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早期进行镇痛治疗不仅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利于肿瘤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抗肿瘤治疗、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式,综合应用这些治疗方法可以使癌痛得到更好的缓解。严格遵照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使用镇痛药物,可使80%左右的癌痛得到有效控制,但如果有微创介入的适应证,应尽早应用,更有利于癌痛控制生存时间延长。

  • 标签: 肿瘤 疼痛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CP治疗胰管结石(P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ERCP治疗的1例PD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男,72岁。因"上腹部不适10 d"于2019年10月23日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肠鸣音3次/min。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10年,慢性胰腺炎史多年。入院血糖16.7 mmol/L。CT、MRI、MRCP诊断PDS。患者于2019年10月28日行ERCP治疗。结果ERCP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采用柱状球囊扩张胰管开口及近端胰管,采用球囊清理白色泥沙样结石,沿导丝支架放置7.5 cm胰管支架,并在胆管内放置胆管塑料支架,见胆汁及胰液排泄通畅。术后给予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好转出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饮食正常,无腹痛,血糖控制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CT示胰管通畅,结石无复发。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应根据PDS发生部位、大小、数量,以及胰管解剖形态变化情况采用精准个体化治疗。当主胰管内有1个结石时,ERCP取石术并放置胰管支架是最佳的选择。

  • 标签: 胰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 简介:摘要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唯一可预防患者死亡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移植肝存活率。虽然PBC患者肝移植术后预后较好且生存率高,但PBC肝移植术后复发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PBC肝移植术后预防性熊去氧胆酸( ursodeoxycholic acids,UDCA)用药可能会降低PBC复发可能性,但其具体作用还需大量随机临床试验的验证。免疫抑制剂基因突变也可能与肝移植术后加速的PBC复发有关;较高水平的血清IL-8sCD14可能是PBC患者需行肝移植治疗的指标。目前仍需确定PBC患者肝移植前后及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以期开展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肝移植治疗PBC模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或腹腔神经丛毁损联合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简称联合治疗)胰腺癌相关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87例因上腹痛控制不佳入院的胰腺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n=48),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治疗;B组(n=139),在CT引导下行联合治疗。分别比较手术前、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的止痛效果、吗啡应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口服吗啡剂量分别为(107±34)、(65±23)、(35±12)、(48±18)、(81±25)mg,B组患者分别为(112±37)、(53±17)、(27±14)、(42±16)、(63±20)mg;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以及3个月口服吗啡剂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1周A组疼痛治疗有效率优良率分别为83.3%60.4%,B组分别为95.7%75.5%;术后1个月A组分别为71.7%45.6%,B组分别为89.0%67.6%;术后3个月A组分别为48.6%25.7%,B组分别为72.6%47.0%;与A组相比,B组疼痛治疗有效率优良率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1 d、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1 d相比,A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B组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1周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恶心呕吐发生率有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术后1个月相比,A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恶心呕吐发生率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 d内发生率最高,一般在术后7 d内基本恢复。结论两种方案均可有效缓解胰腺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疼痛,降低吗啡用量。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优良率更高,术后应用吗啡剂量更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胰腺肿瘤 淋巴结 腹腔丛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