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单瓣膜心脏手术的护理配合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及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实验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做过临床单瓣膜心脏手术的60位病人作为参与者。将参与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一个组都包含30人。对照组在日常护理中采用了常规标准化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采取了精细化管理护理措施。通过这种差异化的治疗方式,研究人员对患者在接受两组不同护理后的疗效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旨在找出哪种护理方案更有效。结果 通过对两组病人资料的比较,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病人的成功率为8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病人与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各为3.33%和1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护理满意度的方面,对照组有86.67%,而观察组高达96.67%的人对治疗结果满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还是对护理的满意成都方面,两组病患之间都表现出了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在进行单瓣膜心脏手术护理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效果显著,这种管理方式在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沙滩椅体位的护理对策、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和对照分析策略,回顾我院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中确诊并且入院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178例患者,使用AB球法对其实施随机对照分析,每组各8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和体位,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沙滩椅体位护理,阶段性护理工作结束之后,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和记录。结果;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沙滩椅体位的护理对策之后,取得了良好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比较低,两组相关数据和信息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沙滩椅体位的护理策略取得了很好效果,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低,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和身心健康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简介:摘要棕色脂肪组织(BAT)在肥胖及代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BAT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具有无创、灵敏的优点,能够在体、精准评估激活后BAT的分布、体积和活性,为临床预防、治疗肥胖和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该文综述了BAT激活方法、18F-FDG PET/CT检查前患者准备、显像方法和临床应用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2020年中国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开展的调查及处置措施。方法整理2016-2020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麻疹暴发疫情信息、调查及处置情况,根据麻疹暴发定义在同期麻疹散发病例中侦测疑似麻疹暴发并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0年中国报告麻疹暴发疫情344起,共涉及麻疹病例1 886例,暴发首例病例发病距暴发疫情报告时间M范围为4~10 d,涉及病例M范围为2~3人,疫情持续天数M范围为8~13 d,2016-2020年每年最长疫情持续时间分别为65、44、28、63、13 d;报告暴发数位于前三的省(直辖市)为甘肃、北京、山东;在居民小区/村发生共115起,所占比例最高;2016年暴发病例基因型鉴定结果100.00%为H1基因型,此后H1基因型占比逐年下降,2017年H1基因型所占比例为88.57%(31/35),2018年为85.00%(17/20),2019年为15.79%(3/19),2020年无H1基因型报告,4株均为D8基因型;313起暴发对当地医疗机构开展了病例主动搜索,266起暴发开展了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调查。2016-2020年中国共发现疑似麻疹暴发919起,涉及麻疹病例4 212例;疑似麻疹暴发位于前三的省(自治区)为新疆、甘肃、四川;疑似麻疹暴发场所同样以居民小区/村为主(493起)。结论麻疹暴发疫情数量、规模和持续时间逐渐下降,社区水平的麻疹暴发不容忽视,本土H1基因型有逐渐被其他基因型替代的趋势。麻疹暴发监测报告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继续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覆盖率、对疫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是我国消除麻疹工作的重点。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18例(T管引流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96例(一期缝合组),行双镜联合双猪尾胆管支架置入胆管一期缝合术104例(猪尾支架组)。猪尾支架组在胆汁引流量、每日输液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T管引流组;在术后禁食时间、输液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一期缝合组。本中心认为双猪尾胆管支架应用于双镜联合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可视拉钩在颞浅筋膜瓣切取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拟行颞浅筋膜瓣切取的患者,按照颞浅筋膜瓣切取方式分为传统手术方式组[男6例、女3例,年龄(34±14)岁]、冷光源拉钩组[男6例、女4例,年龄(35±16)岁]以及可视拉钩组[男7例、女1例,年龄(30±14)岁]。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方式行颞浅筋膜瓣切取,冷光源拉钩组和可视拉钩组患者分别于冷光源拉钩和便携式可视拉钩辅助下行颞浅筋膜瓣切取。统计3组患者颞浅筋膜瓣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可视拉钩组患者切口长度为(3.6±0.8)cm,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12.6±1.6)cm和冷光源拉钩组的(5.8±0.9)cm,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长于冷光源拉钩组(P<0.05)。可视拉钩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4.0(23.3,25.8)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35.0(30.5,36.5)min和冷光源拉钩组的28.5(26.8,30.5)min,H=16.5、9.8,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冷光源拉钩组(H=6.6,P<0.05)。可视拉钩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3)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34±4)mL和冷光源拉钩组的(30±6)mL,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冷光源拉钩组(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冷光源拉钩组和可视拉钩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3±4)、(34±6)、(31±7)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P>0.05)。3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颞浅筋膜瓣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冷光源拉钩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经拆线清除血肿后好转。结论便携式可视拉钩辅助下切取颞浅筋膜瓣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黄荧光染色技术在小脑幕上胶质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72例小脑幕上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采用神经导航联合黄荧光染色技术(简称导航+荧光组),117例采用常规手术技术(常规手术组)。81例患者的肿瘤位于功能区,术中均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或)术中唤醒麻醉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肿瘤全切除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7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58例(33.7%),其中导航+荧光组的肿瘤全切除率为45.5%(25/55),常规手术组为28.2%(33/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功能区肿瘤(OR=0.502,95%CI:0.253~0.998,P=0.049)、术中应用导航+荧光(OR=2.173,95%CI:1.080~4.371,P=0.030)是影响肿瘤全切除的独立因素。81例功能区肿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21例(25.9%),其中13例(61.9%)术中应用导航+荧光;60例非全切除者中,16例(26.7%)术中应用导航+荧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应用导航+荧光是影响功能区肿瘤全切除的独立因素(OR=3.896,95%CI:1.331~11.405,P=0.013)。结论神经导航联合术中黄荧光染色技术有利于提高脑胶质瘤的切除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肺癌患者分析,共有84人,确定时间2021年5月-2023年5月,抽签组别: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手术室综合护理,研究比较手术指标、VAS情况。