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序贯单纯超滤和血液透析治疗对于尿毒症合并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伴低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扬州友好医院住院因尿毒症合并ADHF伴低血压行序贯单纯超滤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有效性评价包括续贯治疗前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呼吸困难评分改善情况,以及一些指标如体质量、呼吸频率、心率、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血肌酐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安全性评价包括血压、血钾、血钠及血红蛋白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续贯治疗期间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共入选了25例患者,年龄为(71.9±4.5)岁,男性18例(72.0%),续贯治疗前的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为3例(12.0%)、18例(72.0%)和4例(16.0%),收缩压为(82.2±6.4)mmHg(1 mmHg=0.133 kPa),心率为(110.1±9.7)次/分。续贯治疗后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及呼吸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100%。与续贯治疗前比较,续贯治疗后患者体质量下降[(72.98±6.29)kg比(64.99±8.32)kg],呼吸频率降低[(32.2±4.7)次/min比(20.2±4.4)次/min],心率降低[(110.1±9.7)次/min比(84.11±10.13)次/min],心输出量提高[(3.03±1.24)L/min比(5.09±1.14)L/min],LVEF水平提高[(28.92±7.35)%比(43.91±8.31)%],NT-proBNP水平下降[(6988.34±488.85)pg/mL比(2986.32±598.93)pg/mL],血肌酐水平下降[(717.22±13.7)μmol/L比(289.38±13.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前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钾、血钠及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P均>0.05)。所有患者在续贯治疗期间期间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出血、血栓栓塞、猝死等不良事件。结论对尿毒症合并ADHF伴低血压患者施行序贯单纯超滤和血液透析治疗有效且安全,值得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雪草苷(AS)对染矽尘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AS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4只。对照组大鼠气管内灌注1.0 ml生理盐水,其余组灌注1.0 ml 50 mg/ml二氧化硅(SiO2)混悬液。造模后第2天给大鼠灌胃,1次/d阳性药物对照组灌注30 mg/kg的汉方己甲素,A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注20、40和60 mg/kg AS,对照组、模型组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于灌胃第14、28、56天分批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肺组织I型胶原蛋白(Col-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TGF-β1、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结果SiO2刺激14、28、56 d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及胶原纤维的积聚,且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随时间加重。造模后第14、28、56天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HYP、IL-18和TGF-β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组和AS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HYP含量降低;阳性药物对照组和各AS剂量组肺组织中TGF-β1和IL-18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TGF-β1、Col-I、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组和各AS剂量组大鼠肺组织Col-I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雪草苷可以抑制SiO2诱导的大鼠肺组织Col-I、TGF-β1、α-SMA含量的升高,减少肺组织中TGF-β1、IL-18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大鼠肺组织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沉积,改善矽肺纤维化。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混合氢吗啡酮用于腰椎手术后PCIA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内固定术病人96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5~29.9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8):氢吗啡酮PCIA组(H)和艾司氯胺酮混合氢吗啡酮PCIA组(S+H组)。术毕行PCIA,S+H组:氢吗啡酮0.05 mg/ml+艾司氯胺酮0.25 mg/ml;H组:氢吗啡酮0.05 mg/ml。2组镇痛泵参数设置:总量2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0 min。当NRS评分≥4分且患者连续3次按压PCA泵无效时,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2 m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8 h内氢吗啡酮累计用量(镇痛泵用量和补救镇痛用量)和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头痛、幻觉、噩梦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病人镇痛满意度。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24、48 h的恢复质量(QoR-15量表)。结果与H组比较,S+H组术后48 h内氢吗啡酮累计用量减少,病人镇痛满意度升高,首次排气时间缩短(P<0.05),术后24和48 h时QoR-15评分升高(P<0.05),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氢吗啡酮PCIA相比,艾司氯胺酮混合氢吗啡酮用于腰椎手术PCIA可减少术后氢吗啡酮用量,提高镇痛满意度,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矽肺大鼠肺炎及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于2019年4月,将48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二氧化硅(SiO2)模型组以及二甲双胍低、中、高剂量干预组,每组8只。SiO2模型组和二甲双胍各剂量干预组一次性经气管灌注1 ml 50 mg/ml SiO2,阴性对照组和二甲双胍对照组经气管灌注1 ml生理盐水。染尘24 h后,二甲双胍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及二甲双胍对照组分别经口灌胃100、200、400、400 mg/kg二甲双胍,阴性对照组和SiO2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28 d。