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结合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历史贡献和时代价值。致力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了价值指向;回应"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挑战,既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也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了思想基础;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也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导向;再次强调了科技与教育两个战略重点,既促进了中国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继续重申和平与发展两个时代主题,既为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制定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指明了方向。
简介:民族精神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其形成和发展必然受社会存在的影响与制约。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客观因素。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使得世界各民族面临着不同的生存发展条件,从而为生发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其中,对民族精神起决定性影响的主要因素则是社会生产方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每一种因素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作用,同时又相辅相成地影响乃至决定民族精神的内在特质和时代走向。一个民族的性格品质或民族精神特质,都是由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与长期社会历史条件因素共同铸就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共同造就了气质各异的民族精神。
简介:新中国60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得到弘扬与培育。建国初期和过渡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表现为继承传统革命精神和培育建设精神的统一,从而体现出民族精神由现代向当代的历史转型。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处于一种理性和非理性的张力状态中,从而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曲折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处于一种文化自觉状态,尽管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但在总体上是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的。
简介:民族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汉语"民族"一词是为中国本土的词汇。由于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和世界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民族"一词在国内开始普遍使用。一般而言,广义的民族,是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或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民族;狭义的民族概念,通常指斯大林提出的民族概念。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阶级、国家消亡之后,民族将走向消亡。"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特色,其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总体。中华民族既是多元一体文化的主体,也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主体。在近现代中国,中华民族概念的确立,对于团结御侮、抗击列强,推动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