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春秋》有“义”有“例”。西汉董仲舒作《春秋繁露》,其中多发明《春秋》之大义。而东汉休作《公羊解诂》,自称“略依胡毋生条例”,又作有《文谥例》,以阐发《公羊》之义例,从此治《公羊》之学者,莫不重视“例”。休重“例”的传统经徐彦疏休的《公羊解诂》而得以发扬光大,进而在清代常州学派刘逢禄的《公羊氏释例》那里被推到极致,以至于“休一刘逢禄”这一谱系几乎被视作公羊之正脉。从另一方面看,历来对徐彦的《公羊解诂》多不重视,学界对该书的评价也不高。

  • 标签: 《公羊》 何休 《春秋繁露》 《春秋》 常州学派 刘逢禄
  • 简介:  近几年来,《公羊》学又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各种研究《公羊》学的文章、论著逐渐增多,对《公羊》学家休的研究也渐渐深入,但专门把休做成研究对象的论著却还没有.1998年12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休评传》可谓弥补了这一缺憾!…………

  • 标签: 介评 休评传 评传介
  • 简介:《论语》“色举矣”章向来难解。前人解此章,多由文字训诂而入,就文本说文本,而乏史料以为佐证。今据《史记·孔子世家》及《孔子家语》所记卫灵公与孔子事,并参以理据,对“色举矣”章予以新解。

  • 标签: 《论语》 色斯举矣 新解
  • 简介:道德究竟根源于我们的理性还是情感?西方自柏拉图以来,主流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一直主张前者。当代著名的美德伦理学家洛特(MichaelSlote)则主张后者。他认为人类天生的移情能力或移情反应,而不是理性或外部世界的某种原因(如幸福或效果),才是我们理解道德、辩护道德和解释道德语义的最终依据。他将这种理论称之为“道德情感主义”。

  • 标签: 情感主义 斯洛特 道德 理性主义 哲学传统 伦理学家
  • 简介:西方经济理论鼻祖亚当·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而这种利己主义与社会利益又是一致的,满足人类利已本性的最好途径就是实现经济自由.这完全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我们在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同时,必须抛弃这种利已主义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和道义责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理性"经济人" 利已主义 利润最大化 企业市场经济 社会利益
  • 简介:为了对内涵主义解悖路径进行反驳,证明信念悖论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自指,美国学者孔严格建构出一种不需要自指的悖论,史称“盖夫曼-孔悖论”。他指出,只需要两个断言与四条认知逻辑公理模式,即可在不使用语句谓词的情况下构造此类悖论。盖夫曼-孔悖论的本质涉及了“合理行动”,是一个异质于认知悖论的严格的“合理行动悖论”。这种指认使得逻辑悖论研究与当代行动理论及行动哲学研究的深层关联得以彰显,同时也是对出现在决策论与博弈论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疑难的逻辑抽象,并且为阐明这些难题的本质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模型。

  • 标签: 认知悖论 美国学者 认知逻辑 哲学研究 行动理论 逻辑悖论
  • 简介:心隐的友朋思想在明代儒家友朋观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友朋观有实践的社会意义,他期望以师友关系集聚力量,发挥以下致上的作用,从而实现与当政者逐步融通于同一个道统.他提出的“交尽于友”“君臣友朋,相为表里”等观点是之前儒家学者鲜有提及的.他的友朋思想与他的仁义论也有密切的联系.

  • 标签: 何心隐 友朋 师友
  • 简介:由黄怀信先生主著、其数位学生参与的《汉晋孔氏家学与“伪书”公案》一书,是一部以汉晋时期的孔氏家学为切入点,对相关“伪书”问题进行反思、辨证的新著。该书是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列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并于2011年4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汉晋时期 伪书 家学 孔氏 公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简介:苏格拉底在《小西皮雅》篇中对说谎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主动说谎的人比非主动说谎的人优秀,这是因为他在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中个人自身的原则比社会习俗更重要。从苏格拉底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论语》中孔子主张“父子互隐”的原因,可以发现孔子对于个人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性有着极大的肯定,由此可知“父子互隐”和“为仁由己”也有着紧密的关联。

  • 标签: 父子互隐 孔子 苏格拉底 说谎
  • 简介:康德在《论永久和平——一部哲学规划》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公式即公开性公式,一直以来,在这一公式的翻译中,不论是中译还是英译都存有较大偏差,国内著名学者兆武先生的译文也不例外。何先生在这一公式的翻译中存在着几处严重的误译,这几处又恰恰是理解康德这一公式的关键所在,而准确的译文建立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对这一公式中容易误译的行动的准则、公开和不相容这三个关键概念的阐释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一公式的翻译,从而更加深入对康德这一公式本身的理解。

  • 标签: 康德 公开性 准则 不相容
  • 简介:在20世纪《周易》历史学研究领域,闻一多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周易义证类纂》、《周易杂记》是关于《周易》的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周易新论》是为《周易》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做时代背景、理论方法上的准备;《周易字谱》、《周易分韵引得》是关于《周易》用字的分韵长编,是为《周易》社会史史科学研究做文字音韵训诂语义解释方面的资料准备.闻一的《周易》研究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史史料学基本体系和内容。同时,由于他综合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和西方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语义学、解释学的方法,追求文献史料的真实性,对《周易》符号学、《周易》解释学、《周易》语义学和《周易》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 标签: 闻一多 周易 社会史 史科学
  • 简介:东汉时期,以经注律之风大兴,经学开始渗透入法学领域,法学受到经学极大的影响。同时,亦有以律注经之现象发生并盛行。所谓以律注经,即援引汉代律令制度来解释儒家经书大义,休即其代表人物之一,而其所注《公羊传》则为运用这种方法的代表性作品。实际上,汉代社会历来经律并重并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以经注律与以律注经是二而一、一而三的,两者分别推动了法律儒家化与经义法律化的进程,并共同促进了经律融合。

  • 标签: 《春秋公羊传》 何休 以律注经 经律互注 法律儒家化
  • 简介:【导语】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目的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乎“存在”等形而上学问题,而且还与“实践”和“德性”等概念密切相关。然而,随着西方哲学在今日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目的论”问题再次引起了哲学家的反思。一些人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已经走到了尽头;另一些人则指出,现代性危机恰恰是对传统哲学背叛的产物。这些观点见仁见智,本身并无高低之分。而从思路上看,它们一般有两个基本方向:一是重读古希腊哲学家的经典,重新阐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而柏拉图带有浓厚隐喻色彩的“目的论”与亚里士多德推理严谨的“目的论”交相辉映,彰显出那个时代独有的思辨魅力。

  • 标签: “目的论”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推理 反思 目的性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以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第三部门研究也兴起于80年代。起初这两种理论研究的关系并不密切,进入90年代后,公民社会理论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的研究,而第三部

  • 标签: 何增科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 民主制度 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