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对两个相同或不同尺度热带气旋性涡旋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数值模拟和大气动力学理论分析的研究是进一步认识双热带气旋性涡旋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提高预报双热带气旋性涡旋相互作用引发热带气旋异常路径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继续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热带气旋 涡旋 大气动力学 拟和 物理机制 预报
  • 简介:“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nnerMongoliaSemi-AridGraslandSoil-Vegetation-AtmosphereSurfaceStudy,IMGRASS)”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九五”期间支持的跨学部重大项目。该项目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着眼于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温带半干旱草原区域中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参数化方案研究,理解在人类活动逐步增强背景下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的作用与反馈,定量了解中纬半干旱草原在温室气体排放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发展利用卫星定量遥感陆气相互作用的反演方法与集成。这一项目将由一项中尺度综合观测和几项研究课题构成,希望成为我国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的独特贡献,亦为温带半干旱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对策依据。本文简要介绍IMGRASS项目的科学问题与实验计划。

  • 标签: 内蒙古 全球变化 温带半干旱草原 陆面过程参数化 地-气系统遥感
  • 简介:该项目研究目标是充分利用我国在南北极地区进行的各种观测实验资料,对南北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特征,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研究,并为气候模式提供重要的边界层物理参数。该项目主要研究成果有:

  • 标签: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地气 地面物理特征 边界层物理参数
  • 简介:本项目主要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科研人员承担。在过去两年中,对中国沙区的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松嫩沙地、呼伦贝尔沙地进行了广泛的野外考察和采样,并完成了对这些样品的光释光测年、孢粉分析以及磁化率和粒度分析。根据对这些样品的分析结果以及以往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在末次盛冰期(LGM)和全新世适宜期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区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等分布状况。

  • 标签: 生态脆弱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互作用 东亚季风 地质时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参考了近年来有关次天气尺度与中尺度暴雨间相互作用的文献,主要论述了低空急流与中尺度暴雨、高低空急流耦合与中尺度暴雨之间的关系.指出暴雨的研究主要是使用滤波、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暴雨的诊断研究还是集中在垂直速度、水汽通量、辐合辐散等方面,有必要寻找并研究新的指数和物理量.

  • 标签: 次天气尺度 中尺度暴雨 研究 综述
  • 简介:2008年2月11~15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TheAbdusSalamInternationalCentreforTheoreticalPhysics)主办的“气溶胶与气候相互作用(WorkshoponAerosol—ClimateInteractions:Mechanisms,Monitoring,andImpactsinTropicalRegions)”培训研讨班,在埃及东部海滨小城Hurghada举行。与会人员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40多名专家、

  • 标签: 相互作用 研讨班 气溶胶 培训 气候 埃及
  • 简介:利用动能方程计算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以及非线性动能的作用,以分析1998年7月发生在武汉的1次强降水系统中的主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在暴雨系统中,存在着天气尺度系统与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天气尺度动能减小,次天气尺度动能增加,但天气尺度动能和次天气尺度动能不能直接进行转换,而必须通过不同尺度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来实现.也就是说,对次天气尺度系统而言,天气尺度系统是动能源,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把能量传递给次天气尺度系统.

  • 标签: 滤波 诊断 动能方程 相互作用
  • 简介:2008年1月7~11日期间,华东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持续大雾过程,分别影响到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并伴随有轻至中度空气污染,对当地生活、生产、运输造成严重影响。利用地面探测和探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MM5数值模拟结果等资料,分别从天气形势分析、水汽条件、动力因子、温度层结、空气质量变化等多方面入手,对此次大雾过程的成雾条件及空气污染对持续大雾的贡献进行诊断分析。分析指出,近地面层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以及500hPa与1000hPa散度差与能见度无显著相关,近地面相对湿度(Rh)与能见度呈明显反相关,近地面温度递减率(γ)与能见度呈明显正相关,可以把Rh≥85%、γ〈0.2℃.(100m)^-1作为大雾形成的必要条件。另外,选取与空气污染指数(API)相同时间段(前一日04时至当日03时,协调世界时)上海虹桥机场的航空能见度最低值与API对比发现,航空能见度最低值与API呈强烈的反相关,空气污染对大雾形成或维持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把"API上升达到150"作为上海虹桥机场出现大雾的一个重要的判断条件。

