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孟子·滕文公》篇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道性善”与“称尧舜”总括了孟子思想之两端。“性善”是指人心良善的道德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据,“称尧舜”指向的则是孟子最为关心的仁政问题。在孟子看来,性善与仁政并非是平行的两端,而是有着内在的关联,正是性善构成了仁政的根基。从性善到仁政实现的过程中,处于枢纽性环节的则是孟子关于修身的思考。
简介:本文从唐伯元的治学经历入手,探讨他的学术、思想的渊源与主要内涵:唐伯元心性论的基本结构,他对性与身、心与物、理与欲的看法;在此基础上,他将修身看作一个包容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渐次扩展的过程,以此为孔门学问之要旨;因此,他批评阳明学派“以心为学”的倾向,并着力推崇“礼”学,以礼为儒者内外双修、成己成物的必须遵循的途径。
简介:一、浅谈养生之道对养生之道论述得十分精辟而透彻.在中桓公问管仲国君怎样才能建立人民爱戴、邻国亲睦、天下信任的威信.
简介:清儒程廷祚治《易》重义理而轻象数,主张回到《易》文本本身,还原《易》的本来面目和本义,注重在人伦日用的实事实物中体道的经世路向,强调人道实践中适时而谋,"时中"具有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实现秩序安排的社会功能。其治《易》路向充斥着复明道统的政治想象与治世诉求,彰显了清中期易学于日常生活中重建社会秩序的学术新动向。
简介:唐太宗李世民究竟怎样实现"贞观之治",史学家早有详尽论证。本文所要论及的是唐太宗及其辅臣在贞观之治中,对齐文化的借鉴和运用。本文分"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君身自正,善始慎终"、"探讨兵法强军安边"等四个方面来探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认识齐文化的历史影响及作用,而且有利于使其更好地为当代现实服务。
简介:论《文心》的易象思想陈守富《文心》与《周易》关系至密。粗略统计,《文心》上编十篇、下编十二篇引用了《周易》原文或运用了《周易》思想,取有《易经》二十余卦象,涉及《易传》十篇。《周易》是《文心》思想的重要渊源。《文心》主要取《周易》哪些卦象,起了怎样的...
简介:是惠栋一生治的结晶,是乾嘉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易学著作,其主旨在于发挥汉易传统.作为引导乾嘉易学发展方向的易学著作,其治易特色可归纳为:尊汉法,以象数解;重小学,以文字、音韵、训诂知识解;贯通群书,纳入多学科以解;追求古义,改易经文等几个方面.
简介:在《程氏易传》中到处充斥着君、臣这类字眼,可见程颐在解释《周易》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而在众多的政治思想中程颐又特别强调有关“君臣共治”的思想,他常常将爻与爻之间的相应关系解释为政治世界中的君臣关系。余英时先生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曾指出“君臣共治天下”是北宋新兴政治文化的重要特质,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程氏易传》正是这种文化特质的反映。因此,对于《程氏易传》中“君臣共治”思想的阐发,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程颐对于《周易》的解释,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程颐的政治思想。
简介: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指舜通过“任贤授能”的执政方式使他自己达到了一种“优游自逸”的状态。孔子之言重在赞叹舜的执政才能,而非对舜治国原则的概括和总结,这一点《左传》、《国语》中的诸多事例足以证明。因此,“无为而治”是孔子对舜执政风格的一种独特体悟,随后成为儒家的一种治道理想,但它并非春秋知识界的普遍看法,与《老子》哲学中的“无为而治”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同时,历史传说中的“垂拱之治”或“垂衣裳之治”出现甚晚,不能当做“无为而治”的思想来源。如果我们把《老子》的“无为”思想追溯至舜的“无为而治”,至少忽略了孔子言说舜“无为而治”的真正含义。
简介:《德法之治与齐国政权研究》是官源海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近日由齐鲁书社出版。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范跃进教授为之作序。
简介:朱的治体会.本文据此考察了朱子治理路:一是对道和书的定位,认为圣人所深见的道不仅仅指的生生之道,而且还涵书本为卜筮而作的本义;二是对治困境的省思,认为因之本义被遮蔽,且道还需经历见得之故,故成为难读的"天书".得出:朱子认定只有达至"此心大段虚明宁静"之境后,方可像圣人一样"深见道之无穷",证成"学无大过"的生命境界.
简介:何心隐的友朋思想在明代儒家友朋观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友朋观有实践的社会意义,他期望以师友关系集聚力量,发挥以下致上的作用,从而实现与当政者逐步融通于同一个道统.他提出的“交尽于友”“君臣友朋,相为表里”等观点是之前儒家学者鲜有提及的.他的友朋思想与他的仁义论也有密切的联系.
简介:本文认为应从宇宙本体论的视域理解扬雄的性善恶混论。“玄”遵循异质相生的原理生成万物,性善恶混就是“玄”成物之理贯注于人性的结果。“玄”措摘阴阳之气而生发万物,抟聚于人则表现为神明之气与阴阳之气的并用而为功。扬雄论心,兼具知行的能力,在修养工夫上,既强调养心的纯正刚毅,又注重耳目感官的合理之欲,这正是“玄”成物之理在修养论上的体现。
简介:4月25—26日在中国台中举行,由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主办。会议涵盖儒家、道家与佛教等研究领域的相关议题,其中儒家方面包括先秦伦理学、政治理论、新儒家等主题,旨在对中国哲学的“心”与“自然”或“本性”提供完整的检视。
简介:<正>值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在此开幕之际,谨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孔子是在中国诞生的伟大的思想家。作为一位教诲人们应当怎样正确地生活的人,他在人类的历史上起过划时代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中,孔子的教诲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着。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孔子的极大的影响,获益颇深,以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振兴为基础,近年以来孔子的思想对于日本的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的推崇。而这些情况恐怕不止是在日本存在吧!
简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将"心"视作本体性的意义,并含蕴着作用于"人心"的意义。当代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活动,也重在解决人心的问题。它是施教者和受教者主体间交流和信息交换的活动过程。本文所构筑的人心工程,深谙传统道德文化之精,并由此引申而把握道德活动中具有相互交融特性的十项元素的内涵,进而在探讨道德活动过程中主体间情感与心灵的相互交流、认同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简介:<正>我在侯外庐先生主持的思想史研究室工作了30年,主要从事先秦思想史研究。在文革之后的1979年5月4日下午,我去侯先生家(方家胡同),向他请教关于先秦思想史的一些问题。当时侯先生看了拙文《杨朱思想初探》(载《思想战线》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很是高兴,除谈了对拙文的批评意见以外,又就先秦思想史的几个问题阐述了他的观点。我一面听,一面将先生讲的记在卡片上。当晚,又摘要写在日记上。这里抄录其中的第一个问题:
孟子与修身——兼论孟荀异同
唐伯元的心性论与修身崇礼说
治国先治身
程廷祚治《易》路向探析
贞观之治与齐文化
论《文心》的易象思想
试论惠栋《周易述》的治易特色
《程氏易传》中的“君臣共治”思想
孔子眼中的舜“无为而治”新论
《德法之治与齐国政权研究》出版
“圣人深见《易》道之无穷”——朱熹治《易》理路刍议
“君臣友朋,相为表里”:何心隐友朋思想论析
从玄、气、心看扬雄的性善恶混论
“中国哲学中的心与自然”国际学术研讨会
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金谷治先生的致词
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心”与当代道德教育的人心工程
关于侯外庐先生论《管子·白心》等篇著者问题的一次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