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基于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的病毒核酸检测是临床确诊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临床通过2019-nCoV的核酸检测结果确诊COVID-19存在阳性率偏低的现象。为明确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本文在充分肯定核酸检测用于确诊COVID-19应用价值的基础上,从患者病程、标本采集、标本运输与保存、标本处理、核酸提取与扩增、病毒核酸变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可能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阳性率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临床上反映存在较高比例核酸检测假阴性的问题。本文将明确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概念,并分析造成核酸检测假阴性的原因。在核酸检测基础上,补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的联合动态多次检测,可以明显减少有病毒性肺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证据、但核酸多次或始终检测为阴性的临床层面上的假阴性,对临床诊断病例的最终确诊和准确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在血液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献血的自愿者620例作为血液样本提供者,采集620例血液样本提供者的血液样本两份,一份为5ml,一份为7ml,分别将其放置在5ml和7ml的真空抗凝管中。其中5ml的血液样本在3h内给予血浆分离,然后进行核酸检测;其中7ml的血液样本在24h内给予血浆分离,然后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结果核酸检测法对血液中HBV检测阳性率为2.74%,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1.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酸检测法对血液中HCV检测阳性率为1.77%,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1.61%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检测法对血液中HIV检测阳性率为1.77%,显著高于核酸检测法的0.4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的输血过程中,需重视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的联合应用,才能够显著提高血液病毒检测准确率,从而减少输血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用血安全。

  • 标签: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血液病毒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对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的适用性,了解全国临床实验室对德尔塔变异株的检测能力。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无生物传染危险性的噬菌体病毒样颗粒模拟样本,发放到全国8 488家实验室,开展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样本盘包括3支不同浓度的德尔塔变异株样本(7.5×102、1.5×103、6.0×103 拷贝/ml)、1支非变异株弱阳性样本(7.5×102 拷贝/ml)和1支阴性样本。计算实验室检测不同浓度德尔塔变异株样本的符合率、同等浓度水平的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样本的符合率,以及使用实验室数≥100家的各检测试剂对不同浓度德尔塔变异株样本的检测符合率、同等浓度水平的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样本的检测符合率。结果本次室间质量评价共计收到8 127份回报结果,成绩合格的实验室占98.77%(8 027/8 127)。样本的总符合率为99.64%(40 490/40 635),阴性符合率为99.73%(8 105/8 127),阳性符合率为99.62%(32 385/32 508)。德尔塔变异株阳性样本符合率随浓度减少相应降低。同浓度(7.5×102 拷贝/ml)水平的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样本符合率分别为99.41%(8 079/8 127)、99.51%(8 087/8 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使用实验室数≥100家的各检测试剂的样本总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阳性符合率均>98%,对7.5×102 拷贝/ml的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样本检测的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德尔塔变异株未影响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的适用性。临床实验室对德尔塔变异株和非变异株具有同等检测能力,但少部分实验室对弱阳性样本的检测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质量保证,卫生保健 新型冠状病毒 德尔塔变异株 核酸检测 室间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特定区域的大规模核酸筛查是发现社区潜在传染源,切断传播链条,评估防控策略、阻断措施和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其目的在于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广州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应急检测专家组在国家和地方性技术指导文件的基础上,总结气膜实验室和全集成车载移动实验室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应急大筛查实际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融合最新的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进展,联合编写《大规模多场景移动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应急检测专家共识》,分别从总体规划、标本采集运输与信息管理、实验室检测管理、安全管理、资源保障五个方面为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医疗与疾控机构以及第三方检验机构,提供一个实用、科学、规范的参考组织方案,向国内外推广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筛查统筹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大规模筛查 移动实验室 核酸 应急检测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遍及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病毒给计算机系统造成的破坏却是不容忽视的,不仅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还会造成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危害人们的信息安全。因此有必要加强计算机病毒检测,改善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防止病毒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危害,以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本文将对计算机病毒的智能检测技术进行分析,了解主要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的有效性,避免计算机病毒危害的扩大化。

  • 标签: 计算机病毒 智能检测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EBV+DLBCL-NOS)是一种少见病,2003年首次被报道,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中暂命名为老年EBV+DLBCL,2016年WHO分类中正式命名为EBV+DLBCL-NOS。其发病率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4.7%~28.0%)稍高于西方国家(4.4%~5.8%)。与EBV-DLBCL相比,EBV+DLBCL是否预后更差,不同研究结果报道存在差异,可能与纳入患者的年龄、地域以及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肿瘤细胞比例不同有关。2016年WHO标准中规定EBER阳性率>80%,该研究为符合该诊断标准的最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06年至2019年在法国Lyon-Sud大学医院诊断的1 696例DLBCL-NOS患者中的70例 EBV+DLBCL-NOS患者(患病率为4.1%)。诊断时中位年龄为68.5岁;79%的患者为进展期(Ⅲ~Ⅳ期),48%存在结外病变,14%合并了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诊断时8例,治疗期间1例)。组织病理46例表现为多形性,21例为单形性;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表型,多数肿瘤细胞表达CD30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分别为98%和95%)。EBV潜伏感染类型,88%为Ⅱ型,12%为Ⅲ型。在治疗方面,59%的患者接受了免疫化疗,22%接受了化疗,19%因高龄和体能状态差仅接受了姑息治疗。中位随访48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2.7%和54.8%。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较大(>50岁)和合并HLH与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较短相关。进一步比较接受标准治疗(免疫化疗或化疗)的56例EBV+DLBCL-NOS患者与425例EBV-DLBCL-NOS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在年轻患者中,EBV状态对其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5年无进展生存率:EBV+比EBV-患者为91.3%比69.0%,P=0.066;5年总生存率:EBV+比EBV-患者为91.3%比83.8%,P=0.438);但在>50岁的患者中,两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9%比45.8%,P=0.405),EBV+患者5年总生存率更低(53.0%比60.8%,P= 0.03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核酸检测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诊断的可行性,为制定新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经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共计48例,进行核酸检测,并与抗体随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8例中,有23例检出HIV核酸。其中成功随访19例,随访过程中18例HIV抗体阳转,1例带型有进展但不满足诊断标准。被访者WB条带在2周随访时均出现明显变化。核酸阴性的25例,13例成功随访,WB条带无进展或阴性。结论有条件开展HIV核酸检测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者宜采用核酸检测尽早诊断;无核酸检测条件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人群的随访间隔宜缩短至2周。

