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1 个结果
  • 简介:实践美学的元范畴是"实践"。"实践"是与人的"劳动"紧密相关、甚至二位一体的概念,而"劳动"曾被界说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实践"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并反映"社会关系"的,所以,人的特性、本质又被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观点是万无一失的吗?如何准确理解二者的关系?本文就此展开重新检讨,希望对实践美学反思赖以立足的元范畴是否逻辑自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 标签: 劳动 社会性 意识性 根本特性 亚特性
  • 简介:青年毛泽东思想探索特征是毛泽东青年时期思想研究的重点。“实践”作为青年毛泽东思想探索的突出特征,不仅源于“实践”是青年毛泽东在湖湘经世致用文化熏陶下形成且不断被强化的思想和行为特质,同时还因为“实践”是青年毛泽东思想探索的动力旨归和检验救国真理的标准。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思想探索 实践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论点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时代课题,深化了对新时代青年工作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是系统论述新时代青年工作规律的重要理论成果,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

  • 标签: 习近平 青年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正>每个时代的青年恐怕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长于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的一代青年喜欢谈“自我价值”。用直白的话说,“自我价值”就是自己的价值。毋庸讳言,个体“自我”是客观存在,因而也必然有其意义和作用,问题的区别仅仅在于,意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孤立地谈“自我价值”如同孤立地说一个人的美丑,这既不可能,也

  • 标签: 个性特征 自我价值 美丑 思想 当代青年 自我实践
  • 简介:<正>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把青年培育成为什么样的人,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因而,在阶级社会中,青年历来是各阶级争夺的对象。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在为无产阶级指明革命道路的同时,也向他们提出了培养和教育青年一代的任务。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7页)列宁也认为,由于青年担负着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因而无产阶级就应特别注重对青年的培养和教育,

  • 标签: 毛泽东选集 无产阶级 革命道路 西方资产阶级 革命事业 知识分子
  • 简介:时局的动荡和民族的灾难,使胸怀改造中国与世界鸿鹄之志的青年毛泽东在完成五年半的师范教育后积极投身社会活动,但把握不定"主义"真谛的毛泽东只能按照自己的设想提出"呼声革命"这一温和的改良社会方案。即便如此,残酷的社会现实很快使"呼声革命"碰壁。经过深刻的反思,毛泽东最终选择了唯物史观,实现了世界观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呼声革命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意识形态批判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一方面,当今社会存在某些状况与社会支配形式依然需要意识形态批判;另一方面,现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呈现出一些悖论性特征,它不再能满足批判社会现实的需要。要恢复意识形态批判需要对意识形态批判本身进行理论上的重构。基于这样一种理论与实践上的需要,作者在对意识形态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从意识形态的两个悖论性特征入手,从内在批判的视角对意识形态批判进行了理论上的重构,尝试着为意识形态批判打开一个领域,为意识形态批判的复兴提出充分理由。

  • 标签: 意识形态批判 外部批判 内部批判 内在批判
  • 简介: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一直是马克思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是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问题在马克思学研究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合理的阐释。然而,展开对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由于受到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关系研究中的方法论的局限,以及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长期处于被湮没的状态。我们必须借助于特雷尔·卡弗首次使用的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关系的研究方法并使之完善化,方可重现被湮没的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

  • 标签: 马克思学 对立论 一致论 差异论
  • 简介: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手法高超,技术娴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邓式'风格。探析、研究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对解决新形势下青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点是:青年是革命建设大业的未来;青年是革命和建设的'闯将';青年可以增强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活力;青年是各种阶级势力争夺的目标。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内容和侧重点非常明确,即用理想信念、法律纪律、优良传统、中国历史、道德品质教育青年。邓小平青年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是:说服引导,不搞运动,不压制;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事实说话,不强迫;联系实际,求实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齐抓共育,长期坚持;相信青年,关心爱护青年

  • 标签: 邓小平 青年 青年教育
  • 简介:斯塔尔从政治维度切入,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透视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与实践,提出为了树立真理拥有者在党员干部中的相对权威,改造干部的主观世界以抗击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实现全体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终极价值取向,毛泽东发起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群众路线以及管理与技术才能培训为核心内容的干部教育,并运用讲授法和榜样示范法以简洁明了的讲授方式亲自参与了这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从干部教育的维度透视斯塔尔的毛泽东研究,能够窥见其研究的文本解读模式缺陷,也能够从中挖掘出有益于我们继续深入毛泽东研究的方法论资源。

