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跟骨骨折患者接受经跗骨窦切口与经外侧L型切口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借助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抽样,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42例患者经跗骨窦切口实施手术治疗,为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另外42例患者经外侧L型切口实施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跗骨窦组、L型组术后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跟骨长度、Bohler角、Cissane角均优于术前,P<0.05,但术后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跗骨窦组手术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高于L型组(t=5.267 8,P<0.05);跗骨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L型组发生率19.05%(χ2=4.086 5,P<0.05)。研究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跟骨复位丢失、踝关节和距下关节退变性OA的情况,结果提示跗骨窦组患者随访6个月跟骨复位丢失率优于L型组(χ2=4.200,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接受经跗骨窦切口的手术治疗能够减轻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胃癌的组织学特征及其PD-L1表达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胃癌手术切除和进行4种主要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2 47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171例表现为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deficient,dMMR)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以PCR检测结果为标准,对MSI-H胃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D-L1染色。结果MSI-H胃癌与老年、女性、胃窦、肠型、肿瘤大于5 cm、缺乏淋巴结转移及PD-L1表达阳性有关(均P<0.05)。PD-L1表达水平联合阳性评分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P=0.026,HR=8.385,95%CI=1.293~54.367)。虽然未观察到PD-L1表达模式与预后的关系,但PD-L1表达模式“弥漫”与脉管癌栓侵犯(P=0.007)、浸润深度(P=0.040)有关,并且MSI-H+PD-L1阳性胃癌中所有发生复发或死亡的患者,PD-L1表达模式均为“弥漫”。此外,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PD-L1表达水平和表达模式有高度的一致性(P=0.450)。结论MSI-H胃癌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PD-L1表达水平联合阳性评分为MSI-H胃癌患者一个重要的预后预测指标。PD-L1表达模式“弥漫”或为一个预后预测指标。晚期胃癌患者可以通过转移灶活检来获取其PD-L1表达的水平和模式。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日益提升,导致电力能源的消耗日渐庞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对电力企业电费管理中的电费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保证电费核算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也要根据电费核算数据和相关规定做好电费回收工作,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在电费收取过程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加强电力企业电费核算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它关系着电力企业的收入盈亏状况。如果入不敷出,将直接导致电力企业的倒闭。因而在具体的企业运行过程之中,各个工作人员以及管理部门应共同致力于电力电费的管理,保障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非曲霉属丝状真菌病(N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allo-HSCT后诊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NAMI的24例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24例移植后NAMI患者,男21例(87.5%),女3例(12.5%),中位年龄33(10~66)岁。NAMI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188(2~856)d,10例为确诊,14例为临床诊断;19例(79.2%)发生在肺部,4例(16.7%)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1例(4.2%)发生在鼻窦;病原菌分布中根霉菌14例(58.3%)、毛霉菌5例(20.8%)、犁头霉菌3例(12.5%),尖端赛多孢子菌2例(8.3%);临床症状为发热20例(83.3%),头痛4例(16.7%),咯血、腹痛腹泻、抽搐(颅内感染)各2例(8.3%),胸痛1例(4.2%)。在18例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治疗的有效率为38.9%(7/18)。中位随访时间为自NAMI诊断后229(2~2 280)d,2年总生存率为(24.0±14.5)%。结论allo-HSCT后非曲霉菌属丝状真菌感染以根霉菌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死亡率高。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网系统的构成越来越趋于复杂化、多样化,而伴随着电力系统一直发展至今的继电保护装置,也从最早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熔断器到发展到各种如今各种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在电网中能够实时对一些存在故障的电力设备或非正常运行状态的装置进行监测,通过发出告警信号或跳开开关形成断路来实现对电网中关键设备的保护。在电力系统中该类装置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电网设备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保证电系统的有效运转。但是继电保护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故障 -反应 -检修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电力系统不可靠运行,使电网存在安全隐患,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亡事故,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可靠的继电保护检修策略来避免以上问题。预防性检修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设备检修理论,已经应用在机械运行维护、大型生产线管理等各个领域,有关于继电保护装置的预防性检修理论也逐渐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原发性植入功能不良(PGF)对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haplo-HSCT的122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患者中,移植后26例(21.3%)发生原发性PGF(PGF组),其余96例(78.7%)患者植入功能良好(GGF组)。共15例(12.3%)患者发生CMV肺炎,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103(31~262)d,1年累积发生率为12.3%(95%CI 6.2%~18.4%)。