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洪水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非常强大的破坏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河流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水利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河道防洪工程的建设工作,在充分发挥河道整体效益的同时,有效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不良影响。为提升水利工程河道承泄能力,开展规划阶段水利工程河道防洪治的设计研究。根据水利工程河道具体情况,完成对堤防结构的设计;对不同阻水物类型,完成河道阻水物清除工作;合理选择护岸类型,设置防洪治生态护岸,都能够保证将河道积水深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河道承泄能力。

  • 标签: 水利工程 河道 防洪治涝
  • 简介:摘要:在规划阶段,水利工程河道防洪治的设计研究是为了提升水利工程河道的承泄能力,以应对洪水和涝灾的发生。设计研究的目标是制定合理的防洪治措施,确保水利工程河道在洪水和涝灾期间能够有效地承担洪水的来水量并及时排泄,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规划阶段水利工程河道防洪治设计的要点。

  • 标签: 规划阶段 水利工程 河道防洪治涝设计
  • 简介:摘要:耕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今全球人地矛盾突出,耕地面积逐年下降,改水无疑是响应我国整治农用地、守住耕地红线和贯彻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有力举措。本文选取CNKI和WebofScience数据库的数据,采取文献分析法、归纳统计法对我国改水土地整治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改水的适宜性评价和潜力系数评估,方法繁多,评价标准不一,评测的结果也参差不齐,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评价体系;现有的关于适宜改水的土地类型研究,土地种类单一,代表性不足,甚至还有大量的适宜性土地类型研究处于空白;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潜力研究,现实潜力研究以及理论潜力与现实潜力对比分析方面的研究发文量较少,可以作为改水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改水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繁多,现有研究多为广面浅析,对于关键技术的探讨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研究。

  • 标签: 土地整治 旱改水 适宜性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防洪堤中的大孔口闸门设计一般采用多段钢闸门拼接设计,启闭需要配备叉车、挖机等机械进行吊运拼装,启闭效率低,维护仓储成本高,管理难度大。采用横向移动式闸门,节省场地,运行高效,维护成本低,运行高效,便于接入电动装置和协同作业,利于监测和管理,能为数字化互联提供基础,永久性解决了各类防洪大缺口封堵问题。

  • 标签: 横向移动 旱闸门 设计研究
  • 简介:摘要: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存在着分布不均的问题,因而需要强化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不但能解决水资源有效分配的问题,更能有效治理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更威胁着国民的生命安全,因而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防洪治设计,使得整个水利工程规划发挥实际效用。本文论述了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设计的原则,提出了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设计的对策。

  • 标签: 水利工程规划 防洪治涝 设计
  • 简介:[摘要] 本文采用大理河绥德水文站1970~2021年共计52年的资料序列,在“三性分析”及现状用水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典型干旱年法、水量叠加法分别计算警流量,通过合理性分析最终确定绥德水文站的警流量。

  • 标签: []  大理河 绥德水文站 旱警流量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大力发展,以及我县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制订等,我县易区排水系统因涝灾问题已远远落后于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制约了一些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连续降雨和暴雨这一特殊的气候条件使我县清河南、北泾惠灌区、清惠灌区20.16万亩极易形成洪涝灾害。特别是近年来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个别建设项目对排水系统破坏较为严重,有的完全堵塞,失去了排涝作用。因此治工作迫在眉睫,很有必要,必须及时尽早规划、尽快实施,以适应全县整体规划的发展形势。

  • 标签: 三原县农田治涝工程 现状问题 治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前城市发展忽略了部分老城区排水系统不够完善、积监测能力滞后以及空间布局不够完善等问题,极易造成城市内涝,因此亟需优化调整城市积监测布局。本文以L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1个监测点2010年—2020年期间监测统计数据,分析历史积分布及空间相关性,基于空间聚集情况和地形特征提出存量监测点优化以及新增监测点位的优化措施,并以2021年至2023年期间监测运行状况为依据开展验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2010年至2020年期间单个监测点对于区域内的积现象平均覆盖率仅为53.31%,其中超过覆盖率均值的监测点位仅4个,平均覆盖率为85.58 %,其余7个监测点对于监测区域内积现象的监测覆盖率仅为25.52 %。(2)历史积点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这与老城区内基建存在历史滞后性有密切关系,并伴随交通路网和排水设施的连续分布存在空间关联。(3)自2020年调整优化后共计18处监测点,总监测面积相较于优化前提升45.90 %,平均覆盖率从53.31%提升至80.88%,优化成效显著。研究成果可为L市排水系统空间格局优化和积应急处置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城市积涝 历史监测 空间布局 优化调整
  • 简介:摘要:在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大,使得现代资源处于匮乏状态,对资源的节约利用成为新时期实现长效发展的重点。水资源对于农业种植和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农业对于水资源的利用量非常大,并且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的情况。这对于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深化运行是促进农业水资源利用节约的有效途径,对旱地、坡地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进行有效的优化,是节水理念有效落实和水资源节水、高效利用目标实现的关键。

