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油田采出程度的提高,油藏近井地带堵塞问题愈加突出,为了消除堵塞、增强近井地带流通能力,提高采收率则成为高效开发的关键问题。根据泡沫混排技术的特点,在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泡沫混排携模拟实验,并对泡沫混排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液比、裂缝、孔隙度、放喷压差是影响泡沫携能力及细粉砂排出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完善泡沫混排理论模型和实际施工提供很好的理论及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油田单井采收率。

  • 标签: 泡沫混排 机理研究 模拟实验 影响因素 采收率
  • 简介:二连盆地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多个面积只有1000-2000km^2的中小型断陷凹陷内发现了3000-5000万吨级的地层岩性油藏石油储量。勘探实践与地质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具有“多元控-四元成藏-主元富集”地层岩性油藏形成、分布和富集的基本规律。

  • 标签: 多元控砂 四元成藏 主元富集 地层岩性油藏 二连盆地
  • 简介: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组为例,综合应用水槽模拟实验和现代沉积的测量结果对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内部构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重点对河口坝长宽比定量规模进行了研究。水槽模拟实验统计表明,模拟的研究区河口坝长45~210cm,宽30~150cm,长度与宽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现代沉积的测量结果也说明了河口坝的长度与宽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综合水槽模拟实验与现代沉积测量的结果,建立了研究区单一河口坝长宽比经验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指导研究区精细河口坝构型解剖,辅助判断单一河口坝边界,为建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河口坝 沉积模拟 长宽比 胜坨油田
  • 简介:为了对大庆长垣杏树岗油田杏六区东部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体内三元复合驱层段的水淹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进而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垂向分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和渗透率相对变化率的计算,并结合含油饱和度测试数据,在单体级别内对具有相似渗流能力的渗流单元及其组合类型进行划分,从而定量化计算不同渗流单元组合类型中的水淹程度。分流河道内共识别出5种细粒沉积类型和3种渗流单元组合类型。通过对不同渗流单元组合类型中水淹特征的认识可为后期剩余油挖潜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分流河道 渗流单元 水淹模式 杏六区东部
  • 简介: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晚三叠世长6时期该区北、西两侧都发育有河控型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岩相古地理编图结果非常清晰地显示了研究区长6段体展布特征,同时通过古盐度恢复,首次确定了该区湖岸线的位置,从而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只在东北一隅有小范围分布。耿-史地区长6段不同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特别是古岸线的确定,对于指导该区长6油藏下一步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分辨率层序 岩相古地理 古盐度 长6段 姬塬地区
  • 简介: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青三段地层发育几套厚层体,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及地震属性分析,表明该套厚层体具有长、直、窄的条带型沉积特征。对其成因许多学者提出多种假设,如:风成、潮汐、河流、滑塌等,但是所有的假设都不能很好解释此种体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海坨子-大布苏地区位于坡折带之上,地形落差大,水流下切作用强,对下伏地层造成侵蚀,形成深而窄的湖缘峡谷。湖缘峡谷控制体的沉积,该体在上倾方向上与断层有机配置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

  • 标签: 地震反射特征 沉积机制 厚层砂体 湖缘峡谷 岩性油藏 松辽盆地南部
  • 简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中期旋回为编图单元,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的古地理和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休罗统遂宁组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LSC1)与3个中期旋回(MSCl,MSC2和MSC3)。其中,MSC1—MSC3沉积期,龙门山前缘均发育有较大规模的冲积扇群.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表现为多个辫状河三角洲叠置的沿龙门山前缘分布的辫状河三角洲群:MSC1-MSC2沉积期,川西坳陷中段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为主,冲积扇仅在规模及位置上有所变化,该时期体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前缘与中江-回龙地区;MSC3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于郫县-温江-大邑地区,体厚度以及规模均较大。

  • 标签: 岩相 古地理 砂体展布 遂宁组 川西坳陷
  • 简介: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重要的储集层之一。通过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的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长8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沉积相分析,确定长8油层纽属于辫状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从中识别出主河道、分流河道、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分流间洼地、河口坝及远坝等沉积微相。在精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以相当于小层体的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一岩相古地理图,并分析各类成因体的发育、组合和演化特征及展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预测和岩性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精细的沉积、层序资料。

  • 标签: 浅水三角洲 层序一岩相古地理 砂体展布 储层预测 长8油层组 镇原地区
  • 简介:河流相体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相储层的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盒8段河流相体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14井区盒8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期曲流河沉积逐渐转化的沉积背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心滩、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河漫及泛滥泥。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共同作用,该区河流相体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一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及曲流河繁盛发育期3个阶段,其中辫状河繁盛发育期的心滩体与辫一曲共存转化发育期的心滩及边滩体是主力含气储层。研究区优质储集体的发育受沉积微相展布与基准面旋回的控制。

