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南北朝、隋及唐初,主要是北方的地论学和南方的摄论学;第二个时期为唐贞观十九年以后,玄奘从印度回来,系统地翻译了唯识学的经典以及唯识宗的形成。这两个时期的唯识学,既有前后的继承性,又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要系统地了解唯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那么对于地论学、摄论学的历史考察,就显得非常必要。

  • 标签: 唯识学 地论学 摄论学
  • 简介:早在1925年8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邀请包括回族在内的各族代表参加,共商民族教育大计。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成为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陶行知与中国伊斯兰教界真正较深入的接触,或许是在30年代初的南京。1932年,南京回族富商、慈善家陈经畲将陶行知创办的和平门小学复办,扩大为南京和平门清真小学,并聘请陶行知为名誉校长。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抗战初期 少数民族教育 名誉校长 平民教育 成达师范学校
  • 简介: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神学的历史就是教会不断在思考的历史。一九七九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里程碑,他写下中国人民的命运转折的辉煌;也写下中国基督教会生命复活的见证,复活后的中国教会思考什么?百废待兴的中国教会想作什么?中国基督徒面对国家、社会、世界的变革,怎样呈现自己?中国教会的领袖在讨论什么?中国教会神学思考有何新的发展?……本文就中国教会恢复活动不久的八十年

  • 标签: 国教会 八十年代 基督徒 中国人民 道成肉身 神学思想
  • 简介:在金陵协和神学院成立1周年(1953年11月2日)的早祷中,沈子高主教曾援引《新约》中前三福音和第四福音的差异来说明初期教会在信仰上的彼此尊重。“虽然前三福音和第四福音的观点并不雷同,它们记载事实经过的程序亦有差别,但是它们并列在《新约》之中。

  • 标签: 《约翰福音》 基督教 初期教会基督论 创新意识 宗教思想 宗教信仰
  • 简介:本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汪维藩教授给同工的一封信谈起,初步探究了汪教授神学思想的几个要素:继承前辈的属灵传统、三次蒙呼召的经历、对自己遭遇的认识、对新社会的政治认同、对中国教会的特殊认识、对'三自'爱国道路的深刻领悟和传统文化的熏染。

  • 标签: 汪维藩 汪维藩八十年代初神学思想
  • 简介:本文从信仰方式及其内容两个方面,将公元二世纪末(东汉末年)至六世纪末(南北朝【420-589】前)的初期道教与主后30-100年的初期基督教比较,指出前者因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长生不朽为个体修炼的人生目标、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彼此共在(太平世界)为道教徒共同体的信念而具有现世性,后者因以承受超验的精神生命(上帝的灵)的永生同在为个体信仰的人生目标、以超验的上帝之国的期盼降临为基督徒共同体的教义信仰而具有超越性。

  • 标签: 初期道教 初期基督教 现世性 超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