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百日咳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2015—2018年百日咳儿童临床资料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病原学检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8年百日咳儿童报告病例共2 716例,各年分别为504、425、796及991例;2015年以5月份最多(72例),2016年和2018年以8月份最多(68例和144例),2017年以7月份最多(115例)。4年共报告男性1 517例,女性1 199例,男女比为1.3∶1。<1岁龄儿童占比79.7%(2 165/2 716),其中<6月龄儿童占比74.4%(1 610/2 165)。报告病例中门诊治疗者1 605例(59.1%),年龄M(Q1,Q3)为5(3,11)月龄,住院治疗者1 111例(40.9%),年龄为4(2,7)月龄;门诊治疗者和住院治疗者<6月龄分别有876例(54.4%)和734例(45.6%),6月~2岁龄分别有575例(63.5%)和331例(36.5%),>2岁龄分别有154例(77.0%)和46例(23.0%),两种治疗方式在不同年龄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治疗者中年龄为<6月龄的住院时间是(8.5±3.9)d,6月龄~2岁龄的是(7.1±3.7)d,>2岁龄的是(6.8±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收集到270例的617名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百日咳病原学检测数据,患儿母亲阳性检出率最高(34.9%)。结论2015—2018年百日咳报告病例逐年波动性上升,夏季高发,1岁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门诊治疗者多于住院治疗者,其年龄明显比后者大;患儿年龄越小住院比例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母亲可能是儿童感染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组织中Chymase(类糜酶)浓度在酒精性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8例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与28例急性肝炎做对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hymase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肥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为17.53±4.39ng/mg,明显高于急性肝炎(2.81±1.03ng/mg),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hymase标记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纤维化旺盛的肝细胞周围及中心静脉周围,其分布与纤维化部位相一致,且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高的患者,其肝组织内Chymase标记的肥大细胞分布增多。结论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可能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关系密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联合肝动脉切除(HAR)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系统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联合HAR与未联合HAR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检索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文献14篇,总计2 37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被纳入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HAR组围手术期死亡率高于对照组(OR= 1.70, 95%CI= 0.02~2.90, P=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 1.28, 95%CI= 0.93~1.76, P=0.13),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两组肝功能衰竭(OR= 1.15, 95%CI= 0.73~1.82, P=0.54)、胆瘘(OR= 1.20, 95%CI= 0.78~1.84, P=0.40)、腹腔感染发生率(OR= 0.98, 95%CI= 0.53~1.83, P=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组的R0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OR= 1.08, 95%CI= 0.66~1.75, P=0.77)。HAR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对照组(OR= 2.48, 95%CI= 1.05~5.84, P=0.04),1年(OR=0.48, 95%CI= 0.32~0.72, P=0.000 5)、3年(OR=0.51, 95%CI= 0.36~0.72, P=0.000 1)和5年(OR=0.50, 95%CI= 0.35~0.70, P<0.000 1)生存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给予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的HAR 组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OR= 7.33, P=0.02)。结论联合HAR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安全性可以接受,但术后生存差,可能与联合HAR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关,因此开展该术式仍需谨慎。若术后联合辅助化疗可能提高生存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肝切除治疗复杂性泡型肝包虫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通过术前肝脏三维重建,联合术中实时多影像融合介入导航系统,实时引导肝实质离断平面行肝切除术治疗的复杂泡型肝包虫病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在体肝切除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301±106) min,中位出血量200 ml,2例行术中输血(2/6),术后住院时间(10.8±2.8) d,住院费用(82 584±995.61)元。Clavien-Dindo Ⅲ级并发症1例。结论多模态影像融合导航能精确引导断肝平面,有效辅助复杂泡型肝包虫病肝切除的安全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老年肝内胆管细胞肝癌(IHCC)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8年4月手术治疗的老年IHCC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解剖切除组和非解剖切除组。分析比较两种肝切除方式中对IHCC生存结局影响的因素,以及肝硬化率、TNM分期、腹水率、淋巴结转移率、血管侵犯率等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共1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解剖切除组87例,男54例,女33例,年龄(71.4±5.2)岁;非解剖切除组94例,男49例,女45例,年龄(70.8±4.8)岁。解剖切除组的3年生存率为41.4%(36/87),高于非解剖切除组的25.5%(2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非解剖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NM分期为Ⅲ期[OR(95%CI):2.168(1.245~3.776)]、发生淋巴结转移[1.664(1.087~2.545)]、发生血管侵犯[1.883(1.167~3.038)]是患者术后3年死亡的相对危险因素(P<0.05),患者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方式是患者3年随访生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IHCC患者术后生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采取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