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应用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于某医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间就诊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依次采用超声及病理检查方式进行临床诊断,比较不同检查方式下全部98例研究对象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98例研究对象中有8例(8.16%)患者为甲状腺癌、19例(19.39%)患者为甲状腺囊肿、66例(67.35%)患者为甲状腺炎性结节、5例(5.10%)患者为甲状腺腺瘤;经病理检查发现,98例研究对象中有6例(6.12%)患者为甲状腺癌、24例(24.49%)患者为甲状腺囊肿、64例(65.31%)患者为甲状腺炎性结节、4例(4.08%)患者为甲状腺腺瘤;两种检查方式在患者病变类型诊断中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方式对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良恶性诊断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技术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较精确的区分受检者的甲状腺病变类型及良恶性情况,可作为患者的初步筛查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124例为实验研究对象,分别采用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扫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早、中晚期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和价值。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X线钡餐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T影像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均不高,无法满足临床需要;两种诊断方法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X线钡餐造影与CT影像诊断在中晚期患者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虽然,X线钡餐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果优于CT影像诊断,但是,其准确率依然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应该结合其他的检查,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剂量学参数,探索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主要因素,寻找甲状腺最佳剂量参数。方法收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甲状腺、垂体剂量学参数,分析与甲减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甲减发生率为50.49%(104/20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分期、甲状腺体积、Dmean、V20Gy、V25Gy、V30Gy、V35Gy、V40Gy、V45Gy与甲减发生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体积≤12.82 cm3、Dmean是甲状腺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甲状腺Dmean联合体积可显著预测放疗后甲减发生率。结论甲状腺Dmean≤47.21 Gy是放射性甲减的最佳剂量参数,尤其是甲状腺体积≤12.82 cm3患者更需关注放疗过程中对甲状腺的保护。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与准确度。方法:在2021年0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选取66例进行分析,均同意进行生化免疫检验,分别应用放射性免疫测定技术与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对比分析不同测定技术的甲状腺功能指标、诊断准确度。结果:经放射性免疫测定技术与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进行生化免疫检验后,后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高于前者(P<0.05);后者的诊断准确度高于前者(P<0.05)。结论:在为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生化免疫检验时,放射性免疫测定技术与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均可发挥一定诊断作用,后者的诊断准确度更高,可为日后治疗作参考,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血液学检查结合临床因素与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206例鼻咽癌患者,分析一般临床资料、血液学检查与甲减相关性,建立血液学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分期、甲状腺体积、平均剂量、V20Gy、V25Gy、V30Gy、V35Gy、V40Gy、V45Gy、纤维蛋白原含量、胆碱酯酶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甲减发生率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体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胆碱酯酶是甲减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联合性别、N分期、甲状腺体积、甲状腺剂量参数、纤维蛋白原含量、胆碱酯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指标可预测甲减发生率(AUC=0.777)。
简介:在印度古代医学体系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胎相观,即“生命吠陀”的主流是“十月成胎”,而佛教医学多坚持“七日一变”,但这两种理论之间又有联系。印度的“十月成胎”说,在中土的遗存主要体现於宋明传本《耆婆五脏论》之中。《耆婆五脏论》译成汉文以後,被附益了中医五脏理论。其妊娠学说内容赖《妇女大全良方》以及明代诸医书保存至今。印度的“七日一变”说,则被《简易方》、《普济方》、《医方类聚》、《证治准绳》等所引述。这些反映出印度的“十月成胎”与“七日一变”对中医着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另外在《洗冤集录》、《本际经》、《三元延寿参赞书》、《父母恩重难报经》以及《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之中留下了痕迹,这说明中土民间对此也有所接受。但是从本质上讲,印度的这两种胎相观的影响并不深入,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医的主流胎相理论。此外,“十月成胎”与“七日一变”对藏医学均有影响,特别是在“七日一变”说的基础上,《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和《四部医本》等典籍结合藏医学知识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正。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调强放疗(IMRT)联合化疗在治疗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2016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根治性治疗的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3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IMRT,分为单纯放疗组(RT组)和放化疗组(CRT组),后者又分为同步放化疗组(CCRT组)、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IC+CCRT组)和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组(CCRT+AC组)。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LRFFS)、远处无转移生存率(DMFS)、无进展生存率(PFS)、肿瘤特异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303例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1个月(49~138个月)。CRT组∶RT组的5年OS、CSS、PFS、LRFFS、DMFS均相近(93.7%∶93.9%、93.7%∶93.9%、89.0%∶87.7%、93.8%∶92.8%、93.8%∶91.2%,均P>0.05)。T1N1期和T2N1期亚组分析也显示CRT组与RT组的治疗结果均相近(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年龄是OS、PFS、CSS和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随年龄增长与上述结局呈负相关。CCRT组、IC+CCRT组、CCRT+AC组与RT组的治疗结局均未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且上述3种联合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也相近(均P>0.05)。结论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接受单纯IMRT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预后与联合化疗相当。但未来是否可在T1-2N1M0期人群中取消化疗仍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骨节病(KBD)患者踝关节软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因表达的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KBD患者10例为KBD组,并以同期因外伤致踝关节骨折但无距骨损伤的患者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软骨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软骨组织中IGF-1、IGFBP2阳性细胞、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根据KBD患者踝关节软骨IGF-1、IGFBP2基因表达情况,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选择1例创伤致截肢患者,取踝关节软骨制备软骨细胞进行体外细胞验证实验;将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0 ng/ml T-2毒素)、T-2处理组(20 ng/ml T-2毒素)、T-2+ IGFBP2沉默组(20 ng/ml T-2毒素+ 50 nmol/L IGFBP2 siRNA),采用MTT法和二甲基亚甲基蓝染色法检测3组软骨细胞活性及硫酸糖胺多糖(sGAG)分泌情况。结果对照组与KBD组患者软骨组织IGF-1[(47.26 ± 8.97)、(68.15 ± 7.42)个]、IGFBP2阳性细胞数[(27.56 ± 5.40)、(71.85 ± 7.62)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487、9.402,P均< 0.01);与对照组比较,KBD组患者软骨组织IGF-1、IGFB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3.340、20.700,4.684、8.699,P < 0.05或< 0.01)。细胞实验中,对照组、T-2处理组、T-2+ IGFBP2沉默组软骨细胞活性和sGAG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26.70、80.66,P均< 0.01);其中,T-2处理组、T-2+ IGFBP2沉默组细胞活性、sGAG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5),且T-2+ IGFBP2沉默组均高于T-2处理组(P均< 0.05)。结论KBD患者踝关节软骨中IGF-1、IGFBP2基因表达明显较高。沉默IGFBP2基因能够降低T-2毒素对软骨细胞活性及sGAG分泌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