染尘28 d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情况,计算肺系数,观察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以及肺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O2模型组大鼠体重降低(P<0.05),肺系数、肺泡炎和纤维化评分、HYP含量以及TGF-β1、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SiO2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中、高剂量干预组大鼠体重明显升高(P<0.05),二甲双胍各剂量干预组肺系数、肺泡炎和纤维化评分、HYP含量以及TGF-β1、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O2模型组大鼠肺组织E-Cad表达水平降低,Vimentin和α-SM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SiO2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各剂量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E-Cad表达水平明显升高,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减轻矽肺大鼠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可能与其降低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及抑制EMT进程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亚甲蓝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的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就诊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的90例择期甲状腺全切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A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2.43±6.54)岁,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法保护甲状旁腺;B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3.54±6.62)岁,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低剂量亚甲蓝,甲状旁腺正显影定位保护甲状旁腺;C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42.55±6.42)岁,在B组的基础上甲状旁腺周围利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闭,保护甲状旁腺血供来保护甲状旁腺。比较3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血磷、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甲状旁腺误切患者数。结果B组患者术后1 h、术后1 d、术后3 d的PTH分别为(25.33±8.72)ng/L、(20.33±7.52)ng/L、(20.20±6.79)ng/L,较A组有所升高(均P<0.05);C组术后1 h、术后1 d、术后3 d的PTH分别为(30.52±9.85)ng/L、(28.45±8.98)ng/L、(29.46±8.76)ng/L,均显著高于A、B两组(均P<0.001);B组患者术后1 h、术后1 d、术后3 d的血磷指标分别为(1.66±0.23)mmol/L、(1.90±0.32)mmol/L、(1.78±0.20)mmol/L,均较A组有所下降,且血钙分别为(2.25±0.18)ng/L、(1.89±0.20)ng/L、(1.92±0.15)ng/L,均较A组有所升高(均P<0.05);C组患者血钙显著高于A、B两组,且血磷水平显著低于A、B两组(均P<0.001);C组患者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甲状旁腺误切率分别为6.67%(2/30)、3.33%(1/30)、3.33%(1/30),各占比较A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联合低剂量亚甲蓝静脉滴注在甲状腺全切术中可有效上调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围术期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及甲状旁腺误切风险,对甲状旁腺功能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于2019年2至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山东省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点和个体接触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小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4家,大型企业3家;工作场所苯和甲苯检测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和二甲苯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最大值为24.23 mg/m3,超标率为11.0%(16/146);作业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最大值为10.60 mg/m3,超标率为11.0%(8/73);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CSTE最大值为0.879 mg/m3,超标率为9.2%(11/120),作业人员锰及其化合物CTWA最大值为0.175 mg/m3,超标率为5.7%(4/70);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苯CSTE最大值为230.00 mg/m3,超标率为3.9%(2/51),作业人员二甲苯CTWA最大值为70.40 mg/m3,超标率为3.6%(1/28)。4 775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中,疑似电焊工尘肺38人(0.80%),疑似锰中毒27人(0.57%),疑似低浓度苯及苯系物慢性中毒31人(0.65%)。中、小型企业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86%(30/1 048)和4.51%(51/1 132)。不同规模汽车制造企业作业人员各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焊接作业岗位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和喷漆作业岗位的二甲苯接触水平超标较严重,应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改善作业环境,保障焊接及喷漆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MR)T2 mapping成像技术在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的应用,分析其特征性表现及定量性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3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使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研究对象椎体,并自动生成T2 mapping图,在MR T2 mapping图上选择感兴趣区(ROI),自动生成T2 mapping值。对病例组患者病变椎体、临近未患病变椎体、椎旁脓肿与对照组椎体的T2 mapping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共23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为(38.5 ± 13.4)岁;对照组共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35.1 ± 12.7)岁。病例组23例患者中,病变累及5个胸椎、40个腰椎、7个骶椎,共52个椎体。其中有11个(21.2%)椎体MRI表现为骨髓水肿,41个(78.8%)椎体MRI表现为骨髓水肿与椎体骨质破坏并存。病例组病变椎体、临近未患病变椎体、椎旁脓肿和对照组椎体的T2 mapping值分别为(115.62 ± 11.37)、(75.21 ± 5.57)、(240.26 ± 30.67)、(77.29 ± 4.19)ms,病变椎体与临近未患病变椎体及对照组椎体的T2 mappin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78、19.42,P均< 0.05)。结论MR T2 mapping检查技术可对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量化评估,对其定量描述及定性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OXP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5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6例病理确诊为胃腺癌的标本作为观察组,85例正常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6例胃癌组织中FOXP3的表达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资料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s分析FOXP3表达和胃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FOXP3表达阳性率为53.8%(57/106),癌旁组织中FOXP3表达阳性率为28.2%(24/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7,P<0.01)。胃癌组织中FOXP3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TNM分期明显相关(χ2=4.402, P<0.05)。