  • 标签: 斯塔尔 毛泽东 干部教育
  • 简介: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青年毛泽东从认识论出发提出'我即宇宙'的论断。在他看来,'我'与宇宙具有一体性、全息性、系统性;'自我'是世间万物的至尊者,是一切价值之原;'贵我'是贵我之精神,贵精神之'大我';自我精神是拯救民族血脉的自觉意识。青年毛泽东的'我即宇宙'思想,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我即宇宙” “贵我”精神
  • 简介:本文探讨1921年以前毛泽东问题观的形成与发展,并以《问题研究会章程》为界把青年毛泽东问题观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一为毛泽东问题观的萌发阶段,在这一阶段,毛泽东致力于探索问题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解决和组织团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二为毛泽东问题观的初步形成阶段,毛泽东在《问题研究会章程》中通过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以及对问题评价和问题解决的思考,初步形成了与胡适不同的问题观。其三是大约于1920年9月以后,毛泽东对前期问题观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对"主义"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提出了四类问题统一解决的观点,提出并解决了目标问题与方法问题之间的关系问题。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问题观 形成 发展
  • 简介: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将毛泽东对干部必备素养和干群关系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究放置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宽广视阈加以考察,进而从干部的定义和特征、干部的防腐路径以及干群关系问题与矛盾的化解等进行了剖析。迈斯纳的探讨由于主观的理论预设导致部分结论的欠妥与武断,但为我们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干部观及其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

  • 标签: 毛泽东 莫里斯·迈斯纳 干部 干群关系
  • 简介:习近平从时代特色、理想追求、实践品格、民族底蕴和国际视野五个维度审视青年发展,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的思想。从时代之维来看,青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者和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见证者和建设者;从信念之维看,他要求青年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理念,明确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念,立志为中国梦而奋斗的追求;从实践之维看,明确青年要立志加强学习苦练本领,不断在基层中加强锻炼,勇于投身社会建设实践;从民族之维看,指出青年要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养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从国际之维看,强调青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使者,是深化国际交流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

  • 标签: 习近平 青年成长 五维审视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其内容丰富深刻、视野宏大宽广,充分凸显时代观照和现实诉求。他不仅明晰了青年是国家、民族和党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是全球治理的可持续力量,明确提出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紧紧把握时代潮流,强调要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和分类性原则,提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读书学习、榜样示范、制度创新。

  • 标签: 习近平 青年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青年使命、青年地位、青年工作、青年品格培养和形象塑造等问题的最新看法和理论表述,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一脉相承,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立足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大趋势,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深刻的时代烙印。

  • 标签: 习近平青年观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中国特色
  • 简介:<正>众所周知毛泽东思想是以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其核心内容的。然而毛泽东的这种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恰恰是从他早年的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思想中发展出来的。而毛泽东早年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又是他接受和理解西方近代哲学伦理学思潮洗礼的一个产物。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最为黑暗、思想却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毛泽东怀着"改造中国与世

  • 标签: 毛泽东思想 个人主义思想 精神个人主义 利他主义 青年毛泽东 利己主义
  • 简介:历史进步观是青年马克思著作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隐性话语”。少年马克思继承了启蒙思想对进步的推崇。在与青年黑格尔派的交往之中,马克思逐渐意识到抽象进步理论的不足之处。随着马克思从政治批判走向经济批判,他对历史进步的理解更加辩证透彻,并批判了与抽象进步观相伴随的古典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 标签: 青年马克思 历史进步观 经济批判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马尔库塞的代表性著作逐渐被译为中文,他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经历了由冷到热、由浅及深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国学者围绕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等问题,从批判马尔库塞思想的阶级立场逐渐转向对马尔库塞重要著作和代表性观点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推动了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年大学生阅读马尔库塞著作的热潮;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者成为阅读、研究马尔库塞著作的主要群体,国内马尔库塞研究经历了研究立场和研究主题的转型,逐渐突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域,拓展了研究领域,并且开始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更新了研究视角。今后推动国内马尔库塞研究,有必要重视马尔库塞新近发现的文本,凸显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提升马尔库塞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

  • 标签: 马尔库塞 中国 回顾 反思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改革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与探讨的热点。虽然人们已经从教师、学生、教材与教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只有在实践中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改革,即不仅要教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要与学生一起"做"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困境。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直面问题、回到本真与走向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把握,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确立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改革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