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耕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今全球人地矛盾突出,耕地面积逐年下降,旱改水无疑是响应我国整治农用地、守住耕地红线和贯彻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有力举措。本文选取CNKI和WebofScience数据库的数据,采取文献分析法、归纳统计法对我国旱改水土地整治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旱改水的适宜性评价和潜力系数评估,方法繁多,评价标准不一,评测的结果也参差不齐,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评价体系;现有的关于适宜旱改水的土地类型研究,土地种类单一,代表性不足,甚至还有大量的适宜性土地类型研究处于空白;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潜力研究,现实潜力研究以及理论潜力与现实潜力对比分析方面的研究发文量较少,可以作为旱改水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旱改水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繁多,现有研究多为广面浅析,对于关键技术的探讨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研究。
简介:摘要:目前城市发展忽略了部分老城区排水系统不够完善、积涝监测能力滞后以及空间布局不够完善等问题,极易造成城市内涝,因此亟需优化调整城市积涝监测布局。本文以L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1个监测点2010年—2020年期间监测统计数据,分析历史积涝分布及空间相关性,基于空间聚集情况和地形特征提出存量监测点优化以及新增监测点位的优化措施,并以2021年至2023年期间监测运行状况为依据开展验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2010年至2020年期间单个监测点对于区域内的积涝现象平均覆盖率仅为53.31%,其中超过覆盖率均值的监测点位仅4个,平均覆盖率为85.58 %,其余7个监测点对于监测区域内积涝现象的监测覆盖率仅为25.52 %。(2)历史积涝点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这与老城区内基建存在历史滞后性有密切关系,并伴随交通路网和排水设施的连续分布存在空间关联。(3)自2020年调整优化后共计18处监测点,总监测面积相较于优化前提升45.90 %,平均覆盖率从53.31%提升至80.88%,优化成效显著。研究成果可为L市排水系统空间格局优化和积涝应急处置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