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运动针刺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例跖筋膜炎患者急性发作,通过运动针刺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症状改善程度和疼痛VAS评分,进行疗效对比、评定。结果: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VAS评分下降,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结论:运动针刺治疗中跖筋膜炎能明显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缓解局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顽固性跖筋膜炎选择关节镜下跟骨骨赘清除联合跖筋膜去神经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近1年)入院就诊20例患者(确诊为顽固性跖筋膜炎)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跟骨骨赘清除、跖筋膜去神经化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疼痛等情况。结果:20例患者术后复查经X线诊断,2例出现腓肠肌萎缩,感觉异常3例,术后伤口愈合延迟为1例,术后24个月VAS评分及AOFAS评分为(1.53±0.11)分、(87.53±1.90)分。结论:顽固性跖筋膜炎予以关节镜下跟骨骨赘清除联合跖筋膜去神经化治疗,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行气活血汤口服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急性跖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6月至2021年06月于我院骨科门诊治的40例急性跖筋膜炎患者,均采用自拟行气活血汤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随访观察患者的V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总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26±0.13)月。治疗后7天、1月、3月V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总有效率为82.50%,治疗后3月复发率为15.15%;不良反应为恶心及轻度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7.50%。结论:口服自拟行气活血汤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急性跖筋膜炎可以较好的缓解急性期疼痛,改善足部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胫神经阻滞下内热针导热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确诊为跖筋膜炎患者90例,年龄31~77岁,男38例,女52例,将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胫神经阻滞下内热针组(IHB组,n=45)和内热针治疗组(IH组,n=45)。IHB组患者超声引导行胫神经阻滞后给予内热针治疗,IH组患者仅行足底内热针治疗,两组患者均为单次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及90 d时NRS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跖筋膜起点厚度;对两组患者治疗后90 d时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7 d时NRS评分,IHB组分别为[(3.5±1.2)和(2.5±0.8)]分,明显低于同时点IH组的[(8.8±1.4)和(3.9±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 d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IHB组(45±5)明显高于IH组(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跖筋膜起点厚度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90 d时,IHB组和IH组优良率分别为91.1%(41/45例)和88.9%(40/4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胫神经阻滞下内热针治疗跖筋膜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难治性跖筋膜炎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采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的28例30足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13足,女15例17足;年龄22~57(40±11)岁。症状持续时间8~24(17.0±4.6)个月。观察项目:(1)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症状缓解情况等;(2)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跟痛评分(CS),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手术治疗的功能效果。结果2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24(16.9±3.7)个月。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及神经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存在足跟部内侧疼痛症状,足趾及踝关节运动理想,无挛缩或畸形。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侧足跟部的VAS、CS、AOF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末次随访患侧足跟部的VAS评分为0分,CS评分为(96.2±4.7)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5.1±4.5)分,获得优27足、良3足,优良率100%。结论对于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是临床治疗中可供选择的一种疗效较为满意的微创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跖趾关节角度下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每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肌内效贴常规干预,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于跖趾关节休息位、最大背伸位行ESW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肉骨骼超声、星偏移平衡测试(SEBT)对3组患者疼痛程度(晨起后开始步行时)、足底筋膜厚度及平衡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A组及治疗B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治疗B组除SEBT测试左侧、右侧平均距离与治疗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A组水平(P<0.05)。结论在肌内效贴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能更有效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疼痛,改善其平衡能力,并以跖趾关节处于最大背伸位时行ESWT治疗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