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价值。“政治文明”这一概念,马克思早在1844年11月《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就曾使用过,同时,他还把建设“政治文明”看作废除集权制的主要手段。150多年以后,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他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进修班毕业典礼的讲话(简称“5·31讲话”)中又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他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贯彻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政治 理论价值 目标取向 政治文明 政治制度 公共权力
  • 简介:<正>卢卡奇对人类共同价值目标的追寻,以及对这一目标产生与实现机制的探求,是贯穿于其理论著述和理论活动之始终的。当我们读他的著作和了解他的思想时,这一点也很容易被我们所发现。在这世事纷乱、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之际,梳理和阐发卢卡奇关于人类共同价值的有关思想,是既有必要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 标签: 价值目标 卢卡奇 人类意识 实现机制 合类性 总体性
  • 简介: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核心问题之一,它反映了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新时代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内在要求,是胜任新的历史重任和拧紧党的思想建设"总开关"的需要。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现实价值追求,以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基本价值内核,以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最高理想。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改造主观世界是关键内在动力,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政治保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重要教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重要社会载体。

  • 标签: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党的思想建设 价值观
  • 简介: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初,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和"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1960年初,"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完整表述,出现在国务院部委报告中。1961年初,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但全党认识程度和贯彻力度还不够。在全面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关键时刻,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最终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确立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独创性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为基础 工业为主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简介:邓小平善于用辩证的方法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这是他的一大鲜明特点。'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判断价值的一个目标,但不能涵盖他判断事物价值的全部方法。邓小平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包括'价值目的'分析和'价值判断'方法两个层面,在宏观价值判断上,他坚持社会发展的'目的论'思考维度,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判断事物的价值,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依据。在具体事物价值判断上,他坚持数量、质量、点面结合,正确把握事物的数量关系、质量关系以及'点''面'关系。邓小平判断事物价值的特点是始终坚持客体性和主体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唯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邓小平价值判断方法的补充、丰富与突破。

  • 标签: 邓小平 价值目的 价值判断 判断方法
  • 简介: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全面实施的扶贫战略,既是对过去扶贫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要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时效性、精准性、创新性和全面性等方面对精准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导向,全面实施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政策体系、扶贫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战略。

  • 标签: 小康社会 精准扶贫 工作机制
  • 简介:找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学理支撑,明确所有制改革的性质、目标、原则和保障,关系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合法性。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工具对当前我国所有制改革问题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所有制的本质由具体的历史现实决定,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应该由我国经济基础决定,其性质必然是实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马克思论述了社会分工和个别单位内部分工的历史形成,指出不合理的分工蕴含着剥削关系是导致人异化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以合理分工为原则,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为更高水平的分工创造条件;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激励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实现生产资料的占有,这一价值追求启示我们,在推进混合制改革中必须将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提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作为目标;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法律和私有制有密切联系,私法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借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法律的批判,制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法律,为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提供保障。

  • 标签: 混合所有制改革 性质 目标 原则 保障
  • 简介:<正>每个时代的青年恐怕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长于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的一代青年喜欢谈“自我价值”。用直白的话说,“自我价值”就是自己的价值。毋庸讳言,个体“自我”是客观存在,因而也必然有其意义和作用,问题的区别仅仅在于,意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孤立地谈“自我价值”如同孤立地说一个人的美丑,这既不可能,也

  • 标签: 个性特征 自我价值 美丑 思想 当代青年 自我实践
  • 简介:<正>近代以来,全球化浪潮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价值观上.就在于全球化一方面促成了全球范围内引人注目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也在世界上引起了普遍而激烈的价值观冲突。作为价值观上的两种矛盾趋向,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不仅共存于全球化运动之中,而且它们之间还具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联系。全球化中这一普遍而奇异的矛盾现象.本身就构成了全球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鉴

  • 标签: 全球化浪潮 价值认同 价值观冲突 西方价值观念 全球化运动 民族认同
  • 简介:效用抑或劳动孰为价值源泉的争论在经济思想史上由来已久。发生在边际效用价值学说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之间的争论表明:把效用归结为价值源泉的学说,由于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衡量效用的尺度而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认为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价值的量的尺度的劳动价值学说,无论从历史还是逻辑角度看,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 标签: 马克思 价值悖论 边际效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
  • 简介: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体现了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总要求,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摇篮,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

  • 标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执政之基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 先进社会生产力
  • 简介:以制造业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的车间革命,没有改变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也没有否定活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科学论断。依据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和生产劳动思想,凡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并实现商品价值的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均属生产性劳动,都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在使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创造价值。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推进,没有改写收入分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率无关的基本思想。总之,新生产方式变革非但没有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反而在收入差距拉大、劳资关系紧张、公平正义问题凸显的新的历史背景下不可或缺。

  • 标签: 工业4.0 价值链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公平正义
  • 简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最高命题,是其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价值基点与建构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最高目标。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相互结合的突出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导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性,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因而也就是科学发展的现代性,必然是和谐发展的现代性。

  • 标签: 马克思 全面发展 现代性建构 核心目标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国家治理与建设理论与实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和价值体系建设问题,又要有主张、有定力,坚定制度自信、注重学习借鉴和坚持改革创新。

  • 标签: 全面深化改革 治理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邓小平提出"小康水平"、江泽民同志提出"小康社会",直至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表明"小康"概念及其内涵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又表明我党对"小康"的理解和把握不断从一个高度上升到又一个高度,从而有力地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

  • 标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 邓小平 “小康水平” 江泽民 “小康社会”
  • 简介:周恩来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学习传承周恩来精神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形式。周恩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价值目标的积极追求者.是社会价值导向的努力推进者,是个人行为准则的模范引领者。周恩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相契合。周恩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吸纳世界文明成果上的成因与取向相统一。周恩来精神还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求真务实的培育原则、干部示范的培育重点、说服教育的培育方法等重要方略及样本。

  • 标签: 传承 周恩来精神 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
  • 简介:国家发展战略是邓小平战略思想体系的核心。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邓小平从当代时代特征和我国最基本国情,从我们党的宗旨、理想和治国的目标,从我国面临的国际挑战和机遇,全面、系统、深刻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完整地提出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思想。

  • 标签: 国家发展战略 邓小平 硬道理 党的宗旨 根本任务 中国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描述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阐释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路径。但是,要深刻理解其中的伟大思想,必须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运用整体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思维方式,把握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与过程性特点的内在关联,才能体会到它的当代意义。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能够自由自主活动的“自由人联合体”。然而这是要通过社会关系的革命和不断变革来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复杂而又神奇的、不怕牺牲的接力奋斗的共产主义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不同社会形态是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都是奔向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的不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实践。

  • 标签: 自由人联合体 社会基本矛盾 现实运动
  • 简介:“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之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都对人民幸福问题高度重视。人民幸福不仅具有目的性价值,而且具有手段性价值。提升人民幸福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减少人民痛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人民幸福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手段,社会怨恨是社会动荡和社会溃败的深层根源。正确认识人民幸福的双重价值对于当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人民幸福 目的性价值 手段性价值 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