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犬自体髂骨骨膜游离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用毕格犬7只,共14个髋关节,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骨折经螺钉固定后,取髂骨骨膜移植于骨折处,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X线拍片并取髋关节标本观察。结果术后1个月;X线见骨折线模糊;肉眼观察;移植的骨膜与股骨颈生长在一起;镜下观察;骨膜内毛细血管大量增生,大量类骨质及软骨细胞生成,术后3个月;X线见骨折愈合;肉眼观察;骨膜移植处有大量骨组织生长,填满了骨折端;镜下;骨膜内血管网非常丰富。大量骨细胞生成,新生骨小梁深入到股骨颈原有骨小梁中并与之融合,结论犬自体髂骨骨膜游离移植可以成活和成骨,能重建股骨颈血运,促进骨折愈合。
简介:目的为了寻求一种新的小口径血管代用品,建立异种移植的动物实验模型,以观察异种移植物的安全性、可靠性、通畅性及组织学改变。方法共采用17只杂种雌性犬,实验组10只,植入经环氧化物处理的猪血管移植物;对照组7只,植入人造血管。手术方法为右侧股动静脉瘘。术后通过超声和血管造影方法来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性,并在术后3月将移植物取出,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前后移植物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术后第一周、二周行Doppler超声检查结果,两组动静脉瘘均通畅,2周内血管通畅率为100%。术后3个月动脉造影检查后,生物血管组(PG)通畅5只,通畅率62.5%,e-PTFE组通畅4只,通畅率66.7%。两组数据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月对移植物取材,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病理学检查,通畅的生物血管吻合口无狭窄,吻合部位有新的内膜覆盖,周围组织无钙化,有新生的内皮细胞覆盖。结论经环氧化物处理的猪的血管移植物(PG)生物血管作为异种移植物,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简介: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原位肺移植模型,为肺移植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C57BL/6小鼠作为供、受体,行同基因小鼠原位左肺移植,使用Cuff套管法进行气管及血管吻合。术后7、14、21、28d取移植肺及原肺,行HE染色,评价肺移植后效果。结果学习曲线后,共30例小鼠移植,手术成功率89%,小鼠成活率100%。供体手术时间:(35.2±9.81)min,受体手术时间:(24.6±7.42)min,冷缺血时间是:(46.6±8.92)min,热缺血时间是:(17.2±3.08)min。同基因移植物大体及病理无明显改变,病理显示与原肺无差别。结论本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建立小鼠肺移植模型,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符合原位肺移植临床生理,是研究肺移植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良好动物模型。
简介:目的建立人肝癌细胞系HCC-9724(简称H)淋巴结转移模型,研究肿瘤转移机理。方法采用裸鼠肝脏原位移植法,接种肿瘤细胞,取其淋巴结转移灶反复肝内接种,连续传三代后,观察其转移特性,采用SABC法测定淋巴结中nm23和Ⅳ型胶原酶表达。结果裸鼠原位接种50d,肝内长出约1.7cm×6.0cm大小的肿瘤,呈分叶状,质地较软,周围血供丰富,瘤组织与邻近脏器粘连,有明显的浸润和转移,经裸鼠三次筛选后肿瘤潜伏期短(15d),瘤体大,形成广泛的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中Ⅳ型胶原酶表达呈强阳性;而nm23呈弱阳性。结论采用裸鼠肝原位移植法,反复筛选,获得了人肝癌淋巴结高转移模型。
简介:目的:构建大鼠腹腔内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总结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因素。方法BrownNorway到Lewis大鼠心脏移植90例,其中预实验50例,正式实验40例。采用肺动脉和左房吻合、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工作型心脏移植,统计手术存活率和死亡原因,分析确保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结果术者通过练习,手术成功率稳定77.5%,供心冷缺血时间为(34±5)min,整个手术时间为(71±11)min。HE染色显示移植后发生了免疫反应,移植模型可靠。结论决定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合格的实验动物、供体心脏的保护、快速有效的血管缝合和术后动物护理。
简介:目的:建立接近于人的猪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动物模型。方法环江香猪12只作为供体,巴马香猪12只作为受体,左侧第4肋间开胸,完成左肺原位移植。术后1、2、4、6、12h开胸测左、右肺动脉的压力,同时取左、右肺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取左、右肺组织,观察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动物术后均存活,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供肺静脉血氧合指数(PaO2/FiO2)下降和肺动脉压(PAP)上升,与受体正常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肺组织出现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肺泡壁增厚明显,部分肺泡腔完全闭塞,部分肺组织实变等变化,与受体肺组织比较,含水量增加显著(P<0.05)。结论为研究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免疫排斥反应研究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的模型。方法构建DA大鼠到LEW大鼠的肝移植模型,采用腹腔内细菌注射的方法建立感染模型,通过对大鼠肝功、血气、血细胞计数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肝移植术后5d注射细菌,大鼠死亡率高,不利后续研究;术后3d注射细菌,并选定5×10^5cfu/mL为最终注射浓度,感染后大鼠的7d存活率累计可达到37.5%左右,随之感染的加重,大鼠状态逐渐变差,直肠温度不断升高,WBC计数也随之增加,pH下降,大鼠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肝实质的损害重于胆道的损伤,大约在感染5d左右相继死亡,多器官病理分析表明,大鼠死亡原因为肝损害,不并发肺脏、肾脏损害。结论采用的腹腔内大肠埃希菌注射建立肝移植术后腹腔细菌感染的模型是比较成功的,可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品系小鼠的体外受精、胚胎和精子的低温保存效果.方法本实验分别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SLAC)和日本熊本大学动物资源开发中心(CARD)对13个品系小鼠(C57BL/6J、BALB/c、C3H/HeJ、ICR、KM、FVB、MRL、NOD、CBA、DBA/2、CD-1、BDF1、B6C3F1)的体外受精(IVF)率、胚胎培养及移植成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各品系小鼠新鲜精子的IVF率15.1%~87.9%,冻融精子的IVF率8%~80%;冷冻胚胎的复苏率42.6%~83.9%;冻融胚胎移植后的产仔率在17.8%~51.8%.结论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鼠体外受精率、冷冻胚胎复苏率和胚胎移植的产仔率差异有显著性.