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中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肝脏、肺、纵隔等部位,发生于胸膜的EHE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胸膜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5例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IPE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28~61岁。结果发现IPEH在MRI T2加权成像序列上主要表现为边缘高信号中心等/低信号或高信号内可伴散在点灶样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边缘强化或明显强化(低信号灶不强化);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病变内可见钙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羧基末端连接蛋白反应蛋白(CtIP)对脑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添加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刺激诱导脑内皮细胞氧化应激,采用过表达和干扰慢病毒技术制备CtIP基因表达和沉默表达细胞系,Caspase-3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免疫印迹检测细胞CtIP、Caspase-3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检测CtIP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CtIP后,Caspase-3的表达降低至正常细胞的1/3水平(相对表达量),表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而干扰CtIP表达后,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至正常细胞的4/5水平(相对表达量),提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提高。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CtIP基因显著上调BRCA1和ZBRK1基因的表达,而抑制了p21基因的表达。结论证实CtIP基因对脑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确定了CtIP基因与BRCA1、ZBRK1和p21基因在损伤过程中的调控关系。
简介:摘要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临床罕见,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往往难以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本文报道了1例以全身浮肿、多浆膜腔积液、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起病,病程中出现发热、下肢无力、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中噬血细胞现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无恶性征象,外院按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最后通过皮肤活检明确诊断。希望通过本例提高对IVLBCL的认识,同时重视病史,不过分依赖辅助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股骨头内不同区域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基因表达水平及活化差异。方法选用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切除的人新鲜股骨头组织标本,分别对人股骨头松质骨区与软骨下骨区的BMECs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培养,用一系列低浓度梯度氢化可的松(0、0.03、0.06、0.10 mg/ml)分别对两个区域BMECs进行干预,观察股骨头不同区域的BMECs的细胞表型与功能状态,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观察血管生成能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比较不同部位BMECs内11β-HSD1、11β-HSD2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11β-HSD1、11β-HSD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氢化可的松浓度升高,股骨头松质骨区和软骨下骨区BMECs 11β-HSD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软骨下骨区BMECs 11β-HSD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松质骨区(均P<0.05)。11β-HSD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在股骨头松质骨区BMECs表现为先缓慢减少,然后在0.10 mg/ml时略微增加,而在软骨下骨区表现与之相反,软骨下骨区11β-HSD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略高于松质骨区(均P<0.05),但在0.10 mg/ml时两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3±0.018比0.126±0.021、0.577±0.231比0.609±0.174,t=1.380、0.409,均P>0.05)。0.06 mg/ml氢化可的松处理后不同时间,股骨头不同区域BMECs划痕闭合率、管腔数、出芽数和小管分支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股骨头不同区域BMECs 11β-HSD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松质骨区BMECs 11β-HSD1高度表达而11β-HSD2却低表达,软骨下骨区则表现相反,这有助于解释激素性骨坏死的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脐带Wharton′s Jelly来源间充质干细胞(WJ-MSC)与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分离获得WJ-MSC及AD-MSC,分别收集其培养上清并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细胞中促进血管新生相关基因和抑制血管新生基因的表达;Matrigel体外成管实验检测其对内皮细胞管网状结构形成的作用。结果WJ-MSC和AD-MSC培养上清分别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后,内皮细胞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抑制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WJ-MSC组及AD-MSC组内皮细胞体外管网状结构的形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2 mm±9.2 mm和94.3 mm±13.2 mm,86.1 mm±7.2 mm,P<0.01)。结论WJ-MSC与AD-MSC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均具有促进作用,且二者的促进作用相当。
简介:摘要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是免疫治疗过程中发病率极高的皮肤免疫不良反应,3级及以上反应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容貌及生活质量。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4个周期,同时给予复合乳酸菌代谢物质治疗,达到部分缓解。患者在第2周期治疗后出现RCCEP 1级;第4周期治疗后,RCCEP略增大;在第4周期后停用复合乳酸菌代谢物质;在第5周期治疗后,患者面部RCCEP明显增大,达3级。该病例提示复合乳酸菌代谢物质在改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患者RCCEP中可能存在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巨大的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侵犯空肠的病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1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腹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伴有钙化成分及杂乱分隔,增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误诊为脂肪肉瘤。患者经对症抗感染、手术、引流等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术后随访8年未见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糖高脂条件下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间相互作用对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共培养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脂组、高糖高脂组及阻断剂干预组,分别培养12,24,48h后,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IV型胶原(ColIV)、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结果(1)高糖高脂培养条件下,共培养组细胞上清液ColIV、Fn的含量较单培养组明显增高(P<0.05);(2)氯沙坦可抑制高糖高脂引起的Fn和ColIV升高(P<0.05);结论(1)高糖高脂环境下,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促进ECM-ColIV、Fn的产生;(2)氯沙坦能通过抑制ECM的产生影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负载胶原蛋白结合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BD-VEGF)补片在辅助比格犬尿道伤口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21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建立尿道伤口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CBD-VEGF补片于模型构建成功时植入。其中,空白对照组不使用修复材料;ADM组使用胶原蛋白补片覆盖修复;ADM负载CBD-VEGF补片组使用加载VEGF的胶原蛋白补片覆盖修复。术后6个月,比较3组材料植入尿道伤口模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尿动力学检查、尿道血管造影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3组尿道组织恢复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ADM补片组相比,ADM负载CBD-VEGF补片组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或其他不良情况。尿道造影测量实验段尿道直径,空白对照组[(3.07±0.43)mm]小于ADM补片组[(3.73±0.11)mm]和ADM负载CBD-VEGF补片组[(3.64±0.32)mm](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显示ADM负载CBD-VEGF补片组可见较多增生血管。Masson染色显示3组胶原组织阳性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4.27%±7.40%、29.08%±3.79%和28.02%±2.3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vWF抗体染色显示增生的血管,3组单位面积阳染百分比分别为1.4%±0.1%,1.8%±0.1%和3.1%±0.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ADM负载CBD-VEGF补片是一种良好的用于比格犬尿道手术术后覆盖伤口的生物支撑材料,为促进尿道伤口愈合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检测水平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4月入住我院RICU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A组)、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组60例(B组)、重症肺炎合并MODS组60例(C组),选取入住呼吸科的普通肺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D组)。比较各组患者入院第1d、3d、7d以及存活组和死亡组sFlt-1水平变化,分析血浆sFLT-1在重症肺炎中的预测价值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B、C3组的PCT和APACHEⅡ评分有显著差异(P均<0.01)。血浆sFLT-1水平在4组患者间有显著差异,A、B、C3组第7d明显低于第1d(P<0.05)。重症肺炎死亡组sFLT-1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637.6±222.0ng?L-1vs354.9±144.6ng?L-1,P<0.01)。重症肺炎sFLT-1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647,P<0.001)。sFLT-1预测重症肺炎和28d死亡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7.8%、75.0%和69.7%、80.1%,AUC分别为0.787(95%CI72.6%~84.8%,P<0.001)和0.775(95%CI70.5%~84.5%,P<0.001)。结论早期检测血浆sFLT-1水平可以预测重症肺炎和28天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推动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增加这一技术在基层医院的适用性。方法通过对30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经皮血管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中适应症、术前准备、使用仪器、治疗方法、使用药品、操作技术、术后反应几方面的总结,阐述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结果30列肝脏恶性肿瘤进行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手术均获成功,临床疗效得到肯定。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操作技术较为简便的方法,对使用仪器、设备要求不高,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