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正>七凡心之形,过知失生。物能化谓之神。事能变谓之智。化不易气,变不易智。惟执之君子能为此乎?执不失,能君万物。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之理,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人。然则天下治矣。言得而天下服,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正形摄德,天仁地义,则淫然而自至。神明之极,照乎知万物,中义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之谓中得。

  • 标签: 心术 精气 吕氏春秋 王念孙 马王堆汉墓帛书 郭沫若
  • 简介:世界经济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服务经济的特点,经济活动从以制造为中心逐步转向以服务为中心.大力发展服务特别是生产型服务,加快服务的国际化进程,是推动江苏经济进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对江苏服务国际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列分析与比较,并探讨了制约江苏服务国际化的因素,继而提出推进江苏服务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 标签: 江苏 服务业 服务贸易 国际化
  • 简介: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陈昌远齐国何以得名,近年来史学界讨论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五说:,齐得名于临淄附近的天齐渊。(赵超:《"齐"这个地名产生于何时》,《地名知识》,1983年第3期)二,根据《说文》释"齐"。认为"齐"之得名与种植小麦有关(朱活:...

  • 标签: 纺织业 《尚书·禹贡》 丝织品 《史记·货殖列传》 甲骨文 文化遗址
  • 简介:<正>《管子·内》是篇讨论精神学说的文章。篇中使用的“道”、“精”、“气”、“神”、“性”等字,都是同义语。——第十五节云:“心能执静,道将自定。“而第七节则云:“敬除其舍,精将自来;……严容畏敬,精将至定。”证明“道”就是“精”。——第三节云:“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心术》下则云:“气者身之充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证明“道”就是“气”。

  • 标签: 精神现象 管子 内业 心术 著者 两个来源
  • 简介:山东大学主办,凤凰出版社、台湾商务印书馆协办的《子海》首批重大成果发布暨“两岸古籍珍本合璧工程”论证会,于2013年11月30日在山东大学召开。

  • 标签: 成果 珍本 工程 两岸 文化业 山东大学
  • 简介:<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且在相当长的段历史时期内,是唯的这样个国家。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出现的丝织中心,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左右,即春秋时代以临淄为中心的齐鲁地区。齐国生产的“冰纨、绮绣、纯丽”等高档精细丝织品,不仅做到了国内“人民多文采布帛”,能够充分自给,而且还大量输出,畅销各地,以致于“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即《史记》、《汉书》所称道的齐“冠带衣履天下”。

  • 标签: 丝织品 丝织业 齐国 丝绸之路 汉代 齐桓公
  • 简介:试论零售竞争的误区与失范陶昀零售企业竞争决策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是主导战略失误,即企业在整体战略、目标市场、定位、规模,选址方面失误,导致竞争失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败北的根本原因;二是战术失当,即对价格、服务、促销等战术的选择和实施出现偏...

  • 标签: 不正当竞争 零售业 竞争规则 竞争者 不正当手段 误区
  • 简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分工模式及演变对中国生产性服务发展的影响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1995—2008年中国分地区面板数据,重点考察传统国际分工和产品内国际分工两种不同模式对中国生产性服务发展的影响作用和特点。研究发现,尽管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发展迅速,但是受限于在该分工模式中相对不利的发展位置,其对生产性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是要明显小于传统国际分工模式的影响。进步分区域的分析表明,无论哪种分工模式,其对中国不同区域生产性服务发展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

  • 标签: 国际分工演变 生产性服务业 比较研究
  • 简介:兼爱或博爱自先秦、汉唐到宋明,直为儒家自身所主张并为儒家经学的主流性见解,并不专属于墨家。孟子的激愤斥责,并不妨碍他也有容忍兼爱的面,普遍之爱与差等的社会可以相容。自古忠孝不两全,无父无君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真实选择。儒家的仁爱不仅有差等之爱,更有大仁大爱,即博爱或兼爱。从张载的兼爱到程朱的理分殊,不论从气还是理出发,全天下只有家人,血缘的鸿沟已经被跨越,儒家仁爱也因此有了更广博的蕴涵。

  • 标签: 无父无君 兼爱 博爱 一气 理一分殊
  • 简介:阳之谓道,包含着三个问题:阳的关系;二是阳与道的关系;三是道究竟是二元的或是元的.本文结合中西哲学史对此展开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阳之谓道",已将易之三义(即易简、变易、不易)全部涵括在其中了.

