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探讨直肠癌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p53及HER-2之间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纳入2017年至2019年直肠癌患者63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一周内进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含DKI成像,所得数据导入专用软件,获取DKI参数及术后病理生物学特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DKI参数在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分化程度、p53及HER-2阴性或阳性间的关系。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直肠癌生物学特征对DKI参数有无影响。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生物学特征与DKI参数之间相互关系。ROC曲线分析DKI参数对p53及HER-2阴性或阳性的诊断效能,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对DKI参数有不同程度影响。(2) MK与直肠癌分期、分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与分期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285,-0.296)。MD与组织学类型呈负相关(r=-0.375)。FA与p53、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254,0.256),直肠分期呈负相关(r=-0.315,-0.399)。(3) FA预测p53曲线下面积为0.651,说明诊断效能中等,95%置信区间(0.502,0.800)。结论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与直肠癌生物学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对直肠癌预后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以发病率高,健康结局差和治疗费用高昂为特征,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肾脏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髓质缺氧被认为是导致CKD病变进展的主要原因。目前,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是评估和诊断肾纤维化的金标准,但这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重复性差,所以很难在临床上进行疾病的随访监测。MRI可以非侵入性提供有关组织结构的信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提供了对肾功能和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独特洞察力的前景,但其评估病变肾脏纤维化和炎症的潜力仍不明确。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慢性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慢性肾病 肾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小脑Crus Ⅰ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异常模式。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T2DM患者(n=78)作为T2DM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受试者(n=57)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临床变量、神经心理量表评分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以小脑双侧Crus Ⅰa、Crus Ⅰb为种子点计算全脑FC。统计分析两组间FC差异、临床变量、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显著增高,认知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T2DM左侧小脑Crus Ⅰa与左侧舌回/小脑Ⅳ~Ⅴ小叶间的FC显著降低,右侧小脑Crus Ⅰb与右侧额下回三角部间FC显著增加(高斯随机场校正,单体素P<0.005,簇大小P<0.05);后者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0,P=0.01)。结论小脑亚区与多个核心脑区间异常的FC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认知受损、共病抑郁、焦虑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

  • 标签: 糖尿病,2型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小脑 脑损伤,慢性 认知功能障碍 情绪障碍 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模型预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 LVSI)和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5例CC患者病例,采集小视野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图、轴位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压脂序列和矢状位T2WI、轴位和矢状位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勾画肿瘤区域后提取107个特征,通过最小绝对值压缩与选择算法等降维以建立影像组学分数(radiomics score, Rad-score),整合14个临床指标构建逐步逻辑回归模型,并重复20次3折交叉验证。根据预测的LVSI及随访结果进行分组及相应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的生存曲线划分,观察模型在PFS分组的差异。结果形态学和异质性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是预测LVSI的主要因素。回归分析确定3个危险因素,Rad-score比鳞状细胞癌抗原和血红蛋白更重要[优势比(odds ratio, OR):2.626、1.061、0.982]。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3。PFS在模型预测的LVSI组间明显不同(平均PFS:64.8、58.3个月)。结论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能预测CC患者的LVSI和临床结局,可能在新辅助和手术环境中显示出改善患者风险分层的效用。影像组学特征能够预测预后可能与其反映肿瘤组织的LVSI有潜在关联。

  • 标签: 子宫颈肿瘤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中央型肺癌中的表达及与纵隔大血管的关系。材料与方法60例未接受放化疗及其他任何辅助性抗肿瘤治疗,后经手术病理或支气管镜活检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纳入研究,术前均行二维自由呼吸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TrueFISP)序列,二维屏气TrueFISP序列和三维呼吸触发可变反转角优化对比成像序列(SPACE)检查。对三种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评价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最后,将肿瘤与血管关系的形态类型分为1~ 6型,评价并记录每一种非增强MRA方法中,肿瘤与各大血管之间的形态关系类型。结果三种非增强MRA技术的噪声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种TrueFISP技术的血管信号强度与肿瘤信号强度对比值(vascular signal to tumor signal contrastratio,VTR;P=0.000)和图像质量(P=0.000)评分高于SPACE技术。三种MRA技术和增强MDCT对肺癌与血管关系评价的一致性好。结论TrueFISP和SPACE技术都能满意的显示肺门及纵隔大血管并准确评价肺癌与大血管的关系,与增强MDCT结果一致性好。TrueFISP序列的图像质量和VTR比SPACE序列稍好,在评价肺癌与肺门、纵隔大血管的关系中,与增强MDCT结果一致性稍好。

  • 标签: 肺肿瘤 纵隔 动脉 静脉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手术前的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标准的治疗模式,因此治疗前评估患者是否有良好的反应在临床中十分必要。常规MRI及功能成像在对患者的疗效预测中具有一定局限性,影像组学技术则可以通过高维特征提取来预测治疗反应,因此笔者分别对常规MRI和影像组学技术预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方法和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直肠癌 影像组学 新辅助放化疗 疗效预测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在食品工程领域,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为食品制造和加工带来了许多创新和优化。借助基因工程、发酵过程、酶过程等生物科学方法,可以改善食品品质、营养价值和生产过程,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包括转基因食品的开发、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以及发酵技术对食品生产的影响,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领域的重要作用和潜力。

