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5 681例住院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 342例,女2 339例,将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ATB-DILI的患者作为病例组(214例),非ATB-DILI患者作为对照组(5 4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结核病情、行为及疾病相关资料等,经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筛选分析影响因素,据此构建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使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3.8%(214/5 681)例患者发生ATB-DILI。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肺外结核(OR=1.876,P<0.001)、营养不良(OR=4.411,P<0.001)、合并基础肝病(OR=4.961,P<0.001)以及间断使用护肝药(OR=2.137,P=0.007)是其发生ATB-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程使用护肝药(OR=0.292,P<0.001)是其保护因素。将以上5个相关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0.713~0.786),敏感度0.640,特异度0.752。使用Bootstrap法内部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验证,平均绝对误差0.003,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基本拟合,预测值和实际值一致性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拟合度(χ2=3.068,P=0.381)。决策曲线显示Nomogram模型在高风险阈值范围(0.10~0.68)时,有着一定的临床实用性。结论本次研究所构建的住院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能为临床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防控ATB-DILI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9 845例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发生不良反应者与未发生不良反应者的单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9 845例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中有2 90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4%;两组性别、BMI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年龄>69岁、初治、涂阴、饮酒史及肝病史占比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9岁)、治疗类型(初治)、诊断类型(涂阴)、饮酒史、肝病史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治疗类型、诊断类型、肝病史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