  • 标签: 阴阳 一元论 二元论 易之三义
  • 简介:亚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开篇表述了个“目的链”分析,他论证说:我们所有的实践与探究都旨在获得某个好,而每种好之所以好,又是因为有助于获得下个好;这样,这些“好”就会排成个“为了为了为了”的手段目的链条,其尽头指向“终极好”。终极好的价值源于自身,而不再是因为服务于下个好而好。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说这样的终极好就是“幸福”这个至善——幸福概念是整个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在现代,对自由主义主流政治思想不满的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在重启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智慧时经常诉诸它。事实上,不仅政治哲学家们日益钟情古典幸福论,而且各国政府今天也正在现实政策规划中直接写入“幸福指数”。

  • 标签: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柏拉图 《尼各马可伦理学》 政治哲学家 朋友 主流政治思想
  • 简介:本文对道南脉中两项重要的思想史实进行考证,澄清以往相关记述中的错误。本文指出:程门立雪不在元祜八年杨时41岁,而在元祜三年杨时36岁;罗从彦师事杨时的时间不在政和二年罗从彦41岁,而当早于大观元年罗从彦36岁,元符三年罗从彦29岁时即已初见杨时。

  • 标签: 杨时 罗从彦 道南一脉 程门立雪
  • 简介:孔子从思想家的角度,在教育弟子的过程中对诗的意义阐幽发微,而不仅仅是删定"诗三百".随着上博简等战国佚籍的公布,这现象更加引起了学界瞩目.本文认为孔子及其弟子重视诗之中的"思",他对诗的总体把握和对于具体诗篇评论,都采取"言以蔽之"的手法,简练而精当.孔子对于诗的理解、解释、评论是"诗三百"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同时,论诗和教诗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源头.文中还对孔子"思无邪"、"诗无隐志"、"之改"、"以其独"、"吾信之"等论断作了新的分析,进而强调"述而不作"的重要性.

  • 标签: 孔子思想 经典解释 弟子 诗篇 述而不作 思无邪
  • 简介:20世纪,在中国社会变革、社会进步的进程中,有个伴随这进程始终、几乎是引起所有学者关注和融入他们智慧的思想运动,这就是对自己历史悠久的、处在衰蜕中的传统文化的反思。作为思想家的梁漱溟先生,应该说是在这场思想运动中立下了第块历史丰碑的人物。

  • 标签: 梁漱溟 中国文化 儒学思想 西方文化 生命观
  • 简介:<正>前642年己卯周襄王十年齐孝公姜昭元年春正月,宋襄公子滋甫率曹、卫、邾诸侯师纳齐太子昭而伐齐。三月,齐人杀其君姜无诡(无谥)。齐人将立太子昭,四公子之徒,攻太子昭,太子昭走宋,宋遂于四公子战。五月,宋败四公子师,而立太子昭,是为齐孝公。宋师还。齐失霸主地位,郑背齐朝楚。秋八月丁亥,齐孝公葬齐桓公于临淄城南二十一里鼎足山上。

  • 标签: 诸侯 十七年 王二 十三年 齐人 齐国
  • 简介:拜读张华松教授所著《齐长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2005年9月修订重印)之后,第感觉是:我终于读到了部好书!

  • 标签: 文艺出版社 《齐长城》 张华松 书评
  • 简介:<正>《论语·为政》载: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疾”,当然作“病”解。问题是谁忧谁之疾。王充、高诱等人都以为是孝子忧父母之疾;马融则以为是父母忧儿子之疾。现代学者杨伯峻认为“两说皆可通”,而采用了马融之说,“做爹娘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

  • 标签: 论语 孝敬父母 问孝 马融 高诱 孔子
  • 简介:结识汤介先生,是在1980年代初“文化讨论”勃兴之际。汤先生主持的“中国文化书院”是论坛中心之,我多次参加书院活动(如在北大举行的文化讲习,随汤介、萧楚父、庞朴先生等赴深圳大学考察深大文化研究所等等),亲炙汤先生优雅风范和卓异思想,服膺其“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宏议,余以为,这是改革开放起始期学术界人士发出的富于时代精神的呼声。

  • 标签: 汤一介 中国文化 怀念 80年代 深圳大学 时代精神
  • 简介:《论语》中曾子认为,孔子“以贯之”之道“忠恕而已矣”,而《中庸》引孔子之言说“忠恕违道不远”,虽然肯定“忠恕”近“道”,但实际上却点出“忠恕”还不是“道”。如何消弥《论语》与《中庸》两部经典之间的思想在语言表述上的不致,于是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儒学经典诠释者所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这问题直到明道与伊川,通过“体用”贯“忠恕”和区分“仁恕”之不同,才有了初步的解决。而朱子则在二程思想基础上,通过完善“忠恕”和“贯”之解释,构造了个逻辑层次分明的“忠恕”体系,使此问题获得完满之解决。朱子注解与诠释《论语》与《中庸》中“忠恕”与“贯”思想的思路,为我们在当下创造性地诠释儒学思想,发展出合乎时代要求的儒学理论,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思路。

  • 标签: 一以贯之 忠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