  • 标签: 现代生物技术 食品工程 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技术,作为我国动物医学检测领域中进展速度最高的医学技术手段,其理论基础日趋完善,不但对动物医学检验技术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推动着我国动物医学科技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我国传统,如中药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向现代医学转化,提供了重要基础理论和支持。

  • 标签: 分子生物技术 动物医学检验 应用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仿生微环境与悬滴法三维培养小鼠毛乳头细胞(DPC)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生物活性及其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功能。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取雄性5~6周龄C57BL/6J小鼠触须毛的DPC以及1 d龄C57BL/6J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前者第3代细胞稳定表达DPC标志物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碱性磷酸酶(ALP)、β连环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后者原代细胞稳定表达KC标志物角蛋白15。取第8代DPC,用GelMA重新悬浮并接种至Transwell孔板插件底面,光交联后倒置培养,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0(即刻)、3 d GelMA悬滴中DPC聚集情况(聚集成球即仿生毛乳头球),采用活/死染色试剂盒检测培养3 d仿生毛乳头球中细胞活性。将传统二维培养的原代DPC、第8代DPC以及按前述方法制备的仿生毛乳头球分别设为原代DPC组、第8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对每组培养3 d的3个样本中DPC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基迪奥生物信息云工具平台(OmicShare Tools)对转录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似性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利用时间序列趋势分析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表达模式聚类分析,利用基迪奥生物信息云工具平台对具有特定表达模式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同前进行细胞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差异表达基因中抽取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8(SOX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26型胶原纤维α1(COL26A1)、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6(Wnt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验证差异表达基因mRNA表达情况与测序结果的一致性(样本数为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DPC生物功能标志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GF7)、Wnt10a、淋巴样增强因子1(LEF1)、ALP、β连环蛋白、多功能蛋白聚糖、SOX2的mRNA表达情况(样本数为9)。取3只5~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分别设为原代DPC组、第8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将原代DPC、第8代DPC、仿生毛乳头球分别与原代KC以2∶1细胞数比例混合后分别注射至相应组别裸鼠皮下,每只注射6个区域。注射后2周,取注射区域全厚皮,计数再生毛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再生毛囊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检验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培养3 d,DPC在GelMA悬滴中由培养0 d的分散状态聚集成仿生毛乳头球,制备的仿生毛乳头球中细胞活性良好。培养3 d,主成分分析显示,相比于第8代DPC组,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组内样本间变异程度较低,仿生毛乳头球组与原代DPC组组间样本变异程度最低,3组DPC样本超过90%的基因谱数据变异可由第1个和第2个主要成分来解释;Pearson相似性分析显示,组内样本重复性好,原代DPC组和仿生毛乳头球组样本间的相关系数为0.84~0.95,原代DPC组和第8代DPC组样本间的相关系数为0.72~0.87;3组DPC间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出642个组间交集差异表达基因,对其进行表达模式聚类显示有2种基因表达模式有显著趋势(P<0.05),分别为第8代DPC组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第8代DPC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共包含411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411个差异表达基因在Wnt信号通路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显著富集(P<0.05),GO富集分析表明细胞外基质、经典Wnt信号通路、细胞分化等GO术语被显著富集(P<0.05)。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比较,第8代DPC组细胞基因SOX8、MMP-9、COL26A1、Wnt6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q=15.950、8.854、11.890、11.050,9.851、5.884、7.418、4.870,P<0.01),与测序数据一致。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比较,第8代DPC组细胞生物功能标志物FGF7、Wnt10a、LEF1、ALP、β连环蛋白、多功能蛋白聚糖、SOX2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q=11.470、9.795、4.165、9.242、10.970、10.570、8.005,7.472、4.976、3.651、4.784、5.236、6.825、5.214,P<0.05或P<0.01)。注射后2周,第8代DPC组裸鼠无毛发再生,仿生毛乳头球组与原代DPC组裸鼠再生毛发数量相近(q=1.852,P>0.05)且均显著高于第8代DPC组(q=18.980、17.130,P<0.01);第8代DPC组裸鼠注射区域皮肤仅形成了坏死灶,而仿生毛乳头球组与原代DPC组裸鼠注射区域皮肤均观察到再生毛囊且毛囊横断切面有黑色素沉着。结论基于GelMA仿生微环境与悬滴法三维培养小鼠DPC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培养模型可一定程度上恢复高传代DPC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能力,且其生物特性更加类似于原代DPC,可实现DPC的扩增后特性恢复。

  • 标签: 毛发 聚甲基丙烯酸类 仿生学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毛乳头细胞 悬滴法 毛乳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