  • 标签: 河流相砂体 辫状河 曲流河 砂体展布与演化 盒8段 苏14井区
  • 简介:受地震资料品质限制及X井区辫状河沉积特征的影响,利用常规地震属性分析及90°相位转换技术在对该井区新近系馆陶组上部体连通性进行识别时存在较大困难,而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可识别出体的连通性。具体做法为:1以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依据X井区馆陶组上段体沉积特征,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并进行正演模拟计算;2分析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从理论上探讨体横向连通性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并与实际地震波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X井区馆陶组上段主力体的连通性及体边界;3通过钻井结果来验证正演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型正演方法可以实现对地震地质模型的高精度模拟;正演模拟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有效解决研究区体连通性的多解性问题,对勘探阶段体连通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正演模拟 储层预测 连通性 地质模型 馆陶组
  • 简介:当砂岩为单层体或多层体以不同的方式叠置时,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有较大差别。基于砂岩储层精细评价的需要,文章对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盒8段进行体组合类型的划分与评价。以测井资料及岩心描述为基础,将体组合划分为两大类、16种不同的类型。建立了体组合的测井、地震响应模式,并对各种体组合类型的物性及含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厚度较大的单体物性及含气性一般优于复合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体及其复合体的物性及含气性较好。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心滩体物性中等-较差,向下到三角洲平原、前缘相带物性变好,且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体、分流河道叠置体物性最好。榆林地区山2段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体及其复合体物性最好,分流河道单体及其叠置体物性较好。横穿沉积体系.由河道中心至河道侧翼物性变差。

  • 标签: 沉积微相 砂体组合 类型划分 预测 评价 山2段
  • 简介:采用室内研究的方法,对CO2含量分别为10%,30%,50%,70%,90%,100%的天然气样品做了3个不同温度(20℃,30℃,40℃)下的恒组成膨胀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CO2含量由10%增大到100%,天然气样品的临界温度由-69.86℃增高到31.4℃,临界压力由4.85MPa增高到7.38MPa;温度不变,压力一定时,随着天然气中CO2含量的增高,天然气样品的相对体积呈增大的趋势,不同CO2含量的天然气样品随压力降低其体积膨胀规律表现出了类似CO2超临界状态的特征。以上认识对CO2和天然气混合气体驱油施工及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CO2 膨胀实验 相对体积 超临界 黏度
  • 简介:以钟市油田潜三段储层为例,进行了盐湖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在冲刷面、湖泛面以及盐岩界面基础上,根据相组合特征,在潜三段识别出向上“变深”不对称旋回、向上“变浅”不对称旋回以及向上“变浅”复“变深”对称旋回等3类基本短期旋回。根据短期旋回叠加样式,将潜三段划分为5个中期旋回和1个长期旋回。中期旋回内体分布规律受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A/S)的控制。指出在A/S〈〈1时,体最为发育,且连通性最好。但基准面最低时,气候干燥,湖盆水体浓缩,碎屑供给不充分,发育盐岩沉积;在A/S〈〈1向A/S〈1过渡时体较发育,但隔夹层逐渐丰富;在A/S〉〉1时,体不发育,多为孤立体。

  • 标签: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盐湖沉积 砂体分布 钟市油田
  • 简介:通过二连断陷盆地4个地层-岩性油藏成功勘探的典型实例,针对不同凹陷,深化地层岩性圈闭(油藏)“多元控—四元成藏—主元富集”成藏体系研究,不断构建新的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模式,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在巴音都兰凹陷、乌里雅斯太凹陷、吉尔嘎朗图凹陷、赛汉塔拉凹陷等发现了4个3000万~5000万t级的地层岩性油藏石油储量区块,开辟了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 标签: 地层-岩性油藏 勘探 巴音都兰凹陷 乌里雅斯太凹陷 吉尔嘎朗图凹陷 赛汉塔拉凹陷
  • 简介:为了更简便地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在断层侧向封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层岩排替压力与所封闭储层排替压力对比,预测了断层侧向封闭所需断层岩泥质含量的下限值,以此建立了一套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堡凹陷5号构造f-np5-2断层对东三段下部1~7号储层侧向封闭性的判断中。结果表明:f-np5-2断层在东三段下部1~3与6号储层处断层岩泥质含量均大于其侧向封闭所需断层岩泥质含量的下限值,断层侧向上封闭,有利于油气聚集,钻探结果为油层;f-np5-2断层在东三段下部4~5与7号储层处断层岩泥质含量均小于其侧向封闭所需断层岩泥质含量的下限值,断层侧向上不封闭,不利于油气聚集,钻探结果为干层。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的结果与目前NP503井东三段下部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是可行的。

  • 标签: 断层岩 泥质含量 侧向封闭性 判别方法 南堡凹陷
  • 简介:在二连盆地不同凹陷地层岩性油藏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地层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因素的控制。在圈闭与油源具备的前提下,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是地层岩性油藏形成的基础;流体动力学特征决定了地层岩性油藏的分布区域;储层临界物性是油气充注的决定性因素;体的封闭性能则是地层岩性圈闭成藏的关键。上述4个因素良好配置,有利于地层岩性油藏的成藏。

  • 标签: 运移通道 流体特征 储层临界物性 砂体封闭性 岩性油藏 四元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