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老子的“”玄妙、虚静、自然,它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的神韵,蕴含有着极其丰富的美学意蕴。在老子“”与玄妙的思想影响下,产生了我国古典审美理论的“意境”论;老子的体虚静思想促生了中国艺术对空灵之美的追求;“道法自然”“复归于朴”的观念促生了艺术以自然朴拙之美为最高境界。

  • 标签: 美学意蕴 老子 道论 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艺术 “道法自然”
  • 简介:曹操作为我国历史上争议较大,褒贬不一的风云人物,其一生十分精彩传奇。他在诗歌上的成就也非常高,为历代文人所称赞,并对后世许多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曹操起伏跌宕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与其心怀天下的性格特点对诗歌创作有极大影响。他继承了汉乐府诗歌"缘事而发"的特点,又对乐府诗有所发展。诗语言质朴,注重反映现实表达自身情感,形成"悲凉沉雄""慷慨而多气"的独特诗风。

  • 标签: 曹操 生平 性格 诗歌创作
  • 简介:西方转型时期的一位女性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写了《妇女城》这部对传统歧视女性思想进行挑战的著作。《妇女城》针对当时男权社会下厌女主义的普遍现象,提出了自己对男性的看法,并且在对男性的批判中建构了妇女城中完美的女性形象。从中世纪基督教的社会文化中,以及性别社会学的有关研究理论分析《妇女城》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新启示,虽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在妇女城中对男性话语权进行了挑战,但是她建构的完美的女性形象也需要男性气质作补充,这一形象的建构理念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两性关系的二元对立,以及女性社会角色的缺失。

  • 标签: 女性形象 男性观 妇女 克里斯蒂 性别社会学
  • 简介:陶渊明诗《饮酒(五)》中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里"见"与"望"自苏轼起便一直存有争议,虽无定论,但通行文学史以及选集、教材等都作"见南山"。研究这一异文为何能通行至今,从异文的产生条件、接受阶段和传播过程三个部分分析,大致可以总结为"苏轼效应",古代与现今读者在文学接受上的期待视野、接受心境与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印刷术与大众传播等原因。

  • 标签: 陶渊明 悠然见南山 悠然望南山 文学接受 文学传播
  • 简介:晚唐李商隐的另类文学观被埋没一千多年了。原因,和宋、明人、清人对李商隐思想的误读及对李商隐诗的偏好有关,也与今人受宋、明人与清人的影响有关。李商隐另类理论的一个重要侧面,就是崇文学观。该文学观的文本呈现,主要是《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与《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等。它们以道家哲学与道教规训及创世神仙系统等为基础,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文学性质论、文学本体论、文学发生论及文学内容形式论。李商隐的重情说和言志说等与此紧密联系,不属于儒家儒学的文论体系,而是崇文学观的自然延伸。

  • 标签: 文学观 李商隐 崇道 理论家 文学本体论 道家哲学
  • 简介:美与丑并存于广阔而复杂的世界之中,都由这唯一的世界生成而来,都融通于这唯一的世界。艺术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是对人生的品味,艺术是对气韵生动的宇宙的体现,艺术是以有限呈现无限。对于这样的艺术,美与丑有着相等的审美价值。

  • 标签: 审美价值 艺术 “丑” 西施 气韵生动 美与丑
  • 简介: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是一种人为营造的空间美学。它直接受老庄空间美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具有“唯集虚”的哲学特征和“气韵生动”的意境美特征。而在具体的营建上则靠“隐秀”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而“唯集虚”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园林营造,也是各领域设计所应考虑的。

  • 标签: 园林美学 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 空间 老庄 “气韵生动”
  • 简介: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际遇跌宕,极具传奇色彩.除了精于诗文、书法之外,苏东坡对绘画也颇有研究,而且被公认为宋代文人绘画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受时代背景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他融通儒道,崇奉佛禅,绘画艺术及其理论无不彰显着一股独特的淡逸恣旷之气,给人以“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之美感.苏东坡酷爱以松木竹石入画,根本原因在于崇尚萧散简古、诗画相融、以书入画、笔随心性、师法自然的艺术风尚与审美情怀.从文化思想与艺术美学的视角对苏东坡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理论之审美特征进行剖析,将有益于从学理层面准确把握苏东坡绘画美学思想的本质,亦有助于东坡文化艺术的承传与振兴.

  • 标签: 苏东坡 绘画艺术 绘画理论 审美 澄怀观道 诗心画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