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那时候,天空干净,流水单纯人们的心情是蓝色的那时候,杰克逊还没有毁容,崔健还没有老学生们还普遍爱好着诗歌那时候,时不时有些民歌在船上动听起来而我的姐姐们为了换取八月十五的月饼没日没夜地在河边搓麻、洗麻那时候,我的母亲因为擅长编织藤篮子在一条河上出了名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八十年代》
  • 简介:<正>1976年10月,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其标志是江青等“四人帮”的被捕,但在其后的“华国锋时期”,政治上提出“两个凡是”(凡毛泽东说过的做过的皆不可非议否定),当时随之出现了一些批判“四人帮”而仍歌颂“文革”的小说和电影,于是出现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锋尖是彻底否定“文革”。1977年11月的《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短菠小说《班主任》,这篇小说尖锐地控诉了“文革”所造成的文化断裂,揭示了“文革”在大陆青年一代心灵上划下的伤痕,虽然前此已有一些“地下文学”触及了这一主题,并且陈若曦已在海外发表了《尹县长》,但《班主任》却是在大陆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文学杂志上公开地发表,因此立即引起了全国性轰动,引发出了

  • 标签: 《班主任》 八十年代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人民文学》 中国大陆
  • 简介:没有20世纪80年代,便没有我今天的命运。走过了20世纪80年代,就意味着步进了真正的人生。这不是一种夸张或矫情的说法,而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因为它给了我最为重要的人生启蒙,也给了我最为真切的生命激情。无数次回想起那个年代,我的内心里只有一种情感:爱与感恩。它引领我走进了真正的文学,让我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与无数的灵魂默默地交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生命激情 人生 内心
  • 简介:对于中国的当代艺术来说,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是一个孕育着希望和新生的时期,大量对艺术进行了思考的青年都渴望从已略显僵化的苏联式创作方式中解放出来,从而进行更抽象、更自由、更直抒胸臆的艺术创作。本期的“今日人物”孟禄丁正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作为“八五”美术运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其作品《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可谓是载入史册的作品。此后,他创作的一系列表现主义风格的画作愈发具有独特的艺术观念和个人面貌,而多年从事抽象艺术语言的研究,也使他不断开拓着视觉表现的新领域,但这—切新的成果都离不开“八十年代”这一原点。在本期栏目中,孟禄丁对其本人八十年代的艺术和生活经历进行了追忆,从而也使我们对这一代艺术家在面对时代的剧变和机遇时所作出的思考和反应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 标签: 八十年代 当代艺术 创作方式 艺术创作 直抒胸臆 艺术观念
  • 简介:<正>有人说,一份刊物可以代表一个时代,比如人们提起五四就常会想到《新青年》一样,刊物有时可以成为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表征。也有人说,要了解一时代之学术,翻刊物是不可少的,比如你要了解民初的古史讨论就免不了要翻翻《努力周报》的副刊《读书杂志》。一

  • 标签: 八十年代 读书杂志 时代文化 人说 经典马克思主义 学志
  • 简介:青岛文学的编辑邀写一篇东西,关于文学记忆的。起初我并不想写,主要是自1992年成了新闻人后,就很少再写那种叫做"文学"的东西。不是写不出来,只是不想写。与我常往来的那几位文友中,有的像我一样,也不太写了;有的仍在坚持,并常有不错的斩获。对于后者,我是充满尊重的,也想向他们学习,但很难做到。到今天,"从文"近四十年,没有写出过可以称得上"作品"的东西,实在也担不起"作家"这个称

  • 标签: 八十年代 文学启蒙 青岛市 记忆 小说 九十年代
  • 简介:1980年,我21岁。这之前我一直迷恋钢铁与结构。迷恋钢铁表面的幽暗质感,铿锵坚硬的质地,特别是它的体积与实在重量,沉重,压手,跌在地上的沉闷声音,以及斜插进泥土的姿势。还有跌在岩石上的声响,干脆,响亮,叮当作响,更重要的是在同样坚硬的岩石表面砸出一道白色的砸痕。这是我青年时代的金属。

  • 标签: 八十年代 金属 生活 青年时代 钢铁 迷恋
  • 简介:<正>这是一个有趣的题目。对于每一个立志在农村题材创作实践中显显身手的文学作者来说,这又是一个十分严肃和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描绘一幅又一幅变革中的农村真实的生活画面,忠实地追踪这一场历史性变革中的巨人的艰辛足迹,并以饱满的激情去艺术地表现,是我们的职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在农村这幅大的时代背景下,题材天地异常广阔。

  • 标签: 农村题材 八十年代 重大题材 变革现实 好人与坏人 作品
  • 简介: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后补列炮布局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它作为后手方炙手可热的布局利器而备受关注,各地高手不均而同地为这一新潮布局积极地拓展分支变例。十年间,红黑双方的各种攻守变化似走马灯一样在每年的大型比赛上新鲜亮相,品种繁多且不断翻新,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已经派生出了约计六大类二十多种套路的庞大体系。

