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征象的评分模型对侵袭性胎盘植入及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超声检查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胎盘植入征象并行MRI检查的260例孕产妇。通过术中所见或病理结果诊断胎盘植入并分型。不良临床结局定义为术中出血≥1 500 ml和/或行子宫切除术。定量及定性判读胎盘内T2加权像低信号带面积、胎盘内增生血管面积、子宫膀胱交界面增生血管、子宫外突、宫颈受侵等5个MRI征象,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上述5个MRI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各MRI征象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以约登指数最大时预测值为界值,≥界值则赋值为1,反之为0,建立基于上述MRI征象的评分模型,绘制MRI征象的评分模型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及不良临床结局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5个MRI征象均与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不良临床结局显著相关;除宫颈受侵外,其余4个征象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不良临床结局的AUC值均大于0.5。(2)取约登指数最大时胎盘内增生血管面积、胎盘内T2加权像低信号带面积、宫颈受侵、子宫外突以及子宫膀胱交界面增生血管5个征象单项预测界值,分别为2.0 cm2、0.6 cm2、1.0、1.0、1.0。基于MRI征象的评分模型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的AUC值为0.863,当分值≥2分,灵敏度为0.836,特异度为0.726。基于MRI征象的评分模型预测不良临床结局的AUC值为0.841,当分值≥3分时预测灵敏度为0.707,特异度为0.818。结论基于MRI征象的评分模型对于侵袭性胎盘植入的诊断及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所产生的下肢疼痛、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出60例为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下肢疼痛的发生率以及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和下肢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中,实验组的数据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综合康复护理,能够减轻疼痛的程度,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围产期影响因素和对新生儿早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出生的胎龄≥35周的有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单胎新生儿病例(n=7 183)。按照新生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是否≤7分,分为低Apgar评分组(n=42)与正常Apgar评分组(n=7 141);按照脐动脉血pH值是否<7.2,分为酸中毒组(n=379)与正常pH值组(n=6 804)。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脐动脉血pH值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和围产期合并症/并发症对其的影响,以及酸中毒对新生儿早期结局的影响。结果低Apgar评分组脐动脉血pH值低于正常Apgar评分组(7.19±0.13与7.32±0.07,t=-6.011,P<0.001)。脐动脉血pH值与1 min Apgar评分正相关(r=0.217,P<0.001)。胎儿窘迫是低Apga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553,95%CI:4.380~96.443,P<0.001);胎膜早破是酸中毒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16,95%CI:1.035~1.673,P=0.025)。酸中毒组新生儿低Apgar评分[6.33%(24/379)与0.26%(18/6 804),χ2=217.075]、呼吸窘迫[6.60%(25/379)与2.62%(178/6 804),χ2=21.205]及颅内出血[1.06%(4/379)与0.04%(3/6 804),Fisher精确概率法]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pH值组(P值均<0.001)。结论脐动脉血pH值较低的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和颅内出血的可能性更大,其对于预测新生儿早期结局也许有意义,因此建议积极开展脐动脉血气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分娩的有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573例单胎、活产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的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和Pearso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胎龄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4,P=0.077)。Spearman相关分析未发现胎龄与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存在相关性(r=0.003,P=0.940),Pearson相关分析未发现出生体重与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存在相关性(r=0.025,P=0.548)。阴道分娩、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与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均存在线性相关(t值分别为-5.72、-3.99和-4.52,P值均<0.001)。结论不同胎龄的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水平相近。对于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胎盘早剥,且即将阴道分娩的早产儿,需加强监测,做好充分的复苏准备。
简介:摘要凝血-免疫-炎症三大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其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已有研究显示,凝血-免疫-炎症三大系统调节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早期或中晚期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凝血-免疫-炎症三大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在妊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介绍,并进一步阐述其在产后出血中发挥作用的证据,有助于深入理解凝血-免疫-炎症交互作用在妊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妊娠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严重产后出血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为产后出血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全国医疗质量抽样调查上报的各助产机构的产科数据。纳入统计了2016—2019年各年产后出血量≥1 000 ml发生例数的助产机构,分别为2 978、3 400、4 576、4 594家,计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类别助产机构每年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016—2018年全国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62%、0.81%、0.93%,2019年略有下降,为0.92%。全国有18个省市自治区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先升后降,发生率最高多为2018年;另有10个省市自治区为持续上升型,3个省市自治区为先降后升型。2019年全国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的5个省市自治区依次为云南(1.88%)、北京(1.45%)、江苏(1.31%)、贵州(1.26%)、宁夏回族自治区(1.22%),最低的5个省市自治区依次为河南(0.55%)、江西(0.60%)、内蒙古自治区(0.64%)、辽宁(0.64%)和甘肃(0.69%)。2019年各类别助产机构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三级公立综合医院(1.15%)、三级公立专科医院(1.02%)、二级公立综合医院(0.81%)、民营医院(0.61%)和二级公立专科医院(0.58%)。助产机构的双胎分娩率、巨大儿发生率、高龄产妇比例和初产妇比例与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我国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在2016年后总体呈上升趋势,近两年趋于平稳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未来需继续加强产后出血的监测,并提高助产机构和地区危重孕产妇分级管理和救治能力,以减少孕产妇严重产后出血和死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