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名称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之间"战争"已经持续30多年。名称理论——社会历史因果描述论(SHCD)基于下述语言观:语言是社会性,约定俗成和有生命。SHCD由下面6个论题组成:(1)名称与对象关系始于广义初始命名仪式。(2)在关于名称因果历史链条上,所传递首先是并且主要是关于名称所指对象描述性信息。(3)被个语言共同体所认可那些描述性信息集合构成了名称意义。(4)相对于认知者实践需要,在作为名称意义描述集合中可以排出某种优先序:某些描述比其他描述更占有中心地位。(5)名称都有所指,但名称所指不定都是物理个体,也包括抽象对象、虚构对象和内涵对象。(6)若考虑到说话者意向、特定话语背景条件以及相关知识网络等因素,由名称意义甚至是其部分意义也可以确定名称所指。SHCD简单回应克里普克对描述论那些批评以及其他些逻辑疑难。SHCD与克里普克名称理论分歧和对立,实际上源自两者在语言观上更为根本分歧和对立。

  • 标签: 语言的社会性、约定性和历史性 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论 克里普克 认知论证 语义论证 模态论证
  • 简介:自从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表达对传统西方思辨哲学失望态度,消解了传统哲学问题后,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界弥漫着哲学危机论、终结论之类悲观情绪,寻找当代哲学出路成了现实而紧迫问题,拯救哲学危机努力使当代哲学走向多元化场景。但这是哲学转换、转向,作为特殊思想方式,这种转向表明哲学不仅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而且在寻找新出路中开拓发展,研究领域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研究空间也更加开阔更加自由。实践理性转向和实践哲学繁荣,便是标志。与此同时出现生活哲学复兴,标示重新回归实践和生活已是当代哲学发展重要趋势。生活哲学与哲学生活关系、生活与生活世界关系和生活哲学涵义与特征是深入开展生活哲学研究三个具有前提性基础性问题。生活哲学必须面向生活世界本身,回归到生活实践之中,关注当下时代发展

  • 标签: 当代哲学 发展路向 生活哲学
  • 简介:认识论这个概念在19、20世纪之交通过罗素和梅耶松被引入英美和法国哲学。以这概念兴起以及它所引出问题和悖论为切入点,通过重点探讨卡瓦耶斯借助数学资源,从概念哲学角度出发对待认识论悖论方式和他对哲学提出些新问题,可以勾勒出幅对当今认识论以及人们般所认为"知识"概念所做番重新评价图景。

  • 标签: 认识论 卡瓦耶斯 概念哲学 数学 知识
  • 简介:批判语境经验主义将社会和规范方面融入对科学理解中,实践实在论也使文化和规范方面在理解科学时发挥重要作用。对二者比较分析表明,前者可作为实在论形式。二者结合发展出“多元社会实在论”这实在论形式。在讨论地图类比、目标导向经验主义对不充分决定性问题分析之后,通过借助海伦·朗基诺最近研究可得出,多元社会实在论尽管可能,但由于缺乏上帝视角,它在为不充分决定性问题提供决定性解决方案时并不乐观。

  • 标签: 目标导向的经验主义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 实在论 不充分决定性
  • 简介:与英语和法语science不同,德语Wissenschaft具有更广泛"科学"含义,即包括数学和自然科学(小科学)、社会科学(中间科学)和人文科学(大科学)。不是自然科学为人文科学奠基,而是人文科学为自然科学奠基;人文科学不是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领域内运用,相反,自然科学才是人文科学在自然领域中运用。作为大科学文、史、哲经常也要用到小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和中间科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方法,但都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它们最终都要归属于人学,即人哲学,体现为逻辑和历史哲学方法

