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砷诱导内质网应激致肝细胞凋亡过程中微小RNA-153(miR-153)表达变化及调控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甲基转移酶(SET7/9)和组蛋白H3K4一甲基化(H3K4me1)水平变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砷处理、砷+阴性转染、砷+ miR-153上调和砷+ miR-153下调组,其中砷+阴性转染、砷+ miR-153上调和砷+ miR-153下调组转染质粒与转染试剂均按照3 μg∶8 μl进行转染。24 h后,砷处理、砷+阴性转染、砷+ miR-153上调和砷+ miR-153下调组再以100 μmol/L亚砷酸钠(NaAsO2)作为终浓度处理24 h;对照组加入与NaAsO2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细胞miR-153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和周期情况;实时无标记细胞动态分析(RTCA)仪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质网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SET7/9及H3K4m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细胞miR-15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0.73,P < 0.05)。与对照组[(41.10 ± 6.08)%]比较,砷处理组miR-153表达水平[(4.35 ± 0.20)%]明显降低(P < 0.05);与砷+阴性转染组[(10.00 ± 2.40)%]比较,砷+ miR-153上调组miR-153表达水平[(157.70 ± 42.70)%]明显升高(P < 0.05),砷+ miR-153下调组miR-153表达水平[(4.20 ± 0.28)%]明显降低(P < 0.05)。各组细胞总凋亡率、G1期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9.69、104.32,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砷处理、砷+ miR-153上调、砷+ miR-153下调组细胞总凋亡率、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均< 0.05);与砷+阴性转染组比较,砷+ miR-153上调组细胞总凋亡率、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均< 0.05),砷+ miR-153下调组细胞总凋亡率、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均< 0.05)。各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99.35,P < 0.05)。与对照组比较,砷处理、砷+ miR-153上调、砷+ miR-153下调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均< 0.05);与砷+阴性转染组比较,砷+ miR-153上调组细胞增殖率升高(P < 0.05),砷+ miR-153下调组细胞增殖率下降(P < 0.05)。各组细胞SET7/9、GRP78和H3K4me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8.52、52.13、54.32,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砷处理组SET7/9、GRP78和H3K4me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 0.05);与砷+阴性转染组比较,砷+ miR-153上调组SET7/9、GRP78和H3K4me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均< 0.05),砷+ miR-153下调组SET7/9、GRP78和H3K4me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 0.05)。结论miR-153在砷诱导内质网应激致肝细胞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和调控与SET7/9和H3K4me1水平变化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过表达对对大鼠心肌钝性挫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SP70组,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注射等剂量的pAd空病毒和pAd-HSP70腺病毒,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病毒注射2 d后,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制备心肌挫伤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肌钙蛋白(cTn)-Ⅰ、cTn-T、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红蛋白(Myo)水平;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SP70、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Tn-Ⅰ在对照组、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46±1.02、43.08±3.88和25.19±1.96;cTn-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57±0.98、27.26±1.99和19.44±1.35;H-FAB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59±1.32、52.15±3.46和35.72±2.80;Myo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0.80±2.49、73.65±5.73和50.33±4.8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Tn-Ⅰ、cTn-T、H-FABP和Myo的血清浓度上升(t=4.610、3.396、4.904、2.9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HSP70组大鼠cTn-Ⅰ、cTn-T、H-FABP和Myo的血清浓度下降(t=3.143、3.505、3.341、2.4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31.38±4.26)个]比较,模型组大鼠[(87.90±7.71)个]心肌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t=6.5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HSP70组大鼠[(55.19±5.03)个]心肌细胞凋亡数目降低(t=3.3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l-2在对照组、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7±0.08、0.40±0.03、1.53±1.51,Cyt C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3±0.03、1.77±1.46、0.96±0.07。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中bcl-2的表达下降,Cyt C的表达增加(t=3.704、8.2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HSP70组大鼠心肌细胞中bcl-2表达增加,Cyt C的表达降低(t=7.294、5.4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P70过表达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Cyt C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MC大鼠的心肌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肺结核伴有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特点。方法从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肺结核伴有肺癌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其治疗的效果和特点。结果在抽取的研究对象中,病灶都存在程度进展,确诊后有50例患者转外地治疗或者已经自动出院放弃治疗;其中55例给予口服中药治疗和局部抗癌药物化疗治疗。12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全肺切除5例,肺叶切除7例。80例患者检查后确诊为肺癌晚期,经一年治疗后死亡56例,两年内死亡20例,只有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年龄在40岁以上,且伴有结核病史跟痰涂片阳性患者,如果此时缺乏休息、营养和及时治疗等,加上长期的免疫功能低下和反复活动等容易导致肺癌病症的产生。因此针对患有肺结核的患者伴有淋巴结肿大、咳血、咳嗽、血痰和涂片阳性患者需要及时规范治疗,避免好转后的病灶产生复发,形成块状阴影,产生肺癌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记录的门诊护理纠纷事件106件予以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原因,且提出相应防范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06件门诊纠纷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服务态度差、候诊时间长、沟通不足、业务水平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患者及其家属原因等因素,其中候诊时间长最多,共51(48.11%)件,其次为服务态度差共25(23.58%)件,沟通不足共15(14.15%)件,组内因素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护理相关操作规程,提高门诊护士对门诊纠纷带来的不良影响意识及业务素质,增强医患交流,从而减少门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法建立早期预测血流感染模型,为早期诊断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留取血培养1 9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流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筛选出与血流感染相关特异性指标,建立预测模型。结果预测早期血流感染指标包括胆碱酯酶(CHE)、降钙素原(PCT)、高密度脂蛋白(HD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和血小板计数(PLT)。该模型在预测集和测试集中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6 6、0.874 7,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879 9~0.913 2、0.846 9~0.902 4。结论基于机器学习血流感染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细菌或真菌导致的血流感染,为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支气管扩张进行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的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 2017年 6月—— 2019年 12月在本院诊治的支气管扩张的患者 172例,将患者分为 2组,每组 86例,研究组运用中医方案,对照组运用西医方案,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中,研究组的显效 52例( 60.47%),总有效率为 90.70%;对照组的显效 35例( 40.70%),总有效率为 72.10%。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具有治愈率高、方便简单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中医;支气管扩张;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ectasis. Methods 172 patients with bronchiectas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8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hem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schem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52 cases (60.47%)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70% in the study group; 35 cases (40.70%)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2.1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ectas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cure rate, convenience and simplicit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253例肝胆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253例肝胆手术患者中,17例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6.7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患者3例(17.65%)、器官腔隙感染患者2例(11.76%)、手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患者12例(70.59%);I类切口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18%;II类切口感染率4.88%;III类切口感染率9.38%;IV类切口感染率100.00%,其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出2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75.86%,革兰阳性球菌的株数占24.14%;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包含切口类型(II类切口、III类切口、IV类切口)、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开腹手术)(P<0.05)。结论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为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应在合理评估肝胆疾病患者病情后,通过I类切口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术后提供护理干预,促进肝胆手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应用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500例用药病患,将其作为实验组,采用新型的药学服务模式;同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院500例用药病患,将其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学服务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果在药品差错率、用药不良反应、用药依从性以及合理服药时间上,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药学服务模式会对患者用药依从性造成不同的影响,新型的药学服务模式能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药学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