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或脉冲射频治疗的CEH患者118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n=64)和脉冲射频组(n=54)。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中,男14例,女50例,年龄29~65(49.8±10.2)岁;脉冲射频组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18~65(41.7±14.8)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评分、术后病变区域麻木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术前以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16±0.91)、(3.67±1.13)、(1.59±0.91)、(1.66±0.84)、(1.56±0.90)分,脉冲射频组分别为(7.01±0.78)、(1.58±0.88)、(1.57±0.94)、(3.71±1.08)、(6.92±0.83)分。组间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与脉冲射频组在术后3 d、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组内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均P<0.001);脉冲射频组术后3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均P<0.001)。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麻木发生率分别为72%(46/64)、61%(39/64)、6%(4/64)、3%(2/62),脉冲射频组分别为7%(4/54)、7%(4/54)、2%(1/54)、0(0/54);其中,在术后3 d、1个月时,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麻木发生率高于脉冲射频组(均P<0.001)。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1例患者在术后3 d出现咽部不适症状,未经特殊处理,术后1周该症状自行消失;1例患者在术后3 d出现晨起后眩晕症状,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可能。脉冲射频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未予特殊处理,观察1 h后自行缓解。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脉冲射频治疗CEH均有效,安全性均较好,但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脉冲射频组,疗效优于脉冲射频。
简介:摘要当前,伴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汽车维修服务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链下游市场也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从而带动相关需求日益增长,其中汽车车身钣金的维修占据了汽车维修行业很重要位置。汽车车身钣金的维修工作量大,周期长,同时对维修技师的水平和经验要求都很高,因而传统的修复方法存在效率较低,质量不高等弊端,导致客户等候时间长,易造成维修车辆的积压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汽车钣金修复技术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微创激光技术碎石治疗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旨在确保患者迅速康复并减少并发症。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以及引流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同时,疼痛管理和预防感染也是关键,需要按时给予患者止痛药和抗生素。方法:在护理方法上,强调保持患者尿管通畅,定期更换,以减少感染风险,并关注尿管周围皮肤的清洁与护理。此外,鼓励患者早期进行适度的活动,以促进结石排出,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出血或感染。心理调适同样重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康复信心。结果:通过实施这些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的康复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大部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石排出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感染率显著降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结论:微创激光技术碎石治疗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密切观察、疼痛管理、预防感染、保持尿管通畅与适度活动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这些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泌尿外科护理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方法:以一批临床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动画、录像、图片等多种多媒体手段,对其进行教学。采用问卷调查、考试成绩等方法,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护生对泌尿外科的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认识,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对护理技术及手术过程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结论: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泌尿外科护理学教学,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护理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作者认为,在临床实践中,应大力推广多媒体技术,使之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满足医学教育的需要,还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