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收治的24例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外科治疗情况。结果24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中10例术前无症状,14例术前有高血压、头晕、头痛、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腹盆部增强CT扫描显示肿瘤最大径为3.4~13.0 cm,平均(6.9±2.5)cm,所有肿瘤均分布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旁。2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与术中血压平稳患者相比,术中血压明显波动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更多、术中输血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6~52个月,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并且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外科手术切除是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前充分地评估及准备可能有助于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采用尿道拖入术及尿道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142例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患者,按照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其中71例患者采用尿道拖入术及尿道吻合术作为观察组,另71例患者采用腔镜尿道狭窄扩张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6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94%(P<0.05)。结论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采用尿道拖入术以及尿道吻合术虽然对患者创伤较大,但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更显著,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中联合肠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中联合肠切除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术合并肠切除术,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6例,左半结肠切除8例,乙状结肠切除6例,直肠切除2例,小肠切除8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其中发生吻合口瘘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高分化脂肪肉瘤1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3例,其中肠壁明确有肿瘤侵犯18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其中8例复发,3例死亡,2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和71%,病理类型为去分化脂肪肉瘤是影响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唯一危险因子(Z=2.02,P=0.042)。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合并肠切除相对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预防肿瘤残留。病理类型为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预后不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及方法。方法: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择取68例,时间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感染、平喘、止咳、消炎、化痰等常规治疗,3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联合用药方式予以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经不同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7.06%优于对照组76.47%,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88%低于对照组26.47%,P<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联合用药方式给予针对性抗生素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临床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依从性。方法选取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口腔科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矫正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上中切牙倾角差和牙齿凸距差、磨牙位移,以及安全性、不良反应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上中切牙倾角差、牙齿凸距差和磨牙位移差距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28、20.011、17.336,均P<0.05);观察组口腔炎症、软组织水肿、矫正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5,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96%)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16,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的临床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且患者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复杂性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uATBAD)的影像特征,评价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不同分型uATBAD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140例接受TEVAR治疗的非复杂性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高危特征将患者分为无高危特征组(uATBAD组,22例),高危特征组(高危型uATBAD组,11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评价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再次干预率、死亡率等情况。结果高危特征组的主动脉直径、假腔直径及破口位于小弯侧发生率均高于无高危特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30 d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40例患者随访时间6~8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3个月。5年中期随访结果显示,两组中期主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再干预率、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型uATBAD的影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两组在TEVAR治疗后的近中期临床效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