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日本著名学者汤浅泰雄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干2005年11月9日逝世,享年81岁。
简介:结识汤一介先生,是在1980年代初“文化讨论”勃兴之际。汤先生主持的“中国文化书院”是论坛中心之一,我多次参加书院活动(如在北大举行的文化讲习,随汤一介、萧楚父、庞朴先生等赴深圳大学考察深大文化研究所等等),亲炙汤先生优雅风范和卓异思想,服膺其“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宏议,余以为,这是改革开放起始期学术界人士发出的富于时代精神的呼声。
简介:论《文心》的易象思想陈守富《文心》与《周易》关系至密。粗略统计,《文心》上编十篇、下编十二篇引用了《周易》原文或运用了《周易》思想,取有《易经》二十余卦象,涉及《易传》十篇。《周易》是《文心》思想的重要渊源。《文心》主要取《周易》哪些卦象,起了怎样的...
简介:何心隐的友朋思想在明代儒家友朋观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友朋观有实践的社会意义,他期望以师友关系集聚力量,发挥以下致上的作用,从而实现与当政者逐步融通于同一个道统.他提出的“交尽于友”“君臣友朋,相为表里”等观点是之前儒家学者鲜有提及的.他的友朋思想与他的仁义论也有密切的联系.
简介:本文认为应从宇宙本体论的视域理解扬雄的性善恶混论。“玄”遵循异质相生的原理生成万物,性善恶混就是“玄”成物之理贯注于人性的结果。“玄”措摘阴阳之气而生发万物,抟聚于人则表现为神明之气与阴阳之气的并用而为功。扬雄论心,兼具知行的能力,在修养工夫上,既强调养心的纯正刚毅,又注重耳目感官的合理之欲,这正是“玄”成物之理在修养论上的体现。
简介:4月25—26日在中国台中举行,由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主办。会议涵盖儒家、道家与佛教等研究领域的相关议题,其中儒家方面包括先秦伦理学、政治理论、新儒家等主题,旨在对中国哲学的“心”与“自然”或“本性”提供完整的检视。
简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将"心"视作本体性的意义,并含蕴着作用于"人心"的意义。当代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活动,也重在解决人心的问题。它是施教者和受教者主体间交流和信息交换的活动过程。本文所构筑的人心工程,深谙传统道德文化之精,并由此引申而把握道德活动中具有相互交融特性的十项元素的内涵,进而在探讨道德活动过程中主体间情感与心灵的相互交流、认同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简介:<正>汤用彤先生(字锡予)生于1893年,今年恰好是他的百年诞辰。为纪念他,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国故新知——汤用彤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季羡林先生为此文集写了一篇序。在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简介:<正>我在侯外庐先生主持的思想史研究室工作了30年,主要从事先秦思想史研究。在文革之后的1979年5月4日下午,我去侯先生家(方家胡同),向他请教关于先秦思想史的一些问题。当时侯先生看了拙文《杨朱思想初探》(载《思想战线》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很是高兴,除谈了对拙文的批评意见以外,又就先秦思想史的几个问题阐述了他的观点。我一面听,一面将先生讲的记在卡片上。当晚,又摘要写在日记上。这里抄录其中的第一个问题:
简介:12月2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余敦康、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等4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主持,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等在会上致辞。与会学者围绕汤一介先生的思想进行研讨。汤一介1927年出生于天津,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等职。其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儒家哲学、中西文化比较等,曾在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高校任客座教授。
简介:6月19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汤一介、乐黛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等领导,以及刘梦溪、陈来、杨辛等学者出席了新书发布会。
汤用彤学述
缅怀汤浅泰雄先生
怀念汤一介先生
论《文心》的易象思想
新儒学创新路径的独到解读──宁新昌《本体与境界》评介
“君臣友朋,相为表里”:何心隐友朋思想论析
从玄、气、心看扬雄的性善恶混论
“中国哲学中的心与自然”国际学术研讨会
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心”与当代道德教育的人心工程
熔铸古今,会通中西——序麻天祥同志所作《国学大师汤用彤评传》
关于侯外庐先生论《管子·白心》等篇著者问题的一次谈话
汤一介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瞩望新轴心时代》发布会
新世纪中国哲学转型:《汤一介集》新书发布会暨学术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