  • 标签: 八十年代 世纪 流行 巨口 布局 形成
  • 简介:为写《八十年代琐记》我翻了好几只抽屉,几只灰蒙蒙的大牛皮纸袋,几只破损的信封,里面塞满了照片。往事历历在目。其中一张,我坐在一九八六年沈阳《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的办公室,和刘齐下象棋,陈言与许振强站在一侧观战。房间陈旧,阳光无力地照在我们的身上。落地窗和墙壁油漆斑驳,桌子堆满报

  • 标签: 张家界 八十年代 五台山 自行车 钱理群 父亲
  • 简介:一1979—1981年间,是巴金在“文革”后,也是他在1949年后写作生命力最旺盛、思想最活跃、最开阔、思考最深刻的时期。虽然,出国访问、各种大小会议、社会活动占据了他不少时间和精力,但他却顽强地拼命地写作。到1980年底,他已写完出版了《随想录》两集,《创作回忆录》一本;同时他也开始了长篇小说《一双美丽的眼睛》的写作,继续抽时间翻译赫尔岑回忆录。每当来访的客人较

  • 标签: 八十年代初 初巴金
  • 简介:刘小枫作为八十年代“文化热”的积极参与者之一,他的《拯救与逍遥》引进了西方现代神学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出质疑,是这一时期思想维度中的一个重要侧面,给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提供了崭新的价值参照。当然,《拯救与逍遥》并不是凌空而来,它产生在“文革”后的精神失语和“人道主义”无力的历史背景中。本文在回顾这一背景后,梳理了不同时期学界对《拯救与逍遥》的评论,选取的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 标签: 《拯救与逍遥》 刘小枫 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热” 思想文化界
  • 简介:<正>十年来泰国华文教育概况80年代以来,泰国华文教育一直走下坡路。1988年《泰国华文教育是否患上不治之症》一文发表后,引起泰华社会的关注,泰国当局也放宽了限制,华文教育开始重现生机。1、华文教育日趋式微泰国的华文学校属民校,归教育部民校

  • 标签: 华文教育 泰国社会 华文学校 华校 华文教师 华人教育
  • 简介: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全党工作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服从这一要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确定了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科学分析当时的国际战略格局,对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发展前景做出了新判断,提出了世界战争有可能避免的论断,并据此作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

  • 标签: 战争与和平 八十年代 思想路线 国际战略格局 精简整编 发展前景
  • 简介:<正>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匈牙利社会经济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出现了一些不利的变化,如何提高效率乃是匈牙利工业当前最为突出的重大问题。早在一百五十多年以前,锐意改革的有识之士就认识到匈牙利工业化起步较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照拉约斯·科苏士的说法:“没有

  • 标签: 工业政策 匈牙利 社会经济发展 外部条件 工业化 必要性
  • 简介:<正>引言“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周有光)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字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不朽地位和伟大功绩有口皆碑。汉字的历史功绩和伟大作用使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倍受关注,汉字史上出现的诸如秦朝的正字法、清末的切音字运动、辛亥革命后的注音字母运动、“五四”时期的拉丁化运动就是有力的证明。也正是因为汉字在人类历史上

  • 标签: 汉字研究 八十年代以来 音节文字 汉语拼音化 汉字改革 历时研究
  • 简介:十年的西海岸成了摇滚乐的重地,洛杉矶和南加利福尼亚因明丽的阳光和冲浪运动而著名。在那里,一种较为宁静的叫做冲浪摇滚乐的摇滚乐深受人们的喜爱。海滩上的男孩子们唱着《冲浪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女孩》和《乐、乐、乐》这些歌曲,这些歌曲激起了人们对加利福尼亚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六十年末,旧金山又成了摇滚乐和年轻人的中心,当时正值越南战争,学生抗议,嬉皮士盛行,毒品泛滥。嬉皮士们身着奇装异服,留着长发,谈论的是爱情和和平,倾听的是摇滚和民间摇滚

  • 标签: 美国音乐 摇滚乐 八十年代 加利福尼亚 六十年代 迪斯科舞厅
  • 简介:新物质主义走进了现实之中进入80年代,当拜物狂风猛烈地席卷了欧美及其他工业国家之后,曾一度活跃在60年代、70年代青年心中的带有强烈政治激情与确信无疑的理想主义终于荡然无存。普林斯顿的一位大学生说,现在的兴趣除了关心就业就是“性”。在1983年,广告业成了牛津应届大学毕业生最看重的热门。某家征招1人的广告公司在告示后,收到了2500份应届毕业

  • 标签: 广告公司 普林斯 工业国家 八十年代 物质主义 反核
  • 简介: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电影创作界充满生机与活力,新思想、新风格、新手法层出不穷,“艺术创新”成为那个年代里最为响亮的创作口号,众多广受好评的影片至今令人回味。上期我们已刊发了有关80年代初期电影理论思潮的对话,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三位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与两位理论研究者共同回顾当年创作与理论互动的真实历史,并以当下视角对80年代初期滥觞一时的电影创新思潮进行了新的思考和阐释。

  • 标签: 创作思潮 电影创作 八十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艺术创新