞及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WT1、Virnentin、S-100、CD99和Desmin阳性,Pax-8和EMA阴性。术后患儿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数据库中共检索到5篇文献20例儿童ASK,结合本院此例,共21例纳入研究。其中,男9例,女12例;中位年龄4.3岁;肿瘤位于右肾12例,左肾6例,3例左右侧不明确。肿瘤直径平均13.5 cm。肿瘤分期:Ⅰ期8例,Ⅱ期4例,Ⅲ期5例,Ⅳ期2例;另有分期不明确2例。全部患儿病理检查报告镜下可见未分化梭形细胞,16例(76.19%)可见软骨样细胞分化。术前有14例(66.67%)诊断为间变性Wilms瘤。4例单纯行瘤肾切除术,17例行瘤肾切除结合化疗治疗。15例获得随访,术后1.2~1.5年死亡3例,其中Ⅲ期2例,Ⅳ期1例。结论ASK是一种罕见的细胞广泛间变性改变的恶性肿瘤,需与间变性肾母细胞瘤等肾肿瘤相鉴别,依靠病理形态与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

  • 标签: 肾肿瘤 肾间变性肉瘤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海氏三角途径腹腔镜下"窥视睾丸"(指在腹股沟管内环口附近的高位睾丸)引降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行经海氏三角途径腹腔镜睾丸引降固定手术的"窥视睾丸"患儿56例的临床资料。年龄6个月至13岁,中位年龄1岁10个月;右侧37例,左侧19例。对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复查患侧睾丸体积、患侧/健侧睾丸体积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6例患儿均完成手术,睾丸均顺利引降并固定于阴囊。手术时间为(45.23±0.38)min,术中出血量约2~4 ml。56例患儿术后复查睾丸均正常生长发育,查体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无回缩,未见切口感染、腹股沟疝或鞘膜积液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2个月复查患侧睾丸体积为(0.48±0.08)ml与术前(0.30±0.04)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患侧/健侧睾丸体积比为0.71±0.06与术前0.58±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经海氏三角途径腹腔镜下睾丸引降固定术是治疗"窥视睾丸"的重要手术方式,具有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隐睾 海氏三角 腹腔镜 窥视睾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在儿童重型隐匿阴茎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行"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治疗的重型隐匿阴茎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患儿平均年龄为7岁1个月,年龄范围为3~16岁;本研究患儿的纳入标准为重型隐匿阴茎,阴茎完全隐匿于皮下,可见锥状皮丘内无阴茎显露,腹壁皮肤平面仅能扪及包皮套,年龄范围要求为3~16岁,手术方式为"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分析患儿术后出血、感染、阴茎回缩等并发症情况,采用Boemers标准进行术后评价,评估该手术方式在重型隐匿阴茎患儿的应用情况。结果4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Boemers标准评价均为良好,家长对阴茎外观满意,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包皮转移皮瓣无坏死感染。术后有8例患儿出现转移皮瓣的明显水肿,6~8周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个月阴茎体均无回缩,无包皮赘生及瘢痕狭窄,无痛性勃起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纽扣法"带蒂岛状包皮背侧皮瓣转移术是治疗重型隐匿阴茎的理想手术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重型隐匿阴茎皮肤覆盖缺损的问题,具有术后外观美观,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童 隐匿阴茎 皮瓣转移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纯通过经膀胱镜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治疗<3个月婴儿的原发性肾积水的疗效和其相应的并发症进行研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个月重度肾积水患儿20例。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为(1.95±0.56)个月;患侧为左侧14例,右侧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经膀胱镜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一期治疗重度肾积水,于术前、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后及取出后对患儿进行B型超声检查,并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相应的治疗结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中有2例置管失败(左、右侧各1例),予更换为肾造瘘术以缓解肾积水,另外18例均顺利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术中操作时间短,为(15.22±5.75)min,出血量极微,为(0.50±0.42)ml,术后观察到的并发症主要表现有泌尿系统感染、血尿和支架管的梗阻。患儿住院天数为(4.72±1.81)d,治疗前肾盂前后径及肾皮质厚度分别为(34.28±7.00)mm和(1.86±0.66)mm,置管后6个月变化为(11.00±4.56)mm和(4.47±1.32)mm,可观察到肾积水程度的明显缓解和肾皮质的增厚。而在取出输尿管支架管后,有8例患儿的肾积水无再次加重表现,观察至今无特殊处理。结论经膀胱镜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是一种微创术式,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婴儿(<3个月)重度肾积水的一种选择方法,术后可明确缓解肾积水程度,并且在取出支架管后存在治愈此年龄段原发性肾积水的可能,使患儿免受于较大手术创伤,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

  • 标签: 婴儿 肾盂积水 输尿管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