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伦理心境诠释性善论是我多年来读解孟子的重要理路,但仅此尚不足以完全破解性善论之谜,因为它还没有办法回答伦理心境何以对人天然有吸引力以及伦理心境以什么为依托这两个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哲学上首先肯定人性中有一种自然生长的倾向。正确处理人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与伦理心境的关系,是解说性善论必不可少的功课。
简介:在进货上加强科学管理──射阳县侨谊纱厂进货情况调查杨树森射阳县侨谊纱厂拥有1万5千枚纱锭,机物料流动资金仅占用28万元,而附近同期建成的同规模的一个纱厂却是141万元。侨谊纱厂仅是其五分之一,奥妙在哪里?厂里的干部和职工众口一词:因为他们有一个《AB...
简介:本文以江苏Z镇的389份调查问卷为依据,探讨乡镇公共服务的社会满意度问题,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对乡镇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以及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本文认为,乡镇居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而居民的满意度根据其需求状况具有一定的次序性。伴随着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成熟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日渐完善,文化娱乐、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大,同时对于政府行政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简介:现有文献分析表明,对我国居民个体媒介信息环境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系统性的经验研究。本研究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问卷数据,分析不同媒介的接触频率对于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城市居民的政治效能感影响不同,新媒体相对而言更具有显著性;媒介使用对城市居民社区选举参与的动员效果微乎其微;时事新闻的使用与传播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
简介:10月18—19日在奥地利格拉茨召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奥地利委员会主办,奥地利儿童哲学研究中心、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承办。来自近30个国家的200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以一种批判的方式对待在文化、教育、社会正义和机遇平等等方面由全球化引起的一系列挑战,加深人们对这样一种立场的认识:只有当人们对文化多样性持同情的态度并表明对人权的信念时,开放和成功的对话与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简介:本研究以南京六城区市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研究框架,探讨了市民收视民生新闻的行为与动机,发现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较信任与依赖民生新闻,但其节目参与程度较小.研究认为这部分受众收视民生新闻的原因:获取人际交流的"亲切感"与社会的"尊重感",获取参与公共事务与拥有心理依靠的虚拟满足感,从而获得媒介抚慰以弥补社会心理层面上的缺失.因此本研究认为民生新闻促使社会地位较低的受众适应社会,具有促进社会阶层间的心理平衡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
简介:本项研究以调查江苏省地区高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状况为目的,采用《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江苏省范围内分层随机选取高中教师352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北地区高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苏南地区教师(p<0.05);非重点中学教师在在组织氛围、工作本身及工作回报等方面的满意度低于重点中学教师(p<0.05);男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随着年龄、教龄呈U型发展趋势;本科学历的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显著低于大专及研究生学历教师(p<0.05).这一结果给当前教育管理为提高学校效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简介:政策如何下乡及有效运作,是乡村传播学及乡村治理研究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通过江苏省J市10个乡镇的实证调查,主要探讨了国家对农传播过程中信息沟通或实际运作的背后,存在着由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所构成的政策下乡传播系统,其中体制性渠道与非体制性渠道的传播博弈,将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对农政策在乡村社会的认知、理解与传播效果。
简介:在环保领城里,公民社会的两类主体应当包括环境利益受到危害的社会公众与从事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ENGO)。他们本来该作为并列的公民社会组分而存在,但在现实中,社会公众虽然可以被赋予环境保护者的角色.且他们的参与在相关政策中极其重要,但是,由于他们代表环境利益时的组织能力不以与表达环境价值时存在满洞,因而与理想的公民社会组分有一定的偏离。社会公众的缺陷恰好能够由ENGO的特点得到补偿,作为环境价值与社会责任感的双重持有者,ENGO有潜力成为一种辅助与引导社会公众的精荚性社会力量.并在二者间建立起合作型的公民社会结构。
论人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关于性善论诠释的一个补充性说明
在进货上加强科学管理──射阳县侨谊纱厂进货情况调查
乡镇公共服务的社会满意度研究——基于江苏Z镇的调查数据
媒介使用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研究
语言、多样性和理解:世界主义的视角:2013年儿童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媒介抚慰:一种弥合阶层落差的方式——南京市民收视民生新闻行为与动机调查
基础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江苏省8所高级中学的实证调查
政策下乡的传播路径及其运作逻辑——一项基于江苏省J市10个乡镇的实证调查
从环境问题的解决中看公民社会的应有结构——基于百村调查资料分析的一种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