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963年中国断肢再植成功震动了世界,开创了显微外科新纪元。60年来,中国显微外科学者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显微外科为我国的优势和特色临床学科,我们要传承创新、正确认识和定位显微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不断拓展业务空间,面向基层、培养新人,钻研技术、提高水平,加强交流、引领国际。

  • 标签: 显微外科技术 断肢再植 学术交流 显微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修复术后早期肢体血运的术前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动脉修复术后发生肢体血运障碍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收治的139例(140侧肢体)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伴肢端缺血患者资料。男112例,女27例;中位年龄为30(20,44)岁。以术后患肢早期(48 h内)是否发生血运障碍为主要结局指标,将患者性别、年龄、缺血时间、损伤机制、损伤部位、是否伴发骨折、软组织损伤情况、手术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4侧(31.4%,44/140)肢体在术后48 h内发生血运障碍。术后肢体发生血运障碍与未发生血运障碍患者的损伤机制、缺血时间、是否伴发骨折、软组织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钝性伤(OR=5.639,95%CI:1.068~29.761,P=0.042)和周围软组织缺损(OR=12.568,95%CI:3.402~46.431,P<0.001)是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修复术后早期肢体发生血运障碍的术前危险因素。结论钝性伤和周围软组织缺损是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修复术后早期肢体发生血运障碍的术前危险因素,在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时应重点关注。

  • 标签: 四肢 动脉损伤 肢体缺血 损伤机制 软组织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传承创新,弘扬显微精神,发挥显微技术优势,提高临床外科修复重建水平;尝试学术交流新形式,发挥专业杂志学术平台作用;创办彰显、传播显微外科成果业绩的"中国名片"——Clinical Orthopaedic Microsurgery(临床骨显微外科杂志英文版,内部交流)创刊,重点扶植临床一线中国青年显微外科医生,切实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中、英文学术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 标签: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新冠肺炎 显微外科学 国际化 学术交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文献为准、以时间为序,梳理中国显微外科1960-1973年这个阶段的历史。方法检索收集公开及内部出版中、英文科技期刊、学术专著等,精读分析中、英文"显微外科"及"显微外科相关"文献,重点记录确认手术、交流、报道时间等。结果中国显微外科起步,得益于1963年初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报道;此后3年,多个单位开展显微血管技术实验研究、探索断指再植,于1964年世界首例断腿再植,于1966年世界首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世界首批完全离断手指显微血管缝合再植成功;1972年广州全国断肢再植经验交流会,完全断指260例,再植存活率44.9%;首次使用"显微外科"术语;1973年3月,完成世界第2例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1973年5月,北美再植代表团访华,开启中、外显微外科学术交流先河。近十年临床实践、原创性、先进的中国断肢(指)再植技术与原则被国际同行认可。结论中国显微外科史考证:艰难起步(1960-1973)——中国显微外科发展基本与世界同步。

  • 标签: 中国显微外科 断肢再植 断指再植 足趾移植 拇指再造 学科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014年6月收治的1例左肱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Gustilo III C型骨折)术后创面感染及肢体缺血患者,手术一期行健侧血管转位患肢原位寄养,二期行血流桥接(Flow-through)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三期行转位血管断蒂。术后1年随访患肢保肢成功,但合并轻度功能活动受限,CTA显示重建的肱动脉血流通畅。

  • 标签: 肱骨 Gustilo III C型 开放性骨折 肢体缺血 血流桥接皮瓣
  • 简介:摘要病例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学术交流方式,通过呈现1个或1组病例的诊治过程来体现报告者的诊疗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一个精彩的病例报告需要报告者在病例选择、资料收集、报告整理及口头表述等各个环节做好充分准备。本文将分享病例报告的准备、撰写和演讲等方面的一些个人心得体会。

  • 标签: 病例报告 幻灯片 学术交流 演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臂丛损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股薄肌移植术后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6年12月行功能性股薄肌移植重建臂丛损伤111例,记录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受区、供区及全身并发症。记录皮瓣危象发生的时间、危象类型及抢救结果,计算皮瓣移植成功率、皮瓣危象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BMRC评分系统评估股薄肌术后的肌力。结果本组111例共122块游离股薄肌移植,成功率为98.4%(120/122),发生早期并发症32例,其中6例同时出现2项并发症:受区并发症27例(84.4%),供区并发症4例,全身并发症7例。其中发生皮瓣危象17块,抢救成功15块,抢救成功率88.2%。皮瓣危象是影响股薄肌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58.8%(10/17)的危象组患者术后股薄肌肌力达M3以上。发生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是静脉迂曲和静脉栓塞,与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关。结论皮瓣危象是影响股薄肌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术后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皮瓣危象抢救成功率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臂丛损伤 股薄肌移植 皮瓣危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为谋划显微外科进一步普及与提高的举措,《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坚持传承,鼓励创新,搭建学术交流新平台,创办中国显微外科传承与创新论坛,重点打造显微外科学术交流的新品牌;着力培养致力于显微外科一线工作的中、青年骨干,发现新人、培育骨干、壮大队伍、造福人民;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为创办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杂志不懈努力。为中国显微外科事业可持续发展出力,为中国显微外科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学术大家庭添彩。

