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神经病学的理论性难度较大,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单向传授知识的形式展开,易使临床实习生对获取知识产生依赖心理,临床实习生学习兴趣不高,只把握针对考试的“要点”,现有的教学效果有限,迫切需要改革。团队教学(TBL)法是以团队为基础,教师全局指导,临床实习生自行课前预习,开展团队讨论,并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目标的教学方法。目前TBL法因提高临床实习生的自主性及主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已被临床实习生普遍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核心、以任务的设计—提出—解决—评价为实施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联合TBL教学新模式是以设定好的任务为导向,通过自主预习获取知识,在组内及组间讨论中应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改革活动中,将任务驱动联合T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实习,使临床实习生的参与度大大增加,师生互动增强,理论知识掌握更牢固,针对性地培养临床实习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本科的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喉癌患者不同时间症状群和生活质量,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甲状腺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155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当天、术后3 d、术后30 d,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头颈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G)进行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喉癌患者症状群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共提取出疼痛-消化道症状群、疲乏-睡眠-情绪症状群、喉癌-特异性症状群和发声-吞咽困难症状群4个症状群,患者入院当天、术后3 d、术后30 d症状群数量和构成不同。喉癌患者入院当天、术后3 d、术后30 d FACT-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癌患者入院当天、术后3 d、术后30 d的FACT-G总分、生理状况维度评分与不同症状群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喉癌患者不同时间症状群数量和组成不同,症状群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症状群管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儿童轻中症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临床症状进展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收入或转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患儿共203例,不合并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及脑挫裂伤。按照本研究患儿的排除标准共纳入168例患儿。其中,男79例,女89例;患儿就诊时中位GCS评分为14分,范围为10~15分;中位年龄为3.8岁,范围为0.1~14.3岁;车祸外伤66例[39.3%(66/168)];呕吐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48.8%(82/168),其中21.4%(36/168)的患儿呕吐次数>2次;绝大多数患儿合并颅骨骨折,占86.9%(146/168);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颞部,占40.5%(68/168);外伤后血糖升高见于45.8%(77/168)的患儿;有28.6%(48/168)的患儿出现D-二聚体升高。根据入院后诊疗过程中GCS评分的变化,分为临床症状平稳组(104例)和临床症状进展组(64例)。通过对患儿基本信息、外伤因素、临床症状、CT检查结果及检验结果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寻找与轻中症患儿临床症状进展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的分析显示临床症状进展组患儿在外伤后存在意识丧失史的比例较临床症状平稳组高,34.4%(22/64)比15.4%(16/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外伤后血肿的厚度及体积与临床症状进展并无明显相关性。血肿占位效应在临床症状进展组较临床症状平稳组出现临床症状进展的风险较高,53.1%(34/64)比13.5%(14/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颞部血肿在临床症状进展组较临床症状平稳组出现临床症状进展的风险较高,56.3%(36/64)比30.8%(32/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初始CT值偏低的血肿在临床症状进展组较临床症状平稳组出现临床症状进展的风险较高,(48.40±6.77)Hu比(60.70±5.25)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进展组较临床症状平稳组出现D-二聚体升高的比例明显增高,42.2%(27/64)比20.2%(21/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进展组较临床症状平稳组血糖升高的水平也较明显,(8.11±2.75)比(7.22±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外伤后血肿初始CT值[(OR=13.1,95%CI(0.5,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占位效应[(OR=4.37,95%CI(1.1,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初始CT值对临床症状进展具有预测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27,P<0.001;血肿初始CT值ROC分析最适截断值为56.3,具有82%的敏感性和86%的特异性。结论轻中症儿童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存在临床症状进展的风险,血肿初始CT值和占位效应是轻中症患儿临床症状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肿初始CT值对临床症状进展有诊断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因打鼾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的成人患者,在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同时使用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监测,利用均数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Bland-Altman法评估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生成的呼吸事件指数(REI)与PSG生成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之间的一致性,计算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诊断OS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其诊断OSA的最佳界值。结果共纳入198例患者,其中男120例,女78例,年龄45.5(33.0,57.3)岁。PSG生成的AHI与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的R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4.7,40.2)次/h比16.2(6.1,40.0)次/h,P=0.381),二者显著相关(r=0.914,P<0.05),其一致性检验的平均差-0.06次/h(95%CI:-18.44~18.31);如以REI≥5次/h作为诊断标准,则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诊断OSA的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58.0%;以REI≥13.3次/h诊断中重度OS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1%,71.1%。结论该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所得REI与PSG-AHI一致性较好,可用于OSA及中重度OSA患者的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9例)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儿童医院(2例)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诊断为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年龄≤18岁的病例4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对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和病理组织学分级在诊断及判断预后方面的意义进行探讨。结果41例患儿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发病年龄为3~14岁,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7.6岁和7.0岁。其中发生于脑干36例,非脑干部位5例。临床多表现为头晕、行走不稳和肢体乏力等。影像学表现多变。组织学表现多样,从低级别到高级别胶质瘤形态均可见到,还可伴有神经元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H3K27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Olig2。基因检测显示76%(16/21)病例肿瘤细胞H3F3A基因突变,多伴有TP53(62%,13/21)的错义突变;5例为(24%,5/21)HIST1H3B基因突变,均伴有ACVR1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途径基因(PIK3CA占4/5和PIK3R1占1/5)的错义突变。该肿瘤预后较差,随访显示仅1例患者存活,其余均死亡,平均总体生存时间7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4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影像学肿瘤最大径、组织学级别和手术方式对患儿的总体生存时间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H3K27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预后较差,肿瘤部位和病理组织学级别对预后无明显影响,需要新的特效药物和综合治疗方案来改善患儿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对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度的影响,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4月—2021年5月住院的682例临终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癌症临终医疗、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患者癌症疲乏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家庭、社会支持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癌因性疲乏各项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家庭支持、其他支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可以改善患者癌症疲乏,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家庭、社会支持程度与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6S管理在无菌物品库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05-2022.11月间本院择取100件无菌物品作为主体展开对照分析,依据管理方式差异性展开规范分组,记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前组予以常规管理,后组采取6S管理,统计两组各项指标(无菌物品质量满意度评估值、管理质量测评值、质量控制效果测评值)展开细致观测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无菌物品质量满意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质量控制效果评估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质量测评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菌物品库房管理期间通过予以6S管理,具有提高管理质量及无菌物品质量满意率的效果,物品完好率、账物相符率、人员操作合格率明显升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质量控制效果,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阿替普酶初始溶栓序贯抗凝治疗老年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ASPE)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Medline、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收集阿替普酶溶栓序贯抗凝对比单纯抗凝治疗ASPE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2月,2名评价者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21个,总样本量1 6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抗凝相比,溶栓序贯抗凝有更好的治疗效果(OR=5.87,95%CI:3.82~9.01,P<0.000 01),患者肺栓塞复发率(OR=0.36,95%CI:0.16~0.80,P=0.01)和死亡率(OR=0.46,95%CI:0.24~0.86,P=0.02)更低,但会增加出血概率(OR=1.65,95%CI:1.21~2.24,P=0.001),颅内出血发生率2种疗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7,95%CI:0.21~2.77,P=0.69)。亚组分析还显示欧美人群接受阿替普酶序贯抗凝治疗后复发率更低(OR=0.34,95%CI:0.14~0.83,P=0.02),亚裔患者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亚欧患者在死亡率、致命性出血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初始溶栓序贯抗凝治疗可降低老年ASPE患者死亡率和复发率,尽管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但中远期的疗效仍优于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