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本文对近10年九江市雷电活动规律和雷电灾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雷电灾害规律,为加强区域防雷减灾规划、提高民众防雷意识和制定雷电防护技术路线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关中平原地理位置特殊,其中土壤剖面温度变化对干旱区包气带剖面温度对土壤中水汽热运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观测数据对关中平原土壤剖面温度场分布及日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从机理上对土层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发生的振幅衰减和相位滞后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同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包气带剖面温度进行建模,并对模型进行验证。
简介:摘要:利用晋城市2019年5个气象站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晋城市的分布规律,包括雾日数的月变化、季变化特征,为防治大雾天气造成的危害、改善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信息。结果表明:2019年晋城市全市雾的月变化不尽相同。城区雾日数的月变化气候倾向率为0.0909,说明2019年晋城市雾日呈现出缓慢上升的状态,且以多峰结构为主;2019年晋城市共出现雾日8d,尤以冬季出现频率最高,占50%,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分别占25%,夏季没有雾天出现,说明晋城市雾日的季节性变化较为突出。
简介:摘 要:利用1951-2017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8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大暴雨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90~94%地区年大暴日数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约1%地区的年大暴日数随时间减少。5~9%地区的年大暴日数随时间增加,都通过显著性检验。1-12月,90~99%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没通过0.05显著性检验,0~5%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减小,0~5%地区的大暴雨日数百分比随时间增加,通过0.05、0.01显著性检验。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2016~2020年乌恰县域内19个站点的逐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该县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6-2020年新疆乌恰县夏季降水量以-120.11mm/10a的速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而且年夏季降水量之间的变化存在着显著差异,其峰值与谷值分别出现在2016年与2019年,数值依次为207.2mm与132.6mm;2016-2020年随着年份的递增,吉根乡喀拉铁列客村、吉根乡、铁列克乡、乌鲁恰提乡、膘尔托阔依乡膘尔托阔依村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除上述站点之外,其它14个站点夏季降水量均有所下降。以吾合沙鲁乡夏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乌鲁恰提乡的变化趋势最为平缓;研究时段内乌恰县夏季降水量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8月份,其中以5月份降水量最多,相对比而言,10月份降水量最少。尽管每年降水量有所不同,但是其月降水量均在10月份达到最低。;2016-2020年乌恰县夏季降水量东西方向上整体呈阶梯状的变化趋势。铁列克乡夏季平均降水量最多,为221.32mm;吉根乡、托帕口岸、乌鲁恰提乡等一带夏季平均降水量最少。
简介:摘要:利用1981-2021年贵州省84个观测站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分析经30年来贵州省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贵州全年有暴雨发生,5-9月为贵州主汛期,占中暴雨数的90%;2.月暴雨日数为范围1-6次;3.暴雨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一致;4.暴雨空间分布与地形有明显相关,贵州安顺暴雨最为频发;望谟132次最多,汇川28次;5.喇叭口地形促进暴雨发生。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遵义地区13个气象站逐月冰雹日数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遵义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冰雹、雷暴、大风、强降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防范对策,以保证航空飞行安全。
简介:摘要:基于1973—2022 年保山市5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近50 a暴雨的时空分布以及变化周期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形的特殊性,保山市历年平均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暴雨日数空间分布与年降雨量分布一致,也存在明显的西多东少的特点,且暴雨天气过程局地性很强,多于单点性暴雨过程为主,主要集中在西部;保山市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其中出现暴雨日数最多月份为7月、8月;年暴雨日数存在着1~4a、4~9a、11~17a和32~45a4个时间尺度;3a左右的周期为主周期,在分析时段内,大约经历了14个减少-增加的交替期。
简介:摘要:利用1961-2018年近60年晋城市5个气象站大雾观测资料,分析晋城市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要素分析,结果表明:晋城市大雾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年大雾日数有明显上升的突变,突变点在1974年;雾日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际分布,主要集中在8—12月。雾生时间在2时到10时,其中8时最高,7时次之;雾消在7时到14时,其中11时最高。大雾维持时间多数在3h以内(60.5%),只有在秋冬季才有出现12h以上的大雾,也仅有1-2%。当地面气温为-1—16℃、相对湿度在85%以上、风速在0—1m/s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
简介:摘要:利用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管理系统提供的风灾灾情普查资料,采用气候资料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北省2010-2021风灾灾情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大风预报服务策略。结果表明:①湖北省风灾灾情特征与地理分布相关,全省呈现“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鄂西南灾情发生较多,宜昌、长阳、恩施市发生灾情次数均大于13次。②2013年风灾发生次数最多,出现了70次,7、8月份为大风灾情多发月份,14-20时大风灾情出现较多。③大风天气类型以雷雨大风为主,占81.9%。④通过提升大风灾害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和预警信息快速发布能力,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努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保护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简介:摘要:高原切变线的客观识别与时空分布的统计对于分析高原的气候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利用计算机客观识别技术,稳定地识别出高原切变线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并根据识别的结果分析高原切变线的气候特征,可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做出指导。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资料作为基础数据,调查了解了高原切变线的客观识别与时空分布的基本知识,然后将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计算的知识和人工判识切变线标准进行有机结合,定义了高原切变线的客观识别标准,发现了高原切变线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为高原切变线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简介:摘要:客流效果是评估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的关键指标,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是研究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问题的核心。为刻画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本文从土地利用种类、土地开发强度和轨道交通可达性,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以重庆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分析了客流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