  • 标签: 旱地 坡地 节水灌溉工程 管理 意义
  • 简介:摘要:采用L9(76)正交试验设计进行IAA、IBA和6-BA的9个浓度水平组合的冬瓜(Alnus nepalensis)扦插试验。扦插约4个月时观测其生根性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试验所用激素中,IBA是影响生根率和生根数的主要因子,IAA、IBA和6-BA的9个水平组合的愈伤组织产生率和生根率分别为19.9%~69.8%和19.9%~63.1%,最高的愈伤组织产生率和生根率均为处理组合5(IAA、IBA、6-BA的浓度分别为0.25g/L、0.50g/L、0.00g/L)。

  • 标签: 旱冬瓜 愈伤组织 生根率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桥梁结构相对复杂,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会直接影响桥梁的使用安全,因此,在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要做好隔设计,确保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延性都能承受一定的地震荷载。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在发生强烈地震时,可能会导致桥梁结构破坏,继而引发交通系统瘫痪,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由此可知,做好桥梁隔设计非常重要。

  • 标签: 桥梁设计 桥梁结构 隔震设计
  • 简介:.摘要:育秧是水稻育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地区土壤质地性状,在水稻科研育种中改用耕湿润育秧技术,与传统的水耕育秧方式相比,耕湿润育秧省工省时高效且秧苗素质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地区土壤特性以及水稻科研育种育秧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传统水耕育秧方式改为耕湿润育秧方式。介绍了科研水稻育种中耕湿润育秧技术要点,并总结了该技术的优点及应用情况。

  • 标签: 水稻 旱耕 育秧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抗震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隔技术通过在建筑结构某一层布置隔支座的方式,将建筑的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减少甚至避免地震能量从底部传输到上部结构,该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实际工程中。隔技术通过“以柔克刚”的方式进行抗震,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增大结构的阻尼,减少地震对上部结构的动力效应。隔层位置也从最初的仅能设置在结构与基础之间发展到了可以布置在基础之上的某一层。层间隔的出现使隔层的布置位置变得更加灵活,为工程抗震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 标签: 建筑隔震工程 隔震构造 施工关键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于建筑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结构隔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震措施越来越受到关注。隔技术通过将建筑物与地基或周围环境分离,降低地震能量传递和结构响应,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在超高层建筑的基础结构中,应用隔技术尤为重要,因为其更容易受到地震造成的影响。

  • 标签: 建筑结构 隔震技术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中的隔技术主要包括层间隔、基础隔和悬挂隔。通过采用不同的隔装置和策略,这些技术能够减小地震力的传递,降低结构的振动和应力,并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特点、地震条件和隔系统的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选择适合的隔技术,并确保其正确安装和维护,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这些隔技术的应用对于降低地震灾害风险,保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建筑结构隔技术展开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建筑 结构 隔震 技术
  • 简介:摘要:建筑结构的隔技术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着深远且重大影响,因此,深入研究隔技术对实际工程存在重大意义,并持续地增强建筑物的阻尼和隔性能,有利深入研究隔技术对实际工程存在重大意义于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首先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次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最后给建筑结构隔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建筑结构 隔震技术 隔震支座。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建筑工程规划与实施数量不断增多。新的建筑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具有良好表现,能够有效抵抗自然灾害,维持结构的基本稳定性。而较为陈旧的建筑则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其结构抗震性能仍然处于有待分析的状态。为确保现有建筑结构能够有效抵抗地震等灾害,应当积极展开抗震鉴定工作,同时针对存在问题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设计。通过深入研究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细节,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参考,具有正面影响意义。

  • 标签: 建筑结构 抗震鉴定 加固设计
  • 简介:摘要: 以西安某地铁停车场上盖预留开发条件为工程背景,根据结构体系特点,提出适当的性能目标。建立整体隔模型,采用基于隔层等效线性化的复模态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进行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隔支座应力、抗倾覆验算、罕遇地震下支座位移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隔效果明显,可以满足既定的隔目标。

  • 标签: 性能目标 层间隔震 直接设计法 摩擦摆隔震支座
  • 简介:摘要:我国城市发展已经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性能提升将成为当前甚至相当长时期内建筑领域的主要工作。文章介绍了既有建筑结构从加固改造到性能提升的发展历程,从安全性和抗震性能鉴定、加固改造与性能提升技术、韧性评价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既有建筑结构改造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鉴定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最后,对未来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性能提升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 标签: 隔震 建筑检测 鉴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