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英国《新科学家》(Newscientist)网站2014年1月15日刊登了Ravilious的报道,介绍了《环境研究通讯》(EnvironmentalResearchLetters)2014年1月15日发表的加拿大科学家Matthews等的论文。该论文计算了各国18002005年的排放在全球排放中所占份额,并转换为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在估算排放时,考虑了5个因素:

  • 标签: 全球变暖 《新科学家》 加拿大 排放 论文 环境
  • 简介: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目前主要的3个全球温度序列,1910—2009年的变暖趋势为0.70~0.75℃/100a。粗略地讲,目前已经变暖了0.8℃。如果把气候变化的阈值限制为2℃,

  • 标签: 全球变暖 科学 温度序列 变暖趋势 气候变化
  • 简介:《巴黎协定》将努力控制全球温升到2100年不超过工业化前的1.5℃确定为全球温控目标之一。继2℃目标后,1.5℃也被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温控目标之一。目前科学界对于1.5℃目标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已有的科学研究表明,尽管区域差异很大,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范围内地球各系统要承受的气候风险可能要低于2℃。相比于2℃目标,1.5℃目标对全球减缓行动的要求更为严苛。尽管在《巴黎协定》中各缔约方承诺了各自到2030(2025)年的减排目标,但相对于实现1.5℃目标而言仍有很大的差距。多家研究机构的模拟结果表明,如完全执行当前国家自主决定贡献(NDC),到21世纪末全球温升范围为2.2~3.4℃。截至2025年,实现当前NDC的减排承诺后,2℃温升目标下全球仍有467GtCO_2(万亿tCO_2当量)的排放空间,1.5℃温升目标下全球仅剩17GtCO_2。到2030年,基于NDC的排放已经超过了1.5℃目标的排放量。按当前的路径来看,若想实现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的范围内,全球不仅需要立即行动并采取强有力的减排、脱碳和固碳措施,在2100年前,还必须实现负排放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尽管当前的科学研究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1.5℃目标已是全球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也是开启未来世界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 标签: 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1.5℃目标 减缓行动 低碳发展
  • 简介: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美国科学家在1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称,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北极冰层迅速融化,白色冰面随之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水,而这一现象正显著加剧全球变暖。

  • 标签: 全球变暖 北极 美国科学家 气候变化 科学院 极冰
  • 简介: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给出近15年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变暖趋势有"停滞(hiatus)",即从1998—2012年4套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观测资料计算得到变暖趋势是:(0.05±0.10)℃/10a。在AR5撰写过程中和2013年正式发表以来,对于近15年全球变暖是否出现停滞一直存在争议:是否出现了停滞?停滞的原因?为什么众多模式在考虑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增加的历史模拟试验中都没有模拟出近些年的停滞?

  • 标签: 全球变暖 地表温度 年平均 观测资料 模拟试验 气候系统
  • 简介:全球增暖为标志的全球环境变化已经出现。这一变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将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人类自身活动是引起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最为活跃的因子。但是,对人类活动,包括个人和社会集体行为,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和机制,全球环境变化又是怎样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如何适应未来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研究甚少。由于人体健康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问题”应该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研究核心之一,应加强社会科学界、环境科学界和医学界之间的合作研究。同时,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大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 标签: 全球环境变化 人类活动 人体健康
  • 简介:海洋学家们利用自己的温度计测量了地球上最大的热量存储库——海洋,并且在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一篇论文中报道,事实上,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在过去的10年中一直在继续,

  • 标签: 全球变暖 地球物理 温室气体 海洋学 存储库 温度计
  • 简介:1引言英国的气候改变影响观察组(ukccIRG)认为现存一些有助于保持英国自身气候特点且随全球变暖不会改变的重要参数。作为一个例证,观察组有时曾不正确地推断出:由于全球变暖,英国的平均温度有可能接近某些国家,譬如,西班牙和意大利;因此,英国可能会有一种夏季长、热、干且蒸发率高,冬季温暖的地中海式气候。这种情况不可能成为现实,因为在英国,太阳穿过天空的几何轨道和在西班牙的不同。看来在夏季,英国不象是被副热带(西风)急流下的(副热带)高压系统所主宰,进而也不会出现地中海式的燥热。同样

  • 标签: 全球变暖 蒸散量 蒸发率 大气层 土壤湿度 副热带
  • 简介:2007年7月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在“十五”攻关成果的基础上研发了运行稳定、结果合理的GRAPES全球预报系统1.0版本(简称GRAPES_GFS1.0)。2009年3月,该系统通过了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组织的准业务化运行专家评审,已批准投入准业务运行。这是我国完全自主开发的全球预报系统,标志着我周全球数值预报迈向了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标签: GRAPES 全球系统 研发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业务化运行 数值预报
  • 简介:一、引言1968——1973年,位于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萨赫勒地区,因降水持续短缺,形成旱灾。受灾面积相当于美国领土的2/3,影响到16个非洲国家,死亡约25万人。持久的干旱使撒哈拉沙漠向南扩张了500多公里。这一态势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1974年,由非洲国家首倡,联合国大会第29次会议就防止沙漠化问题通过了3337号特别决议,其中包括倡议召开一次世界性会议,以便制订和通过一项防止沙漠化的全面的行动纲领。这里,沙漠化指的是,生产性土地的生物潜能衰减或遭到破坏,生态系统普遍退化,最终导致出现类似沙漠的景观。