PGF组、GGF组CMV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0.8%(8/26)、7.3%(7/96)(P=0.002),CM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92.3%(24/26)、82.3%(79/96)(P=0.212)。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性PGF是CMV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P=0.005)。发生CMV肺炎患者的总生存(OS)率低于未发生CMV肺炎患者[37.3%(95%CI 11.2%~63.4%)对78.9%(95%CI 72.0%~87.6%),χ2=16.361,P<0.001]。PGF组CMV肺炎患者移植后1年OS率低于非CMV肺炎患者[25.0%(95%CI 0%~55.0%)对50.0%(95%CI 26.9%~73.1%),χ2=4.656,P=0.031]。结论haplo-HSCT后发生原发性PGF的血液病患者有较高的CMV肺炎发生率且移植后1年OS率较低。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为迅猛,致使各个行业领域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互联网和网络通信技术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而智能电网也由此产生,并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是国家电力事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逐渐应用在其中,并以此大大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继电保护是智能电网中的关键技术,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关系密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国当下的智能电网由于与继电保护发展速度不匹配的情况而引发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智能电网自身的各项优势,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应不断创新改进继电保护设备装置,并以此为工作重点,进而不断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以推动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简介:摘要: 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正在迈向规模化发展,它可以有效的帮助地方居民改善生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了全面推动市政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 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 制度,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 从根本上保证了市政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本文通过对市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创新性的管理理念有效解决 市政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 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学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疾病的发生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是一类以视网膜血管病变为核心病理改变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是多种环境因素和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方式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表观遗传机制介导环境因素,参与视网膜血管病变相关基因的调控,影响疾病最终的发生发展。因此,眼科医生应重视表观遗传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追踪表观遗传学方法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治疗中取得的进展,关注表观遗传学的应用前景。寻找这些疾病的表观调控因子,不仅可以加深对这些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同时还能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美国眼科学会发布的眼科临床指南(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PPP)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眼科权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年9月,内斜视和外斜视2017年版PPP正式发布。该版PPP采用最新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基于最可靠的临床试验结果或专家委员会对现有依据的集体判断和评估,对2012年版PPP进行了更新。本文从斜视的定义、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和治疗几个方面对内斜视和外斜视2017年版PPP进行解读,并与2012年版PPP进行比较,希望帮助眼科临床医师深入领会2017年版PPP的更新要点,进一步促进我国斜视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76-18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肿大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至2018年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allo-HSCT后的25例CM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处理前2周是否伴有脾脏肿大分为脾肿大组和非脾肿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复发以及生存方面的差异。结果①脾肿大组15例(男8例,女7例),中位年龄45(23~61)岁;非脾肿大组10例(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39(12~56)岁。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脾肿大组、非脾肿大组粒细胞植入率分别为93.3%(14/15)、100.0%(10/10),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7(11~20)d、14(11~18)d(χ2=5.303,P=0.021);脾肿大组、非脾肿大组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80.0%(12/15)、90.0%(9/10)(P=0.212),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7(12~33)d、15(12~19)d(χ2=0.470,P=0.493)。③脾肿大组5例发生急性GVHD(Ⅰ/Ⅱ度4例,Ⅲ/Ⅳ度1例),非脾肿大组6例发生急性GVHD(Ⅰ/Ⅱ度5例,Ⅲ/Ⅳ度1例)(χ2=0.204,P=0.652)。脾肿大组、非脾肿大组移植后100 d的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3.3%(95%CI 14.9%~51.7%)、20.0%(95%CI 2.8%~37.2%)(P=0.635)。脾肿大组5例发生慢性GVHD(广泛型3例),非脾肿大组未发生慢性GVHD(P=0.041)。④脾肿大组、非脾肿大组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2.7±2.6)%、(11.1±1.2)%(χ2=1.824,P=0.12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5±13.5)%、(68.6±15.1)%(χ2=0.351,P=0.554),3年无白血病生存率分别为(56.3±14.8)%、(80.0±17.9)%(χ2=1.148,P=0.284)。结论脾肿大可致CMML患者allo-HSCT后粒细胞植入延迟,对生存及复发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