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心肌损伤及患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9日至2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热病房住院的咽拭子样本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危重型组和非危重型(包括重型)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情况。收集入选患者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肌酐的最高值,血红蛋白的最低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危重型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入选COVID-19患者150例,其中危重型患者24例(危重型组)、非危重型患者126例(非危重型组),年龄(59±16)岁,男性84例(56%)。危重型组患者的年龄、hs-CRP和血肌酐水平均高于非危重型组(P均<0.05)。危重型组患者中男性、NT-proBNP升高、cTnI升高以及患有高血压、既往冠心病史的比例均高于非危重型组(P均<0.05)。而且,危重型组患者NT-proBNP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危重型组(P均<0.05)。两组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比例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NT-proBNP升高、cTnI升高、hs-CRP升高、血肌酐升高、患有高血压、既往冠心病史是COVID-19危重型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nI升高(OR=26.909,95%CI 4.086~177.226,P=0.001)、既往冠心病史(OR=16.609,95%CI 2.288~120.577,P=0.005)是COVID-19危重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心肌损伤及既往冠心病史是COVID-19危重型患者重要的临床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克洛已新干混悬剂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份期间,收治44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22),实验组患儿实行克洛已新干混悬剂治疗,对照组患儿实行头孢克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状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27%,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该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IMB模型的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并对比干预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率(94.34%)较对照组(79.25%)高(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较明显(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升高明显(P<0.05);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9.25%相比,观察组96.23%较高(P<0.05)。结论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可缓解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提高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并改善髋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我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70例。随机用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按照妇科恶性肿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人文关怀护理,对比分析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紧张焦虑程度、恐惧程度、护理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护理,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升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C护理模式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护理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考组,每组30例。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4C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通过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相关数据,评估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干预后,实验组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明显优于参考组,且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也显著提高。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肝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效果。结论:4C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生存出院的暴发性心肌炎(FM)和非暴发性心肌炎(NFM)患者的远期预后,并分析FM患者出院后心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炎患者,根据心肌炎的类型分为FM组和NFM组。然后,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持续<55%,将FM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功能受损组。所有急性心肌炎患者均给予抗病毒、免疫调节、免疫抑制及对症支持治疗,FM患者均采用“综合救治方案”进行救治。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基线(入院时)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第1、3、6和12个月返院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主要观察终点包括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LVEF持续<55%和左心室增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M组及NFM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LVEF持续<55%及左心室持续增大的情况,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FM患者心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急性心肌炎患者 125例,其中FM组66例、NFM组59例。与NFM 组比较,FM组患者住院期间LVEF最低值<55%者比例较高(P<0.01)、住院期间LVEF恢复时间较长(P<0.01)。两组患者出院时LVEF<55%者比例相当(P=0.071)。随访12(6,24)个月,FM组1例(1.5%)患者出院后发生心原性死亡,16例(24.2%)患者出院后LVEF持续<55%,8例(12.1%)患者左心室增大;NFM组3例(5.1%)患者LVEF持续<55%,1例(1.7%)患者左心室增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M组患者LVEF持续<55%的发生率高于NFM组(P=0.003),左心室增大的比率亦高于NFM组(P=0.024)。FM组患者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心功能受损组起病至入院时间更短(P=0.011)、出院时LVEF<55%占比更高(P=0.039)、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比例更高(P=0.014)、住院期间LVEF恢复时间更长(P=0.03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间LVEF恢复时间长是FM患者出院后心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99,95%CI 1.023~1.406,P=0.025)。结论生存出院的FM患者发生LVEF持续降低及左心室增大的比例高于NFM患者。住院期间LVEF恢复时间长是FM患者出院后心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以分组形式明确连续护理方法在心脏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酸激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方法在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选出12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12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检对象的静脉血进行血清肌酸激酶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cy水平和C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2个月的对症治疗,Hcy水平和CK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伴有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提高,经过治疗后,CK水平和Hcy水平会逐渐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医师可将CK和Hcy指标作为甲减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包括视力水平和散光度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实验组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高龄白内障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的视力水平、散光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高龄白内障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高龄白内障患者手术前视力水平、散光度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高龄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水平更高,散光度更低(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相关蛋白延胡索酰乙酰乙酸酯水解酶结构域含蛋白1(FAHD1)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一项基于脓毒症的早期预警及规范化诊疗体系建立的"脓毒症全过程预警及诊治管理数据库"中,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浙江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纳入的疑似感染的成人患者。分析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基础生命体征信息及确诊时主要血常规指标、肝肾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利用保存的血清样本,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AHD1和GDF-15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诊断中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共入选132例患者,其中脓毒症76例,非脓毒症56例。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心率加快(次/min:116.4±17.8比97.4±19.1),平均动脉压(MAP)、血小板计数(PLT)、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降低〔MAP(mmHg,1 mmHg=0.133 kPa):65.8±9.7比74.7±10.3,PLT(×109/L):120(69,204)比163(117,239),PaO2(mmHg):83.0(66.6,108.0)比108.0(84.4,130.0),均P<0.05〕,直接胆红素(DBil)、血肌酐(SCr)、血乳酸(Lac)、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升高〔DBil(μmol/L):13.00(5.55,55.31)比6.20(2.20,21.90),SCr(μmol/L):118.00(70.00,191.73)比77.20(59.65,110.86),Lac(mmol/L):2.90(1.50,4.10)比1.90(1.20,2.80),APACHEⅡ(分):20.0(16.0,25.0)比16.0(10.0,21.0),SOFA(分):12.0(8.0,16.0)比8.0(5.0,13.0),均P<0.05〕。此外,脓毒症组血清FAHD1、GDF-15、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FAHD1(μg/L):3.96(2.25,5.92)比2.47(1.03,3.54),GDF-15(μg/L):8.46(4.37,19.68)比4.32(1.74,10.39),PCT(μg/L):3.79(1.37,11.32)比0.42(0.12,2.14),CRP(mg/L):154.43(61.33,283.20)比65.95(28.15,144.69),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AHD1〔优势比(OR)=1.135,95%可信区间(95%CI)为1.045~1.234〕、GDF-15(OR=1.090,95%CI为1.029~1.155)和CRP(OR=1.007,95%CI为1.002~1.011)均是脓毒症诊断的风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脓毒症诊断中,血清线粒体相关蛋白FAHD1和GDF-15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7(95%CI为0.641~0.802)、0.677(95%CI为0.588~0.757),经典感染指标PCT和CRP的AUC分别为0.767(95%CI为0.683~0.837)、0.680(95%CI为0.591~0.760),线粒体相关蛋白与经典感染指标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HD1、GDF-15、PCT与CRP联合诊断的AUC最大,为0.809(95%CI为0.730~0.874),其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0.00%。结论线粒体相关蛋白FAHD1和GDF-15在脓毒症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与PCT、CRP指标联合诊断效能会提高,可为脓毒症诊断标志物的筛查提供试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