  • 标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结果不确定 核酸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Z值以及不同风险因素对无创产前检测(NIPT)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阳性预测值(PP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NIPT检测的样本,共81 838份。NIPT提示为高风险的样本,后续行侵入性产前诊断,计算对应的PPV。比较不同Z值区间样本的PPV的差异;将进行NIPT检测的人群分为高风险组和非高风险组:高风险组(n=39 114):包括超声软指标异常、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和高龄妊娠;非高风险组(n=42 724):包括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和低风险。对比不同风险人群进行NIPT检测后PPV的差异;分析不同Z值和不同风险组间PPV的差异。结果NIPT共检出471份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样本,包括362份21-三体高风险、77份18-三体高风险和32份13-三体高风险。经侵入性产前诊断,最终确诊的样本分别为226份、46份和6份,对应的PPV分别为79.3%(226/285)、82.1%(46/56)和27.3%(6/22)。21-三体和18-三体的PPV与Z值大小皆呈正相关(r=0.92、0.62,均P<0.05),13-三体因确诊病例偏少,无法分析。高风险组的复合PPV为85.2%(207/243),高于非高风险组的59.2%(71/120)(χ2=30.30,P<0.01)。在Z值区间分别为3~<4、4~<5时,高风险人群的PPV分别为46.2%(12/26)和62.5%(15/24),均高于非高风险人群的16.0%(4/25)和14.3%(3/21)(χ2=4.10、8.90,均P<0.05);随着Z值的升高,两组间P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1-三体和18-三体的PPV和Z值呈正相关;高风险组的PPV大于非高风险组;结合Z值和不同风险因素可对NIPT检测高风险人群提供更准确的遗传咨询。

  • 标签: 无创产前筛查 染色体非整倍体 高风险人群 阳性预测值
  • 简介:摘要作为刚刚走入班主任岗位的青年教师,当面对一群“听不懂话”的学生时,相信很多年轻教师都会感到十分困惑。本文先阐述青年教师的一些困惑及想要进行该理论探讨的原因。然后介绍教育反复性的含义及成因。以及青年教师该如何对待教育的反复性。做为一名只有4年半班主任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本文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仍希望给刚走入教师和班主任岗位的青年教师一些启示。

  • 标签: 班主任工作 教育 反复性
  • 简介:摘要怎样才能高速度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要达到高速度提高写作水平,在“一题多练,反复批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①命题要切合实际;②要加强写作指导;③要作得点修改;④要作有目的评讲;⑤要丰富写作源泉;⑥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

  • 标签: 一题多练反复批改写作教学Discussed shallowly &ldquo a topic practices much revises repeatedly&rdquo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原体液体培养基澄清变红、微混变红、混浊变红三种情况下的阳性结果,为提高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疑为支原体阳性结果的液体培养基采用培养和形态学进行细菌和真菌检测。结果281份标本经液体培养后有137例阳性,其中澄清变红65例,微混变红25例,混浊变红47例,其中澄清培养基转种后未培养出细菌和真菌;微混培养基分离出2株念珠菌;混浊变红培养基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尿肠球菌2例、大肠埃希细菌2例、普通变形杆菌5例、白色念珠菌15例。结论对支原体液体培养结果要详细分析,澄清变红的液体培养基没有检出真菌和细菌,说明没有细菌和真菌污染;微混变红和混浊变红的培养基都能培养出细菌和真菌,说明有细菌和真菌污染,对这种情况要进一步鉴定,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 标签: 支原体液体培养
  • 简介:摘要反复种植失败(RIF)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难题。尽管近年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飞速发展,RIF仍是影响女性成功妊娠的重要问题,至今难以形成统一的诊疗标准。RIF病因复杂,包括母体因素、男性因素和胚胎因素,其中母体因素又包括免疫异常、血栓前状态、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感染、生殖系统解剖结构异常和内分泌稳态失衡等。RIF病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在临床工作中需针对不同病因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本共识将为RIF的检查、评估和管理提供建议,为医生的决策提供参考,规范RIF诊治。

  • 标签: 生殖技术 胚胎移植 反复种植失败 免疫 血栓前状态 子宫内膜容受性 共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