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概论"课教学增添了富有时代色彩的新篇章,也对这门课的教学体系安排和教学方法改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概论"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信仰。
简介:反右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使原本脆弱的国民经济遭受重创,1960年党中央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纠正已觉察到的“左”的错误,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党对困难形势的认识还不够统一,调整工作并不彻底,中央认为,经济形势要迅速摆脱困境,必须进一步统一全党的认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鼓舞士气,为此,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县委书记以上干部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人数达7118人,习惯上称为“七干人大会”。此次大会在全党头脑发热的情况下初步认清了困难,
简介:资本主义社会导致了“人的问题”,即人不但丧失了自由个性,而且由于片面发展而成为机器附属物和简单的生产工具,因而导致了人失去了社会生活所应该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人的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异化了的分工”。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要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要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彻底消灭“异化了的分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借助“综合技术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综合技术教育的“多元”本质能够促进劳动者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进而恢复其自由个性;它的技术(工艺)内容则能够让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进而为恢复人的意义提供社会基础。
简介:吉登斯通过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资本主义理论的反思性批判,重新确定了社会理论的历史叙事,并认识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是马克思理论研究最具魅力和当代价值的地方。虽然吉登斯后来选择了和马克思一样的创新道路,但他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存在不少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理论成果的持久影响力。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具有相当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也吸收了同时代许多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不过,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这种批判存在若干过犹不及、似是而非之处。
简介:《论犹太人问题》在政治国家确立、市民社会解放的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宗教问题。与基督教超越尘世的性质一致,政治国家超越于市民社会之上,实现了作为抽象的普遍性的基督教精神,并使现实的个人提升为抽象的类存在即公民。马克思认为,与此相反,自私自利的犹太教精神在失去了普遍性的市民社会中得到实现,而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并沦为缺陷定在的私人则成为犹太人。市民社会作为犹太精神的实现,只有在基督教世界,即实现了基督教的政治国家中才能得到实现,因为基督教、政治国家的实质是抽象的普遍性即二重性:普遍性从现实中分离出来并成为抽象,使现实变成缺乏自身普遍性的缺陷定在,同时作为一种现存的东西与缺陷性定在相并列,在现实生活和个体身上完成二重性。扬弃宗教的根本,是扬弃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