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根治性胃癌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作为胃癌患者的标准术式在国内外各大医疗中心已广泛开展。然而对于淋巴结的具体清扫范围,至今仍存在争议。在最新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第14v组淋巴结(沿肠系膜上静脉根部)再次被定义为区域性淋巴结,并且明确了远端胃癌出现幽门下区域淋巴结(第6组)转移,建议行D2+肠系膜上静脉(第14v组)淋巴结清扫。为了探讨第6组和第14v组淋巴结在胃癌根治术中清扫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复习发现,第6组淋巴结转移与第14v组淋巴结转移有关;第6组淋巴结状态是第14v组淋巴结阴性状态和假阴性率的有效预测因素;对于第14v组淋巴结阴性、而第6组阳性的胃癌患者,第14v组的清扫可能也有一定的意义。根治性胃切除术中,增加第14v组淋巴结清扫是安全的,但重要的是,要区分可以从第14v组淋巴结清扫中受益的患者人群。我国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梁寒教授目前牵头的一项关于国内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试验(NCT02272894),有望为第14v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目前,腹腔镜外科手术已逐渐成为AEG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因肿瘤解剖位置特殊、离断食管位置较高以及纵隔区域空间狭小而致腹腔镜下吻合存在吻合难度大、吻合位置高等特点,术后发生吻合口漏风险较大,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对于其吻合口漏的处理,本文从基本原理、内镜治疗和外科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早期识别吻合口漏,并通过多种手段通畅引流,是治疗的关键。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覆膜支架及负压闭合治疗等内镜手段的采用,进一步提高了吻合口漏的治疗效果。外科手术作为一种补救措施,虽然可取得较好的治疗结局,但也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因而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单肌瓣成形术(SFT)的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7例病理学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胃上部癌的病例资料。7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8.3岁;平均体质指数为23.8 kg/m2;肿瘤均位于贲门下胃后壁,其中5例术前病理分期为高分化腺癌,2例为中分化腺癌。对7例食管胃结合部中、高分化腺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单肌瓣成形术,采用倒刺线连续缝合共同开口及单肌瓣包埋吻合口。观察患者术中、术后恢复和病理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280(250~29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20~70) ml,无一例中转开腹情况。患者排气时间平均3(3~4) d,术后第6天行上消化道水溶性造影检查均排除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恢复经口进食,拔除营养管,进食流质时间平均6(6~7)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8~10) d。术后清扫淋巴结平均22(19~24)枚。术后病理分期分别为T3N1M0,T2N1M0、T3N2M0、T2N2M0、T3N2M0、T2N1M0、T3N2M0。结论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后单肌瓣吻合术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以明确该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
简介:摘要本研究比较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倒刺线连续手工缝合法与Overlap吻合。结果表明:手工缝合组吻合时间更短,肿瘤切缘距离更长,空肠开口部位距离空肠残端距离更短。手工倒刺线缝合法食管空肠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率逐年上升。虽然根治性手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如何在追求肿瘤根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胃的正常解剖和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更需关注的问题。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是在保证根治性淋巴结清扫的前提下,通过减少胃切除范围、保留幽门、保留迷走神经等方式充分保留胃功能,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对治疗早期胃癌具有巨大潜力。但是,目前尚无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后的功能评价标准,临床上多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主观性。通过内镜、血液学检查等客观手段的评估,虽然能够提示功能重建带来的生活质量获益程度,但是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有限。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的评价、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辅助检查等项目在胃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对今后本领域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