结果:组前比较疼痛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后实验组各周期VAS实验组较优,住院时间、手术用时、引流管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比对对照组差于实验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经手术室综合护理患者的疼痛感、不适感改善较为显著,并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减少手术用时以及术中出血量,保证患者的康复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难治性跖筋膜炎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采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的28例30足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13足,女15例17足;年龄22~57(40±11)岁。症状持续时间8~24(17.0±4.6)个月。观察项目:(1)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症状缓解情况等;(2)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跟痛评分(CS),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手术治疗的功能效果。结果2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24(16.9±3.7)个月。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及神经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存在足跟部内侧疼痛症状,足趾及踝关节运动理想,无挛缩或畸形。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侧足跟部的VAS、CS、AOF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末次随访患侧足跟部的VAS评分为0分,CS评分为(96.2±4.7)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5.1±4.5)分,获得优27足、良3足,优良率100%。结论对于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是临床治疗中可供选择的一种疗效较为满意的微创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 针对阻生智齿拔除术实施应用成果分析。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需要开展阻生智齿拔除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96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拔牙措施,观察组则为 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 实施阻生智齿拔除术,分析不同策略下的治疗效果。 结果: 从 治疗 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拔牙依从率 为 93.8% ( 45/48 ) ,对照组为 85.4% ( 41/48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张口受限距离、肿胀程度以及拔牙窝完整度上,其均以观察组结果更优。最后,在治疗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1.7% ( 44/48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3.3% ( 40/48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策略更佳。 结论: 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 针对阻生智齿拔除术效果显著,有利于控制手术时间,缓解肿胀,提升治疗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 针对阻生智齿拔除术实施应用成果分析。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需要开展阻生智齿拔除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96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拔牙措施,观察组则为 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 实施阻生智齿拔除术,分析不同策略下的治疗效果。 结果: 从 治疗 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拔牙依从率 为 93.8% ( 45/48 ) ,对照组为 85.4% ( 41/48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张口受限距离、肿胀程度以及拔牙窝完整度上,其均以观察组结果更优。最后,在治疗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1.7% ( 44/48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3.3% ( 40/48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策略更佳。 结论: 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及微创拔牙刀 针对阻生智齿拔除术效果显著,有利于控制手术时间,缓解肿胀,提升治疗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VATS)与三孔VATS食管游离技术在胸段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北京医院胸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单操作孔及三孔VATS胸段食管游离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胸部操作体位为左侧侧俯卧折刀位,腔镜孔位于右腋中线第8肋间,单操作孔位于右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第4肋间,三孔VATS组患者另于腋后线第8肋间作副操作孔。应用"缝合牵拉显露法"显露后纵隔,完整游离胸段食管,并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收集患者临床、围手术期及病理等相关资料;出院后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获取生存资料信息。结果单操作孔VATS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共62例,三孔VATS患者28例,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或增加手术切口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手术时间[(336.9±55.7)min对(319.7±66.3)min,P=0.205]及胸部操作时间[(112.5±36.7)min对(108.9±43.6)min,P=0.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胸部并发症、术后生存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VATS组术后第1、2、3天外周血氧饱和度均高于三孔VATS组[第1天(97.00±1.57)%对(96.10±1.23)%,P=0.009;第2天(96.60±1.84)%对(95.70±1.19)%,P=0.020;第3天(97.40±1.56)%对(96.30±1.42),P=0.002],术后第3天呼吸频率慢于三孔VATS组[(19.70±1.48)次/min对(20.70±1.70)次/min,P=0.006]。结论应用单操作孔VATS技术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有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的趋势,可作为食管癌微创手术的常规手术方式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通道全内距下关节镜排钉技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三通道全内距下关节镜排钉技术治疗的33例(33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32.6±11.3)岁(范围:20~55岁)。Sanders分型Ⅱ型12例,Ⅲ型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01.2±32.1)h(范围:6~140 h)。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4±2.9)分(范围:4~8分);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63.3±11.8)分(范围:50~75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为(94.8±9.1)分(范围:70~105分)。所有患者均使用三通道全内距下关节镜联合排钉技术进行固定,记录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骨折复位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VAS、AOFAS踝与后足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估患肢疼痛和功能。手术前后评分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9.7±10.4)min(范围:40~110 min),患者均未行植骨术。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跟骨影像学评估满意,术后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未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及腓骨肌损伤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术后跟骨影像学指标(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öhler角、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值均<0.01);术后第1天、术后1年、术后2年的跟骨影像学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提示骨折复位无丢失(P值均>0.05)。术后VAS、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值均<0.01)。末次随访时,患者后足力线及功能恢复满意,跟骨外观及外侧壁外形恢复满意,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优27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94.0%。结论三通道全内距下关节镜排钉技术,复位精准,固定可靠,功能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共236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组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观察组手术基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故方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