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酸检测( NAT)与酶免检测( ELISA)应用于血液筛查中 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简介:摘要: 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要点。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2 例,其中对照组 42 例患者采用常规检验方法,研究组 42 例患者采用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 结论 研究组采用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方法,两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可以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值得临床上全面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规范化护理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医院接受急腹症手术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整体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康复进程、并发症以及免疫状态。结果:观察组康复进程短于对照组,术后1d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整体规范化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的68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变化情况跟术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在探究中通过观察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s角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脊椎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的脊椎恢复情况,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Wolfra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尿崩症、糖尿病、视神经萎缩和感音神经性耳聋。绝大多数患者由WFS1基因突变导致,CISD2基因可引起另一种表型特征的Wolfram综合征,称为Wolfram综合征2型。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60%的患者在35岁前死亡。虽然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能够延迟、停止或逆转其进展,但规范的临床监测及支持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现就Wolfram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新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20年8月到2023年8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视为本文的研究观察对象,后续将其依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中各自包含2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我院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对其实施循证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肖国平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记录。结果;本文观察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对于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都比较重要,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早期母婴皮肤接触,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的10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分成常规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常规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吸吮持续时间。结果:试验组出生后1h、2h以及4h体温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吸吮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 方法 将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70 例患者为调查对象,按照其治疗方式划入实验组 (n=35) 和常规组 (n=35) 。为所有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感染控制效果。 结果 常规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37.13% ,实验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8.56% ,两组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感染控制率为 100% ,高于常规组的 88.57% ,差值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微生物检验能够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且结合检测结果对症治疗,提升感染控制的有效率,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特征的学生在流行病学对分课堂(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class,PAD)教学中的参与度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对分课堂教学,提高流行病学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2019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14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流行病学课程的部分章节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设计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目标、对分课堂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和基础知识进行评分,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学生对分课堂参与度评分为27.0(6.0)分,课堂效果自评分为30.0(8.0)分,学生的能力评价得分为70.0(20.0)分,基础知识得分为(81.02±5.84)分。课后复习时长不同的学生对分课堂参与度评分不同,从不复习者24.0(5.0)分,复习0.5至1小时者27.0(6.0)分,复习1小时以上者28.0(6.0)分;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意愿不同的学生对分课堂参与度评分不同,意愿较弱者24.0(7.0)分,意愿中等者27.0(5.8)分,意愿较强者30.0(6.0)分;学习目的不同的学生对分课堂参与度评分不同,为了获得学分者24.0(2.0)分,为了获得学分和升学考研者27.0(6.0)分,为了获得学分和提高能力者28.0(7.0)分。以上不同特征学生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分课堂参与度对教学效果的回归系数β=0.989(P<0.001),对分课堂参与度对学生能力的回归系数β=0.552(P=0.010)。结论不同特征的学生在流行病学对分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同,而对分课堂的参与度是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教师在对分课堂的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参与度,才能真正提升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