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的应用使得大量图像被数字化,使得图像具有了新的属性、特征和施用范围,图像得以在数字环境中被调整、修改、编辑和再使用。同时,大量新的数字图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认知视野中的图像生成方式、呈现方式和其功能。由此,图像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依托于新技术和新媒介的视觉语言系统及认知方式,被称为'视觉认识论'(visualepistemology)。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借鉴乔安娜·朱可的'图形发生论'(graphesis)理论,从数字媒介转型这个特定语境中去探讨数字语境中的图像、图像数字化以及图像语言元数据化等问题,试图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去探讨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具有的可能性。

  • 标签: 数字媒介 数字图像 视觉知识生产 数字化 元数据化
  • 简介:移情是以镜像神经元为基础,进行的折射自我或他人相关动机、判断、行为意图和动作表征,并在内心再造出他者经验、体会他者情感、理解他者意图的心理过程。审美移情没有中西之分。中国审美移情研究应该关注对人的移情以及注重对移情的认知方面的研究,分析不同的移情境界,还可以进行移情与诗人的亲社会行为的诗学拓展。

  • 标签: 移情 审美 镜像神经元 诗学 白居易 亲社会行为
  • 简介:为使有关矛盾学说与系统论的比较研究选一步深入,我们曾发表了有关矛盾层次的综述资料,本期又发表关于矛盾系统研究情况综述资料,以期引起读者对这方面问题的兴趣。目前矛盾学说与系统论的比较研究还刚起步,还有许多有意义的问题(例如:矛盾学说与系统论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此较研究的具体途径、人类社会矛盾系统与自然界矛盾系统之间的关系等等)有待我们的研究者作进一步探讨。我们热诚希望读者能就这方面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 标签: 系统论观点 社会发展道路 历史过程 方法论原则 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正>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最有效的手段。今天,我们党领导十亿人民正在全面改革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应当在更广的角度上、更大的深度上和更高的精度上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并解决改革中的各种矛盾。根据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对立统一学说,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可以认为:要系统地运用矛盾分析法,“五定”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五定分析”,就是定性分析、定位分析、定点分析、定量分析、定势分析。为了使“五定”分析成为矛盾分析法的组成部分,必须把对立统一的精神实质贯穿到“五定”分析中去,

  • 标签: 矛盾分析法 经济体制改革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企业 商品经济
  • 简介:首先从马克思企业和工资市场定位理论出发,构建社会总消费需求模型。然后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平衡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消费对生产资料需求或投资需求的传递效应模型;并建立投资的倍加效应模型和投资的周期与增长统一模型,建立社会投资需求模型。最后,由社会消费需求模型和社会投资需求模型,建立社会总需求模型;由此可以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从马克思价值、价格和货币理论出发,构建价格总水平上涨(inflation)模型。所有这些模型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宏观经济模型,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提供了研究和决策的数理分析基础,推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

  • 标签: 马克思 宏观经济 数理模型
  • 简介:《上海党校学报》1986年第1期)矛盾和系统是对立统一规律同一序列上的两个范畴,前者从运动源泉上揭示着事物相反相成的倾向;后者从运动形式上展示着事物相辅相成的原型。没有系统的矛盾,如

  • 标签: 运动形式 党校学报 需要与可能 姐妹篇
  • 简介:系统思维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与实践中应有的现代思维,是回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困境、破解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性发展的客观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系统思维理路,不仅体现在以系统思维认识、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体现在以系统的方法来革新、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系统的最佳效能。

  • 标签: 系统思维 内涵 方法 优化
  • 简介:基于近年来成为舆论热点的“短命公共政策”为案例的研究,聚焦政策环境、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督与评估等公共政策流程的每一环节,对导致政策失败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可以构建出“政策失败成因分析框架”。政策环境中的压力型体制和政治锦标赛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选择性执行和基层共谋是导致政策失败的环境因素,政策制定和政策监督环节的制度疏漏是导致政策失败的制度因素。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推行循证决策、落实政策审计可作为优化公共政策质量、降低政策失败概率的可行路径。

  • 标签: 政策失败 循证决策 政策审计
  • 简介:<正>作者来稿《自觉能动性与经济体制改革》中说: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搞活企业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是系统思想在改革中的运用,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的思想。为使企业具有充分的活力并进而完成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就必须摆正中央、地方、企业和个人在整体中的地位,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各尽其职,互相协调的统一的有

  • 标签: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思想认识 系统论 基本任务 中心环节 毛泽东同志
  • 简介: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李达多维度、重学理、重结合地系统传播马克思学说。他以“马克思学说与中国”为切入点,“慎重研究和考校”马克思学说,根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国情制定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应用于中国实践,勾画出“系统介绍-研究考校-制定政策-初步实行”的独特实现路径。

  • 标签: 李达 系统传播 马克思主义 哲学
  • 简介:社科界老友郑国玺、薛建平?赠新著《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研究》。我初一浏览,为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所吸引;仔细拜读,窃以为它是一部系统深入揭示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真谛的专著。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特色理论 专著 系统 社科界
  • 简介: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下简称'三论')的思想渊源非常悠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系统、信息、控制的思想,它不仅为'三论'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而且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应当成为'三论'的指导思想。这可以从科学发展的历史以及科学与哲学的内在逻辑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来考察。

  • 标签: 哲学世界观 三论 哲学原理 思维领域 坂田昌一 “三论”
  • 简介:一、系统地考察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意义分析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于共同富裕问题十分重视,他提出和创建了科学的共同富裕理论,并且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今天,我们之所以强调应当系统地探析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及其实践,这是因为:

  • 标签: 共同富裕理论 理论与实践 邓小平 社会主义 系统 共富
  • 简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体系的建立,系统科学的观点和基本原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体系是一个大的系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是其体系中的重要要素。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这个大系统的运行有了科学的轨迹。从建国之初到党的十七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体系的建立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科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目标体系 系统科学
  • 简介:新时期邓小平反腐败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惩治腐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反腐败的思想,是在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日益严重和反腐倡廉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提出防止腐化、强调惩治腐败和形成系统反腐思想。

  • 标签: 反腐败思想 邓小平理论 惩治腐败 成系统 党风廉政建设 消极腐败现象
  • 简介:萨米尔·阿明(SamirAmin,1931—),埃及著名经济学家,世界知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国际政治经济学专家,曾提出著名的'依附理论'。阿明曾担任埃及经济发展组织高级经济学家、马里政府计划技术顾问,联合国非洲经济开发与计划研究所所长,第三世界论坛理事长,联合国未来非洲战略局负责人。代表作有《世界规模的积累》(1970年)、《不平等的发展》(1973年)、《帝国主义的危机》(1975年)、《帝国主义和不平等的发展》

  • 标签: 资本主义 系统性危机 全球化 中国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完成了对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的系统批判。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现实的个人理论;(2)对抽象人道主义及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3)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与抽象人道主义的对立和分歧;(4)结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专政。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科学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抽象人道主义 抽象人性论
  • 简介:资产阶级"普世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唯心史观、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的批判有充分的理论准备,《神圣家族》和马克思《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这一批判的前期理论准备,《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他们所做的第一次全面系统批判。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共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现实的个人理论;(2)对抽象人道主义及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3)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与抽象人道主义的对立和分歧;(4)结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专政。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科学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现实的个人 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抽象人道主义 抽象人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