  • 标签: 大科学 中间科学 小科学 人学 逻辑和历史一致
  • 简介:《周易》之《谦卦》第次把谦德纳入个近乎神秘又非常严格知识架构(卦体、卦位、爻位)中,并借助于特殊叙事方式和解读路径(卦象、卦辞、爻辞、传解),予以阐发,逐步推证,使之获得可靠理性根据与信念力量。再经《易传》诠释与演绎,又注入了更为丰富的人文价值蕴涵。《周易》之后,谦品格更被世代社会精英所倡导和推扬。关于谦评议与论述,经久不息,思想内容也逐步呈现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饱满态势,最终使谦之为德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项有机构成,是古今中国人公、私生活项重要品格,进而也催生出整套行谦、致谦实践工夫。

  • 标签: 周易 谦卦 儒家 谦德
  • 简介:、晚近"复古"思潮及其两进路晚近十年,中国思想学术界,被复古思潮所包裹。本土"国学"和西方"古典思想",都成为学术研究热门。这股新千年以来复古思潮并非凭空而降,它迅猛兴起。有着思想史脉络中独特契机。

  • 标签: 古典 德勒兹 复古思潮 主义 激活 中国思想
  • 简介:近年来,西方思想界盛行股思潮,将民主视为个反历史概念,但对现代民主思想起源考察告诉我们,民主与历史观是不可分割。对民主质疑反映历史哲学中必然与自由之间深刻张力。在民主制度的确立、主体施为无限开放性以及历史与政治过程脱节背后,其实正隐含了未来观消遁。历史终结论是古典历史哲学固有逻辑矛盾体现,但古典范式终结并不意味着核心构成元素终结;新历史哲学范式只能是这些元素重构,而对民主正确理解取决于妥当未来观。

  • 标签: 历史哲学 未来观 民主
  • 简介:要搞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改;真正提高当代大学生哲学素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性质和学生文化结构以及教育培养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几种关系,即以“史”带论,处理好哲学与历史、文学关系;以“比”带论,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关系;以“人”带论,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文性关系;以“实”带论,处理好哲学与中国当代现实关系;以“新”带论,处理好哲学与批判性关系。真正把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具体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摆脱哲学教学困境,达到形而上升华目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教育 教育改革 历史 文学 西方哲学
  • 简介:摘要:在大卫像与大理石以及心与身之间关系问题上,传统观点不是陷入同论,就是沦落为某种形式二元论。物质构成范畴作为“非同”关系,有望走出条非还原物理主义路线。方面,根据模态论证,被构成事物不是必然地同于构成它事物,在被构成事物本质上,构成观坚持外在主义。另方面,具有构成关系两个事物,通过“双向”借入或派生,能够彼此共享模态属性以外绝大部分属性,故不是二元分离而是相互统。物质构成作为哲学范畴有重要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意义。

  • 标签: 物质构成 同一 分离 统一 借来的属性
  • 简介:古希腊城邦公民精神以"公共善"创造出辉煌政治文明。与政治国家日渐分离市民社会将古希腊城邦公民精神拓展为包含以公共善为旨归政治品格和以个体善为旨归公共美德两个维度,阿伦特与哈贝马斯试图在交往视域中整合这两个维度来构建当代公民精神。交往视域开启为社会公民精神培育提供新视角,个体善和公共善在日渐成熟社会中趋向融合。

  • 标签: 古希腊城邦 公民精神 交往
  • 简介:信息哲学新近发展为人格同性研究提供全新信息性研究路径。在"柏拉图与战车问题"中,通过柏拉图著名战车隐喻引入了个特定问题,自我本质在其中被视为多行动者信息系统:是什么将自我保持为个整全和体?在"自我学及其两个分支"和"作为共时个性化自我学"中,通过对自我理论两个分支(个关注作为实体之自我个性化,另个关注此种实体认同)描述,预设了信息进路,以辩护那种认为自我个性化逻辑地先于认同观点,同时又表明此种个性化能在信息术语中得以展现。进而在"调和假设:三膜模型"中,提供自我信息个性化理论,它建基于体三分模型上,且有助于解决战车问题。这理论,在"作为自我之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中被用于展示信息通讯技术是如何可能被诠释为自我之技术。在"实现逻辑"中,通过对"实现"(亚里士多德发现)概念引入,支持极为斯宾诺莎式观点,即据而言,以信息结构实在论视角,自我被视为信息结构发展最终阶段。最后"结论:从自我学到自我生态学"。