  • 标签: 生物潜能 撒哈拉大沙漠 干旱半干旱区 萨赫勒 非洲国家 行动纲领
  • 简介:人类和自然的发展进程改变着全球大气成分、大气化学和大气动力学。为了能够制定最佳行动路线减缓变化的后果,观测、模拟和预报这些变化产生的后果是当务之急。对整个底层大气化学和动力学的全球高分辨率观测和模拟不仅直接影响化学气象、空气质量和地表紫外线辐射的预报结果,而且还可以提供对全社会都很重要的全球天气趋势信息。

  • 标签: 大气成分 大气动力学 探测 大气化学 预报结果 紫外线辐射
  • 简介:11.1综述全球水循环描述了水环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在大气、陆地以及河流、湖泊和海洋之间移动的关键和动态的过程。水影响着万物,包括地球表面和海洋中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生命也是由于水才存在于多种形式中,而人类繁衍植根于水文明之中。

  • 标签: 水文循环 水资源 地球表面 水环流 水循环 海洋
  • 简介:据美国研究人员11月13日发表的一项报告,随着地球变得更热,闪电活动也更加频繁。全球气温每上升1oC,仅仅美国的闪电事件就将增加约12%。众所周知,夏天的雷电活动比冬天更频繁,但气温对闪电的影响却一直难以量化。

  • 标签: 闪电活动 全球变暖 全球气温 研究人员 雷电活动 美国
  • 简介:乘飞机旅行即将变得更加让人沮丧。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温度的升高将会使飞机起飞更加困难,为携带行李的多少或搭载人数的多少带来更加严格的限制。较高的气温会使空气密度变小,从而降低机翼的升力。而且,较重的飞机更加难以提速,在较热的天气条件下它们需要更长的跑道才能达到起飞所需的最低速度。

  • 标签: 全球变暖 全球温度 天气条件 尼克斯 商用飞机 在线版
  • 简介:1概况2014年10月1—3日,WMO全球学校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瑞士日内瓦WMO总部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德国、中国、荷兰、芬兰、俄罗斯、韩国、肯尼亚、南非、巴巴多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WMO等国家和组织的2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 标签: WMO 学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澳大利亚 巴巴多斯 日内瓦
  • 简介:1978年在美国国家气象局(NWS)国家气象中心(NMC)建立了气候分析中心(CAC),它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气候项目的一个部分.气候分析中心使命是开发和运用新技术来分析、诊断、预报全球短期(主要是每周、每月和每季的)气候振荡.气候分析中心的分析情报部(AIB)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为广大的各种用户提供现时全球气候情报和产品(Finger等人,1985).该组织的其它主要职能(如预报和

  • 标签: 气候异常 气候分析 国家气象中心 美国国家海洋 气候振荡 气候情报
  • 简介:基于世界各国年碳排放总量数据和人口密度数据,将人口密度作为一项经济-人口综合指标来对碳排放进行空间分配,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做出了1950年、1980年、2014年共3期的全球碳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图(0.1.×0.1.),并对各期分布格局及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950年主要碳排放区为美国的东部和欧洲地区,1980年新增中国东部、日本、韩国等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区域,2014年新增印度、东南亚为主要排放区。各碳排放区的排放量总体上大幅增加,少数地区略有减少,这与其工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有关。该数据能够反映当前全球不同区域的碳排放水平的空间格局,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碳排放 空间分布 高分辨率 气候变化 全球
  • 简介: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完成了历时4年的德班平台谈判进程,达成了以《巴黎协定》(简称《协定》)为核心的一系列决定。《协定》确立了一种全缔约方参与,以“自主贡献+审评”为中心,全面涉及减缓、适应及其支持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模式。这一模式在继承《公约》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责任,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充分动员所有缔约方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协定》还鼓励除缔约方外的其他主体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鼓励市场和非市场机制的加入,动员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在制度安排上,《协定》体现了激励、透明、非对抗、非惩罚性的特点。《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递出全球推动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信号。然而由于《协定》全面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在未来的遵约细节和实施落实方面将会有更多的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尤其是发展中大国。

  • 标签: 巴黎协定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 简介:基于最新的GTAP8(GlobalTradeAnalysisProject)数据库,使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2004年到2007年全球贸易变化下南北集团贸易隐含碳变化及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规模扩张,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向的重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004年到2007年,发达国家高端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出口以及发展中国家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及中低端制造业出口的趋势加强,该过程的生产转移导致全球碳排放增长4.15亿t,占研究时段全球贸易隐含碳增量的63%。未来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隐含碳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贸易变化带来的南北集团隐含碳流动变化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影响日益突出,发达国家对此负有重要责任。

  • 标签: 国际贸易 南北集团 贸易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 生产转移 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