单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是否侵犯淋巴结、TNM分期、FOXP3表达水平和预后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肿瘤细胞FOXP3阳性组生存率低于FOXP3阴性组;在亚组分型中,任何年龄、性别、Ⅲ、Ⅳ期肿瘤细胞Ⅲ组、低分化和未分化组、肿瘤大小、<16 cm3组、侵犯淋巴结组,肿瘤细胞FOXP3表达阳性组生存率均低于肿瘤细胞FOXP3表达阴性组。结论胃癌组织中FOXP3表达上调,胃癌组织中FOXP3表达可能是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肿瘤细胞FOXP3表达阳性可能提示更差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间入路(paraspinal approach)法联合神经监测技术(intra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INM)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上神经(surperior laryngeal nerve,SLN)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患者2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129例)采用常规颈白线入路手术,观察组(n=8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肌间入路联合INM,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有无SLN损伤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64±4.10)ml和(16.58±3.90)ml(t=0.086,P=0.931);手术时间分别为(74.52±17.94)min和(72.06±15.31)min(t=0.792, P=0.43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LN显露方面,对照组(134/180)明显低于观察组(9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P=0.003);术后对照组出现暂时性SLN损伤6例,观察组未出现SLN损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2,P=0.044)。结论肌间入路联合INM对SLN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甲状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核磁共振(MRI)征象,探讨MRI在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RI检查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患者,收集的所有患者MRI检查均有T1WI、T2WI及STIR图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病变部位、MRI信号、椎体破坏、椎体楔形变、后突畸形、附件破坏、有死骨、骨质增生、椎间隙改变、脓肿部位、脓肿范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91例,其中女性36例,男性55例,平均年龄49.40岁;纳入同期检查的结核性脊柱炎患者112例,其中女性48例,男性64例,平均年龄47.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25,t = 1.387,P均> 0.05)。布鲁菌性脊柱炎好发于腰椎[72.53%(66/91)],结核性脊柱炎好发于胸椎[47.32%(53/112)]。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在T2WI高信号表现高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51.65%(47/91)比24.11%(27/112),P < 0.05];在T2压脂高信号表现低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59.34%(54/91)比72.32%(81/112),P < 0.05];在椎体轻度破坏、骨质增生、椎间隙正常、椎旁脓肿、脓肿范围未超出病变椎体征象的发生率高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81.32%(74/91)、93.41%(85/91)、37.36%(34/91)、71.43%(65/91)、38.46%(35/91)比20.54%(23/112)、28.57%(32/112)、1.79%(2/112)、30.36%(34/112)、1.79%(2/112),P均< 0.01];在椎体重度破坏、椎体楔形变≤1/2、后突畸形、有死骨、椎间隙变窄、椎间隙消失、腰大肌脓肿、脓肿范围超出病变椎体征象的发生率低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12.09%(11/91)、18.68%(17/91)、2.20%(2/91)、2.20%(2/91)、61.54%(56/91)、1.10%(1/91)、2.20%(2/91)、1.10%(1/91)比75.89%(85/112)、72.32%(81/112)、29.46%(33/112)、46.43%(52/112)、79.46%(89/112)、18.75%(21/112)、66.96%(75/112)、74.11%(83/112),P均< 0.01]。结论MRI征象通过骨质增生、椎体破坏、椎体楔形变、后突畸形、有死骨、椎间隙异常,以及椎旁脓肿及腰大肌脓肿情况分析,可鉴别诊断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家族含pyrin蛋白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对二氧化硅(SiO2)粉尘致巨噬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建立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染尘组(50 mg/L矽尘混悬液)、NLRP3抑制剂组(50 mg/L矽尘混悬液和20 μmol/L NLRP3抑制剂)、木犀草素组(50 mg/L矽尘混悬液和20 μmol/L木犀草素)。培养12、24、48 h收集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等细胞炎性因子分泌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和Caspase-1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尘组、NLRP3抑制剂组、木犀草素组NR8383细胞经染尘12、24、48 h后,细胞存活率均下降,IL-1β、IL-18、TGF-β1、NLRP3和Caspase-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染尘组比较,NLRP3抑制剂组、木犀草素组NR8383细胞经染尘12、24、48 h后,细胞存活率提高,IL-1β、IL-18、TGF-β1、NLRP3和Caspase-1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LRP3抑制剂组比较,木犀草素组NR8383细胞的IL-1β水平在12、24、48 h时均明显降低,IL-18、TGF-β1水平在48 h时明显降低,NLRP3和Caspase-1水平在24 h时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木犀草素均可以降低SiO2粉尘引起的巨噬细胞炎性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职业暴露工人肺功能的改变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探索TDI呼吸系统毒作用的效应评价指标。方法于2014年10月,以中国西部地区某TDI生产厂中从事TDI合成工序、提纯工序、包装工序及上述生产过程的巡检工序的61名男性作业工人为TDI暴露组,主要经吸入蒸汽和气溶胶暴露;以该工厂中不接触TDI及其他已知致敏性化学物的62名男性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与暴露组工人年龄匹配。问卷调查获得性别、工龄、年龄、职业史、暴露工龄等信息,检测工人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水平;收集周末班后尿,测定尿液中TDI的代谢物甲苯二胺(TDA)浓度作为内暴露指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细胞因子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肺功能指标、细胞因子随TDI暴露浓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暴露组和对照组工人年龄M(P5~P95)分别为36.5(24.0~51.0)和38.0(24.0~50.0)岁,暴露组工龄M(P5~P95)为6.94(0.97~26.33)年,尿液TDA浓度M(P5 ~ P95)为15.56(2.28~112.16)ng/ml。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肺功能3项指标FVC、FEV1、FEV1/FVC以及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血清TNF-α水平及FVC、FEV1均呈降低的趋势,且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趋势值均< 0.05)。血清IL-8、TNF-α均与FVC、FEV1、FEV1/FVC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TDI暴露工人血清炎性因子IL-8和 TNF-α水平与肺功能指标有关联,可作为TDI致呼吸系统毒作用的早期效应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