  • 标签: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显微外科学 国际化 学术论坛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大鼠骨骼肌缺损模型上,探讨骨骼肌去细胞外基质(ECM)水凝胶联合骨骼肌干细胞对骨骼肌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采用5种方法将大鼠骨骼肌脱细胞,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DAPI染色评估骨骼肌脱细胞情况,选出最优策略制成水凝胶。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扫描电镜(SEM)等对水凝胶的结构、成分进行分析。将骨骼肌干细胞植入包被有水凝胶的培养皿,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构建大鼠骨骼肌缺损动物模型,用HE染色检测骨骼肌生长,免疫荧光检测Pax7和MyoD的表达情况,电刺激对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修复后功能进行评估;使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了一种对骨骼肌结构损伤小并且彻底的脱细胞的方法,然后将其制备成水凝胶;Masson染色、SEM表明水凝胶保留了骨骼肌的基本结构和部分生物因子;MTT检测表明该水凝胶能够促进骨骼肌干细胞的增殖。大鼠骨骼肌缺损实验表明大鼠骨骼肌干细胞联合水凝胶治疗组比力为(9.00±2.10)N/cm2,分别与未修复组和水凝胶组[分别为(4.06±1.12)N/cm2和(5.00±1.60)N/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更好的效果。结论骨骼肌ECM水凝胶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该水凝胶联合干细胞有望能成为一种修复骨骼肌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骼肌干细胞 去细胞外基质 骨骼肌缺损 大鼠
  • 简介:摘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具有血管恒定、管径粗、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供区隐蔽、损伤小和可直接闭合等优点,已成为乳房重建或整形的首选皮瓣,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经改良与发展,也较多应用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创面的修复和器官再造,是几个最常用的穿支皮瓣之一。然而,有关DIEP的应用方面有些观点不一,亟待一份专家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专家讨论DIEP的应用解剖、适应证、应用设计类型、手术方法、优点和缺点、术后主要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术后护理与康复,形成DIEP专家共识。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分期手术的治疗策略与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近端骨骺移植治疗儿童Ⅲ型先天性桡侧纵列缺如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收治Bayne Ⅲ型先天性桡侧纵列缺如畸形患儿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3~5.8岁,平均4.3岁。采取分期手术的治疗策略,一期手术行前臂与腕部桡侧软组织松解、外固定架固定及桡偏畸形的逐级矫形,酌情附加尺骨弯曲截骨、接骨板内固定术;二期手术行吻合血管的腓骨近端骨骺移植修复桡骨缺损、重建腕关节,腓骨近端骨骺移植物的血管蒂为膝下外侧动脉;三期手术行拇指畸形的矫形术。术后对患儿腕关节桡侧偏斜程度、前臂长度及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指活动度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本组5例患儿平均随访52.6个月(42~72个月)。移植腓骨平均长度为4.1 cm,全部存活并在3个月内与桡骨远端骨性愈合。最终随访时腕关节桡侧偏斜平均矫正28°;尺、桡骨平均长度分别为14.4、12.1 cm,占健侧长度的64.0%、56.3%;腕关节稳定性好,活动度为健侧的56%;前臂旋前为健侧的75%,旋后为健侧的45%,肘关节屈伸基本正常;平均手指活动度为103°,为健侧的39%。结论儿童Ⅲ型先天性桡侧纵列缺如采取分期手术的治疗策略,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近端骨骺移植能达到恢复桡骨长度、稳定腕关节的治疗目标,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 标签: 腓骨近端 骨骺移植 膝下外侧动脉 桡侧纵列缺如
  • 简介: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号召,《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秉承"传承、创新、团结、合作、国际化"新使命,2020年将增设"世界显微外科大师""中国显微外科先驱"栏目;编撰《中国显微外科中英文文献目录索引》《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历届编委画册》;开设"《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传承与创新论坛",树立学术交流的新品牌;着力培养坚持显微外科一线工作的中、青年骨干;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增加符合国际惯例的中、英文题目及摘要,增加中文参考文献对应的英文标注;有针对性地创造条件进入国际数据检索库,提升杂志国际影响力。

  • 标签: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国际化 显微外科学 学术论坛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发,确诊病例超过200万例,多个国家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医护人员严重短缺。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全国众多显微外科医护人员投入到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中。本文通过回顾作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亲身经历,分析显微外科医护人员支援前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时所面临的挑战,探讨如何转换角色,同时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抗击疫情作贡献。以期为今后在应对重大急性传染病疫情时如何更好的发挥显微外科医护人员力量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显微外科 治疗 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