  • 标签: 能见度 空气污染指数 诊断分析
  • 简介:通过项目组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低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历时6年,圆满完成。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生态系统近期变化的动态、大气环境物理化学特征及有关痕量气体源汇分布;进行了水、热与物质(C、N)通量输送与转化的综合观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就大气环境变化对典型农业生态系统影响进行了实验与评估;完成区域气候空气质量一地表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式研究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生态系统变化趋势及调控对策的分析等研究任务。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 标签: 长江三角洲地区 农业生态系统 物理化学过程 低层大气 相互作用 项目组
  • 简介:采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对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于2004年7月-2005年12月进行连续野外观测。结果表明:非淹水状态下,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淹水状态下,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接近于0。2005年潮汐造成的洪水减少了2/3的土壤呼吸作用。2004年和2005年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最大值都出现于洪水退去后。影响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是生物因子,而在同一时间影响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作用的主导因子是温度和水分。

  • 标签: 湿地 芦苇群落 土壤呼吸 动态 影响因子
  • 简介:土壤湿度对陆地——大气边界层的蒸发和蒸腾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水的蒸发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土壤对蒸发蒸腾的控制也会影响地表能量通量。因此说,土壤湿度的变化影响着大陆区域天气与气候的演变。由于为数值天气预报(NWP)模式和季节气候模式设定的初值提供正确的土壤湿度信息,从而提高了模式的预报能力、延长了预报提前时间。

  • 标签: 土壤湿度 SMAP 被动探测 数值天气预报 地表能量通量 蒸发蒸腾
  • 简介:我省辽西、辽南地区经常发生春旱,其他地区亦有时发生.春旱给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带来较大影响,农业有关领导机关、生产单位及农民在3-5月迫切需要了解土壤湿度变化情况,以便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春播气象服务是气象台站的一项重

  • 标签: 土壤湿度 辽南地区 上壤 农事活动 农业生产 毛管上升水
  • 简介:土壤热通量在地表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热通量更加重要。利用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的土壤热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下戈壁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辐射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晴天大气向土壤传递热量,阴天和雨天土壤释放的热量大于获得的热量。另外还分析了土壤热通量季节和年变化特征。在秋冬季节,土壤热通量基本处于负值而春夏则刚好相反。

  • 标签: 张掖 土壤热通量 戈壁 净辐射
  • 简介:文章利用2005年3月28~30日和4月26~30日极轨气象卫星NOAA-16白天和夜间两个时次的遥感监测数据,计算出可以反映地表热特性的土壤热惯量,制作出全区各盟市的土壤墒情遥感监测产品图.并对图像进行拼接和增强等技术处理,然后对2005年春季内蒙古土壤墒情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

  • 标签: 干旱 遥感 土壤墒情 热惯量法
  • 简介: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不同层次上的比率变化。结果表明:在0-0,10-20cm和20-30cm的3个层次上及微生物总数中土壤的细菌所占比率最大,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自上至下逐渐增大;其次是放线菌,且在3个层次上的比率逐渐减少;最少的是真菌,在3个层次上相差不大接近为零,在整个微生物中所占比率为最少的。这是由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偏盐碱性,有利于细菌和放线菌繁殖,抑制了真菌的繁殖;而且季节性积水导致通气状况不良也抑制了真茵的生存。在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垂直梯度的比率中,细菌垂直梯度变化比较明显,基本上是下面2个层次所占比率比表层大一些;放线菌垂直梯度变化明显,一般表层比率最大,下面2层比率较小;真菌垂直梯度上所占的比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为零。

  • 标签: 芦苇湿地 细菌比率 放线菌比率 真菌比率 土壤微生物
  • 简介: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生长季6-9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生长季节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湿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以及微生物的总数在8月达到最小,而真菌数量在7月达到最小。湿地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大,其次是放线菌,最少的是真菌。对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放线菌与微生物总数主要受水分影响,而真菌则受水分与气温的协同作用影响。

  • 标签: 芦苇 湿地 细菌 放线茵 真菌 微生物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