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流行的不少科学方法论体系多带有拼盘或工具箱的性质,它们呈现为某些熟知的科学研究方法或方法论原则的堆积。作为“工具箱”,它们当然有着不同的使用价值。这是应当给以肯定的。但是,作为不同工具的“堆积”,缺乏某种一以贯之统领全局的深刻思想,缺少理论性和系统性。则是方法论研究的一种通病。即使提出了某种概括的思想,
简介:ThinkingCourse(思维教程),西方的大学普遍开设了这门课。爱德华·德·波诺说:“思维是驾驭智力的技巧”。大学生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掌握这种技巧。岂仅如此,管理效率也好,工作效率也好,哪一样也离不开思维效率,这门课大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效率。让我们大家都来打开自己的思维之窗吧!
简介:隐性课程是相对与显性课程而言的,属于课程体系。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班级生活》中提出,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研究视野。大学生素质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在大学里践行。素质教育的落实关键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上,隐性课程作为课程建构的独特部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介:在全实验组几次研讨会基础上,七系小组三位老师从总体构思、具体备课、组织安排等做了极艰苦的工作,终于在七系拉开了帷幕——首次“大学生思维训练课”在73951班(29人)开始进行了。
简介:在上一次教学实验基础上,本次教学实验强化了系统化、具体化和实用化。使全部教学与训练内容形成一个有系统联系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各个内容的简单组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在局部上更从整体上得到了加强;使教学中提炼出来的具体思维方式、方法更容易迁移
间隔论纲要
两门学科的建设和课程设置意见
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
1996年思维教育选修课教学报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统(七系)首次开设“大学生思维训练”课程的总结
1997年思维教育选修课教学报告(在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第二次开设“大学生思维能力训练”)课程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