但同一品系两个实验室间的新鲜精子的IVF率、冷冻胚胎的复苏率及移植产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冻融精子的体外受精率CARD明显高于SLAC(P<0.01).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版纳小型猪近交系动脉的异种靶抗原α-Gal的分布和半定量分析,为研究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和异种生物材料提供资料。方法通过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象分析对10头版纳小型猪的四级动脉进行α-Gal的分布和半定量研究。结果(1)各级血管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明显,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未见表达,外膜有微弱表达;(2)图象分析显示,管径越细,其内皮细胞的表达越高(P<0.01),各级动脉内皮细胞阳性表达的面积密度比的组间差异显著(P<0.01),t检验发现每两组间的动脉内皮细胞阳性表达面积密度比相差显著(P<0.01)。结论(1)版纳小型猪动脉内皮细胞均有异种抗原α-Gal分面,但是分布不均匀;(2)微血管血栓是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重要环节,小型猪的异种器官移植,彻底解决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关键是防治微血管栓塞。
简介:目的利用胰腺癌PDX模型,评估临床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筛选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将新鲜的胰腺癌手术标本移植裸鼠皮下,建立PDX模型并稳定传代;利用STR基因分型检测PDX模型肿瘤组织的溯源性;选择临床使用的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和伊立替康三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并测量肿瘤体积;利用TGD值数学模型方法,辅以血浆CA19-9检测评估三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PDX模型肿瘤组织样本的溯源性为99.99%,与原发瘤保持一致;与对照组相比,伊立替康组和吉西他滨组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P=0.001),且吉西他滨抑瘤效果更为明显;伊立替康的药物毒性作用最小,吉西他滨次之。结论成功建立胰腺癌PDX模型并稳定传代,通过TGD值数学模型法筛选,发现吉西他滨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最为显著,推荐其作为该胰腺癌个体化治疗首选药物。
简介:目的:采用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3组:空白组10只(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SCI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组大鼠随机抽取8只于细胞移植后1d、7d、14d、21d、30d、60d进行S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技术,并观察大鼠的运动评分恢复程度。结果细胞移植4d后,大鼠饮食和活动开始增加;后肢变化过程如下:损伤后1~4d损伤侧后肢迟缓性瘫痪,拖地行走,损伤对侧后肢由损伤初期的运动减弱逐渐恢复,损伤后5~9d损伤侧后肢痉挛性瘫痪;10~14d损伤侧下肢恢复少量活动,损伤对侧后肢恢复至较损伤前稍弱的状态;15~21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改善,至30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程度最明显,30d以后无更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发现损伤处诱导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行为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改善了损伤大鼠运动能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简介:目的:探讨固本抑瘤Ⅲ号方以及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人胰腺癌裸鼠异位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方法将4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组,每组10只。于接种后第8天开始给药,观察指标为瘤重、裸鼠体重、移植瘤体积。结果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9.2%、68.9%和28.0%。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较吉西他滨组抑瘤作用更强(P<0.05)。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组移植瘤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体重下降明显,体重较对照组、吉西他滨组及固本抑瘤Ⅲ号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固本抑瘤Ⅲ号方具有增加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人胰腺癌裸鼠腋下移植瘤疗效的作用。
简介:目的:建立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手术(duodenal-jejunalbypasssurgery,DJB)动物模型,观察术后GK大鼠胰岛素抵抗情况的变化,研究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组;雄性GK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DJB手术组。分别于手术后3、6和9周每组随机抽取6只动物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钳夹实验结束后1周,检测肝脏GcK、G6P以及PEPCKmRNA表达情况以及骨骼肌细胞膜GLUT4含量变化。结果术后3周和6周,DJB手术组动物的葡萄糖输注率(GIR)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脏GcK、G6P以及PEPCKmRNA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9周,DJB手术组动物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肝脏GcK表达量DJB手术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G6P以及PEPCK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DJB手术后3、6和9周,DJB手术组骨骼肌细胞膜GLUT4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JB手术改善血糖的水平是通过改善体内肝脏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通过调节糖代谢酶的表达,进而提高肝脏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在实验周期内,DJB手术对于骨骼肌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未发现有明显改善,提示DJB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时间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