  • 标签: 自创生 信息哲学 人格同一性 自我
  • 简介:摘要:代表整体主义迪昂-蒯因论题通常被混同为非充分决定论题,或被当作非充分决定论题理论依据。然而,存在两不同非充分决定论题:(1)“局部理论”非充分决定论题;(2)“全体科学”非充分决定论题。整体主义与“局部理论”非充分决定论题之间存在某种张力,仅仅与“全体科学”非充分决定论题逻辑相容。但整体主义不能保障“全体科学”非充分决定论题成立。此外,“全体科学”非充分决定论题本身是个充满歧义、语义模糊论题;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意义上理解,它都使得我们在认识论上所知甚少。

  • 标签: 迪昂-蒯因论题 经验等价 全体科学 非充分决定
  • 简介:在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实践时代”,“无用之学“哲学时陷入了危机。哲学要走出困境,除了需要相应社会、经济基础之外,还需要哲学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试”和创造,以适应时代,为形成中华民族“核心理念”,迎接“理论时代”到来而做好自身准备。

  • 标签: 社会转型时期 哲学 经济 时代感 个性化 创造性
  • 简介:大数据技术持续发展与广泛应用将为社会带来彻底转变,大众生活不同层面将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大数据亦同时在挑战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固有道德概念适用性,并为社会带来新道德争议。由大数据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所产生"互联状态"(theconditionofinterconnectedness)及其可能对道德责任带来根本转化(fundamentaltransformation)是未来大数据伦理重点;如"个人决定"及"知情同意"这两行为,它们在大数据技术时代从"涉己行为"(selfregardingacts)转化成"涉他行为"(other-regardingacts),这转变使它们成为新道德责任。

  • 标签: 大数据伦理 个人决定 知情同意 道德责任
  • 简介:瓦雷拉"神经现象学"是应对意识"难问题"中最为系统且最具影响力研究方案之。他思想是在当代意识自然化和查尔默斯提出意识"难问题"影响下提出来。这思想提出有涉身动力学科学基础和"中道认识论"哲学基础。它以意识体验不可还原性为出发点,把胡塞尔现象学和认知科学统起来,采取了对意识人称数据和第三人称数据之间互惠关联和约束方法论来解决意识"难问题"。瓦雷拉思想具有积极理论意义,也存在着现有的问题。

  • 标签: 弗朗西斯科·瓦雷拉 意识经验 意识难题 神经现象学 方法论
  • 简介:“先验-偶然知识”是克里普克研究指称理论时做出个引人注目的认识论断言.“标准米”“海王星”与“朱利叶斯”是与三大指称理论密切相关经典案例.断言与案例合法性问题共同构成当代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热点与难点.指称与指称对象区分是个新颖方法论,借助它不仅可以澄清三大经典案例合法性论争中混淆与错解,而且可以为先验-偶然知识何以可能提供个新研究视角.

  • 标签: 指称固定 先验 从物-知识 指称 指称对象 偶然
  • 简介:自序人老了,最大感慨莫过于"时间都去哪"。我七十年,刚好可以分为两半:前35年,从当学生、当"知青"、当工人再到上大学;后35年,从助教到教授再到"资深教授",当了半辈子"学者"。说说我七十年,主要说是后35年,也就是我学者生涯。从60岁开始,每逢我生日,学生们总要以此为名搞次聚会。学生们说,老师生日,就是学生节日。

  • 标签: 十年 当代中国哲学 思想解放 哲学基本问题 中国哲学史 哲学系
  • 简介:要真正理解自由,首先就要从自由与必然关系谈起。哲学史上不同解答都未能真正科学地解释自由,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得实践科学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实践概念引入后才真正认识自由是对必然认识与对客观世界改造,并且是真善关

  • 标签: 自由 必然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